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04081e+09
1700004081 1924年
1700004082
1700004083 3月 《祝福》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收入《彷徨》集。
1700004084
1700004085 同月 《肥皂》发表于27日、28日《晨报副刊》,收入《彷徨》集。
1700004086
1700004087 5月 《在酒楼上》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5卷第5号,收入《彷徨》集。
1700004088
1700004089 6月 《中国小说史略》(下)由北京新潮社出版。
1700004090
1700004091 1925年
1700004092
1700004093 10月 作《孤独者》,未另发表,收入《彷徨》集。
1700004094
1700004095 同月 作《伤逝》,未另发表,收入《彷徨》集。
1700004096
1700004097 11月 《离婚》发表于《语丝》第54期,收入《彷徨》集。
1700004098
1700004099 1926年
1700004100
1700004101 8月 《彷徨》集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4102
1700004103 9月 由北京抵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
1700004104
1700004105 1927年
1700004106
1700004107 1月 辞厦大职,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700004108
1700004109 4月 辞中山大学一切职务。
1700004110
1700004111 9月 与许广平一起离广州往上海。
1700004112
1700004113
1700004114
1700004115
170000411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3168]
170000411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4118
1700004119 第三章 小说(一)
1700004120
170000412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3169]
1700004122
1700004123
1700004124 一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1700004125
1700004126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五四”小说就此拉开了序幕。
1700004127
1700004128 中国的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不能与诗文同登文学大雅之堂。在清代,正统的士大夫文体中仍拒用小说的词汇和典故。但到了清末民初,小说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的移动已然开始。从知识读者的阅读情况分析,人们已发现经史不如八股,八股不如小说了〔1〕。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为把小说与维新革命相联系,竭力强调小说的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认为小说是“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2〕。由此发起的“新小说”创作,成绩虽然不大,却对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因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开埠,印刷、报刊业的长足进步,使小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出版传播手段,才形成了新的市民读者群体。而报纸、书局向文学家支付稿酬也自近代小说始,稿费制度遂养成中国第一代以写作为生的职业小说家。据不完全统计,1902至1919年间的文学性刊物约有85种,仅名称冠以“小说”字样的即达30种,这还不包括如《礼拜六》等登载小说的刊物在内。出版小说的机构达100家之多。可见小说已形成压倒其他文学品种的文化生存环境。但“新小说”附属于维新运动,它本身的独立地位甚差,所以一旦政治陷落,谴责小说流入“黑幕”,狭邪小说流入“鸳蝴”,商品化给小说带来的媚俗倾向就大大抬头。而且小说的文体虽然起了变化,却仍难挣脱文言的束缚,文言章回体无可挽救地处于衰败之中,这就是“五四”小说发生前的景象。
1700004129
1700004130 “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这是一次广泛的思想文化启蒙大潮,它对小说的推动力是相当深刻的。《狂人日记》等现代小说以反封建的精神直指人的现代觉醒和国民灵魂改造,又具特别的格式,因而引人注目。这些小说都首先发表在新文化思想刊物《新青年》、《新潮》上,既借助于思想革命,也利用了现代出版之便。这让中国现代小说从一开始就肩负了沉重的社会使命,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担负社会使命的小说和不那么强烈地担负社会使命的小说的对峙。新式的教育产生了一代青年学生读者、作者群(包括留学生读者、作者),假如没有这样的群体,也就无法设想现代短篇小说先行革新的可能,因旧市民读者原本是没有读短篇的习惯的。“五四”文学革命从白话代替文言入手,1918年《新青年》4卷5号改版,一律使用白话和新式标点;接着,商务印书馆的老牌《小说月报》也改用白话;1920年初,当时的教育部明令小学施行国语教育,这对叙述语言特别适用白话的小说的推广,自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 上一页 ]  [ :1.7000040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