1700000733
1700000734
④ 这个假设的逻辑依据是奥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科学哲学中最基础的方法论:选择最简单自然的假设。得出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是除非发现确有必要,我们就不应该引入更复杂的推论过程。或许,最终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证伪,我们不得不用“神迹”来解释复制的起源(我不认为这会发生)。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不应该自找麻烦。奥卡姆剃刀原理当然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科学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十分有效。
1700000735
1700000736
1700000737
1700000738
⑤ 一个熟悉的例子就是葡萄酒的酒精浓度。光靠酒精的发酵作用,葡萄酒的酒精浓度无法超过15%。酒精含量升高后,会阻止反应(发酵)继续进行,不能生成更多的酒精。除非移除已经生成的酒精,否则发酵反应就会慢慢停止:此时的葡萄酒达成了热力学平衡(变成了汤)。白兰地等烈酒,制造方式是靠蒸馏葡萄酒来进一步浓缩酒精。我相信,人类是唯一把蒸馏运用到完美的生物。
1700000739
1700000740
1700000741
1700000742
⑥ 我这里说的其实不是蛋白质,而是多肽。一个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中的基因决定的。多肽也是一条氨基酸链,由和蛋白质一样的化学键连接,但通常短得多(可能只有几个氨基酸),序列也不需要由基因规定。如果环境中有化学“脱水剂”存在,比如焦磷酸盐(pyrophosphate)或者乙酰磷酸盐,氨基酸会自发形成短链多肽。而这些脱水剂很可能就是ATP的非生物前驱物。
1700000743
1700000744
1700000745
1700000746
⑦ “羽流”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在深海热液喷口的例子中,羽流指的是下层较热的水流上升,形成冷水中的热水柱,上升的热水柱末端流径扩大、破碎,造成上层(海面)特定区域产生乱流。虽然上层水温不见得有明显提高,但根据表面区域性羽流末端的存在,能够推测下层(海底)有热流源头存在。——译者注
1700000747
1700000748
1700000749
1700000750
⑧ 瓦赫特绍泽改变了我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他坚决摒弃原始汤理论,在学术期刊上与米勒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很多人以为科学讨论都应该是心平气和、不带感情的,我这里引用一些瓦赫特绍泽抨击原始汤理论的语言,让大家领略一下他的风格:“前生物汤理论(其实就是原始汤理论,这是瓦赫特绍泽不太尊重的叫法而已)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因为它的逻辑自相矛盾,与热力学原理南辕北辙,从化学和地球化学上都完全说不通,与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割裂,在实验中更是被完全否定!”
1700000751
1700000752
1700000753
1700000754
⑨ 很遗憾,拉塞尔经过再三考虑,现在也同意了这个看法。他多次尝试让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极端条件下反应,来制造甲醛与甲醇,结果都失败了。所以他现在也认为这不可能。目前,他与沃尔夫冈·尼奇克合作研究其他分子驱动生命起源的可能性,特别是甲烷(由热液喷口制造)和一氧化氮(可能存在于早期海洋中)的反应,类似于现代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ic bacteria)的生化机制。我和马丁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原因不在此详述。如果读者有兴趣,我推荐列在参考文献中苏萨(Sousa et al.)团队的论文。这个课题与早期海洋的氧化状态有关,所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验证。过去的十年间,学术界有一个大进步,就是越来越多的的科学家都开始认真对待碱性热液喷口理论。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很多个人和团队从不同方向提出了明确可验证的假说,并着手进行实验。这才是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式。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乐于被人证明在细节上犯了哪些错误,同时又希望整个理论架构仍然站得住脚,继续丰富。
1700000755
1700000756
1700000757
1700000758
⑩ 如果你真是细节控,解释在这里。还原电位的单位是“毫伏”(millivolts)。假设把一个镁电极放入装着硫酸镁溶液的烧杯中。金属镁有很强的电离倾向,所以会向溶液中放出更多的Mg2+离子,电子则被留在电极上,这样电极就会有负电荷,数值可以相对“标准氢电极”进行量化。标准氢电极,是指在25℃以下的氢气环境中,把惰性的铂电极放入pH=0的质子溶液(强酸性,每公升溶液含有1克质子)。如果把镁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电子就会从带负电的镁电极流向相对带正电(其实只是负电荷较小)的氢电极,与强酸性溶液中的质子结合释放出氢气。相对于氢电极,金属镁的还原电位非常低(-2.37伏特)。注意这些数值都是在pH=0的条件下测量的。在正文中我写到氢气在pH=7时的还原电位是-414毫伏,因为还原电位会随着pH升高而降低,pH每上升1,还原电位大约会降低59毫伏(详见正文下一段)。
1700000759
1700000760
1700000761
1700000762
⑪ 惠勒此语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理论发现,而是在他提出“参与的宇宙”(participatory universe)概念的论文末尾发出的感叹,指的是未来理解了宇宙终极本质之后,人类会有的感悟。由此可见本书作者的雄心。——译者注
1700000763
1700000764
1700000765
1700000766
1700000768
复杂生命的起源 4 细胞的诞生
1700000769
1700000770
“I think”(我认为),达尔文在笔记本上潦草写下这两个单词,旁边还画着一张生命树的草稿。那是1837年,自他从小猎犬号环球之旅归来后才刚刚过去一年时间。22年后,《物种起源》的初版仅有一幅插图,那就是一棵生命树,画得比草稿更精美而已。生命树的概念是达尔文思想的核心,自他以后也一直是演化生物学的核心。所以当有人站出来宣布它存在错误时,总会令人震惊。2009年,恰逢《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纪念,《新科学人》杂志(New Scientist)就在封面上用大号字体发出了挑战。杂志封面为了吸引读者,当然会觍着脸夸大其词,但文章本身还算温和,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论证。科学上对与错的界限很难确定,不过我们可以说:生命树确实存在错误。但这并不是说达尔文对科学的主要贡献——自然选择演化学说也是错的;只能说他的遗传学知识受到了时代的局限。这也不是什么新闻,我们早就清楚达尔文对DNA、基因和孟德尔定律无所知,更不用说细菌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所以,他对遗传学的认识就像隔着一层遮光玻璃。所有这些局限都无损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所以从狭义的专业角度来看,那个耸人听闻的封面是对的;但在深层次的意义上,它严重误导了读者。
1700000771
1700000772
要说这个封面有什么积极意义,那就是把一个重要的课题放在聚光灯下。生命树的概念有一个基本设定:“垂直”遗传,即亲代通过有性繁殖,把基因拷贝传给子代。基因的代代相传通常在物种内部进行,而物种之间鲜有基因交流。一个物种内部的种群之间如果产生了生殖隔离,基因会慢慢出现差异,彼此交流越来越少,最终形成新的物种。这就是分支生命树的由来。细菌的情况比较复杂。它们不进行真核生物那样的有性生殖,所以就无法像真核生物那样,将它们分类为清晰的“种”。“物种”这个概念在细菌中的定义一直都很麻烦。关键在于,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扩散基因,除了把整套基因组传给子代细胞,还会像撒零钱似的把几个基因的组合(质粒)传给其他细菌。这些情况与自然选择没有任何冲突,基因在遗传中仍然伴随着改变;但造成这种“改变”的方式,比我们从前认识到的更加多样。
1700000773
1700000774
细菌中普遍的水平基因转移,让生物学知识的可靠性范围出现了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就像物理学中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根本。在分子生物学时代,你看到的任何生命树都是基于仅仅一个基因绘制的。这个基因负责编码核糖体小亚基RNA,它由前面提到的分子种系发生学先驱乌斯精心选出。①乌斯认为这个基因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且它极少甚至没有机会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扩散。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根据。所以乌斯认为,对这个基因的统计可以用来代表细胞生命“真实的亲缘关系”(图15)。如果我们严格认为,亲代细胞分裂成子代细胞,子代细胞的核糖体RNA基因总是来自亲代细胞,那么乌斯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很多代之后,细胞的其他基因都被水平基因转移替换,又会发生什么呢?在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中,这种情况很罕见。如果我们对鹰的核糖体RNA进行测序,结果会告诉我们这是一只鸟。我们可以据此推断,这只鸟有喙、羽毛、爪、翅膀,会下蛋,等等。这是因为垂直遗传保证了,核糖体RNA的“基因型”(genotype)和生物整体的“表[现]型”之间总是保持高度的相关性。编码这些鸟类特征的基因,都是核糖体RNA演化旅程中的旅伴。它们一代代结伴同行,在漫长的岁月中当然会发生一些改变,但极少有剧烈的变动。
1700000775
1700000776
1700000777
1700000778
1700000779
图15 著名而误导性的三域生命树
1700000780
1700000781
这是乌斯于1990年提出的生命树。这张图是基于一个极端保守的基因(编码核糖体小亚基RNA),通过两两比对不同物种之间同一个基因的差异而绘制的(因为这个基因存在于所有生物中,所以它也应该存在于最后共同祖先“露卡”身上)。我们可以通过这棵树看到,真核生物与古菌这两个域比较接近,而它们二者与细菌的关系都比较远。这对于一小群核心基因来说确实没有错,但对大部分真核生物基因来说并不正确;大部分真核生物基因与细菌的关系比与古菌的关系更近。所以,这张极具象征意义的生命树图实际上非常误导人。它可以说是一个基因的演化树,但绝不是广义的生命树。
1700000782
[
上一页 ]
[ :1.7000007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