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05420
1700005421
20年代中期又有“现代评论”派出现,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部分“语丝”派成员相对立,这自然也影响到散文创作的思想取向。“现代评论”派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有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圣”,天生一个情感型的人,易冲动,爱自由,加上深受西洋文学的影响,很自然便成就了他那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他的散文多属冥想型的小品,即使记述事物,也常抓住刹那的灵感,让感情之流自由地奔放。《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都是他有名的篇章。徐志摩有才情,有灵感,具有快如闪电般的感兴,这确实增加了他散文的流动性。他表情达意,常常一语嫌不足,又添一语,淡描恐不尽,再用浓抹,自然造成繁复华丽的印象。读他的文字,如春华大地,万卉竞放,又如清泉汩汩,一泻千里。如此自由华丽,也不失为一种美的风致。
1700005422
1700005423
陈西滢(1896—1970年)思想意识上属于徐志摩一派,是《现代评论》上的“闲话家”,创作颇多,后集成《西滢闲话》。他确实是站在“五卅”运动之外、学生与民众运动之上,以貌似公允的姿态评说时事,表明了一种贵族化的立场。不过陈西滢的散文也不乏佳篇,他的特点是行文流畅,有相当的西方文学修养,议论由事出发,富幽默感,当时影响不小。特别是那些介绍知识、回忆故旧、讥刺中国封建惰性的散文,值得一读。
1700005424
1700005425
〔1〕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第57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00005426
1700005427
〔2〕转引自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序》,《现代十六家小品》,光明书局1935年版。
1700005428
1700005429
〔3〕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文学周报》1928年第345期。
1700005430
1700005431
〔4〕鲁迅:《华盖集·题记》,《鲁迅全集》第3卷第4页。
1700005432
1700005433
〔5〕鲁迅1921年8月25日致周作人信,《鲁迅全集》第11卷第391页。
1700005434
1700005435
〔6〕鲁迅:《两地书·一二》,《鲁迅全集》第11卷第46页。
1700005436
1700005437
〔7〕周作人:《美文》,《谈虎集》,北新书局1928年版。
1700005438
1700005439
〔8〕周作人:《近代散文抄·序》,《苦雨斋序跋文》,天马书店1934年版。
1700005440
1700005441
〔9〕此为曹聚仁说法,转引自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版。
1700005442
1700005443
〔10〕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
1700005444
1700005445
〔11〕周作人:《杂拌儿·跋》,《苦雨斋序跋文》,天马书店1934年版。
1700005446
1700005447
〔12〕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第244页。
1700005448
1700005449
〔13〕阿英:《谢冰心小品序》,《现代十六家小品》。
1700005450
1700005451
〔14〕冰心:《遗书》,《超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1700005452
1700005453
〔15〕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1700005454
1700005455
〔16〕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鲁迅全集》第4卷第167页。
1700005456
1700005458
1700005459
1700005460
附录 本章年表
1700005461
1700005462
1916年
1700005463
1700005464
9月 李大钊《青春》发表于《新青年》第2卷第1号。
1700005465
1700005466
1918年
1700005467
1700005468
3月 刘半农《复王敬轩的信》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3号。
1700005469
[
上一页 ]
[ :1.700005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