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07032
1700007033
4月至9月底 作《火》(第三部)。1945年7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1700007034
1700007035
1944年
1700007036
1700007037
5月8日 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
1700007038
1700007039
5至7月 作《憩园》。同年10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700007040
1700007041
冬 始作《寒夜》,1946年底写完。连载于1946年《文艺复兴》第2卷第1至第6期。1947年3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700007042
1700007043
1945年
1700007044
1700007045
5至7月 作《第四病室》。1946年1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700007046
1700007047
11月 从重庆到上海。
1700007048
1700007049
1947年
1700007050
1700007051
本年 在文化生活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主编《现代长篇小说丛书》等。
1700007052
1700007053
1949年
1700007054
1700007055
7月 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700007056
1700007057
1950年
1700007058
1700007059
7月 当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1700007060
1700007061
1957年
1700007062
1700007063
7月 任《收获》主编。
1700007064
1700007065
同年 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1700007066
1700007067
1700007068
1700007069
170000707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1700007072
1700007073
第十三章 沈从文
1700007074
1700007076
1700007077
1700007078
一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1700007079
1700007080
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他身上流着苗、汉、土家各族的血液,这给他带来特殊的气质,带来多彩的幻想和少数民族在长期受压的历史中积淀的沉忧隐痛。从少年时期起,他就熟读社会这本大书,生命的智慧多半直接从生活中得来。高小毕业14岁即按当地风习进入地方行伍,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文件收发员、书记,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在芷江的乡下四个月看杀人一千,在怀化镇一年多看杀人七百)。过早面对社会的残酷和周围生活的愚昧,使他以后将“残酷”、“愚昧”写入作品时消除了任何炫耀猎奇的可能,反形成了一种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品格。他自小谙熟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那块土地,谙熟那延绵千里的沅水流域及这一带人民的爱恶哀乐的鲜明生活样式和吊脚楼淳朴的乡俗民风,因此形成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以后接触了“五四”新文学,发生憧憬,1923年独自跑到北京,读书不成,决心学习写作。其生活的窘困景况,一如郁达夫在《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所描述的。自此,他开始用“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渐渐闻名。沈从文这种少有的经历,如少年流浪,自学而达到能在大学任教席,占有一份无可替代的乡土生活,使他的走上文学之路也充满了传奇色彩。30年代起写出他的“湘西”主题的代表作,并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他的创作终于走上一条独特的道路。
1700007081
[
上一页 ]
[ :1.7000070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