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05588e+09
1700005588 7月 焦菊隐《夜哭》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589
1700005590 9月 郭沫若《橄榄》集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1700005591
1700005592 10月 孙伏园《伏园游记》第一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593
1700005594 12月 鲁迅《藤野先生》发表于《莽原》第23期。
1700005595
1700005596 1927年
1700005597
1700005598 1月 郑振铎《山中杂记》由开明书店出版。
1700005599
1700005600 3月 鲁迅《坟》集由未名社出版。
1700005601
1700005602 5月 鲁迅《华盖集续编》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03
1700005604 7月 朱自清《荷塘月色》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8卷第7号。
1700005605
1700005606 同月 鲁迅《野草》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07
1700005608 8月 徐志摩《巴黎的鳞爪》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1700005609
1700005610 同月 陈学昭《寸草心》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1700005611
1700005612 同月 周作人《泽泻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13
1700005614 9月 郁达夫《日记九种》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15
1700005616 同月 钟敬文《荔枝小品》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17
1700005618 12月 周作人《谈龙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700005619
1700005620
1700005621
1700005622
1700005623
1700005624
1700005625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3198]
170000562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5627
1700005628 第八章 戏剧(一)
1700005629
1700005630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3199]
1700005631
1700005632
1700005633 一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1700005634
1700005635 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是在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的: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以后上海又建立了称为“东京席”的小剧场,专供日本一些新派剧剧团来华旅行演出。中国人演话剧是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开始的。先后上演的剧目有:《官场丑史》(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六君子》(1900年,上海南洋公学)、《张文祥刺马》(1903年,南洋公学)等,都有很强的时事政治性。以后几校学生联合组成业余剧团——“文友会”,从校园走向社会演出。
1700005636
1700005637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在东京著名的剧场本乡座公演了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章》里宣称“演艺之大别有二:曰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人为主,即今欧美流行者);曰旧派演艺(如吾国之昆曲、二黄、秦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这就表明,他们所要创造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适应于现代文明的需要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正是由春柳社开始的:他们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化装、表演的“写实性”,以建立新的演出方式。虽然创作的剧本极少,但注重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热血》、《茶花女》、《鸣不平》等)。由于春柳社及以后的新剧同志会(由陆镜若发起)、春阳社(主要成员有王钟声、任天知等)、进化团(任天知主持)的努力,文明新戏从国外演到国内,从上海、广州、天津、香港等沿海口岸城市扩展到东北、苏州、镇江、绍兴、芜湖、福州、重庆、长沙、贵阳、武汉等内地,从而具有了全国性的影响。
[ 上一页 ]  [ :1.7000055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