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27346
我们承认艺术有感动人的机能,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艺术有同感动异辞同义的刺激性或挑拨性。但是,艺术的感动归结是美:可以使人喜而笑,可以使人怒而吼,可以使人哀而哭;而在笑之后,在吼之后,在哭之后,从艺术方面走回来的人仍旧归于和平,为美之故。试看从剧场里走回来的观众吧,有谁会因怒吼而杀人因哀哭而自杀的?不是因怒而吼哀而哭了反说:啊,“痛快痛快”吗?痛快者,是艺术挑拨了人们胸膈间的不快,接着又把那不快根除了杀掉了削平了的缘故。反和平的举动是由胸膈间存有不快的戾气而起的,艺术因她的挑拨找出了那不快的戾气而又用她的美的力杀了它,人就不会有反和平的举动。艺术家是产生艺术同时又时时与艺术为邻的人物,所以,凡是艺术家没有不是和平主义者并爱他主义者的人物。假如我们的生活成为艺术化,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和平化了吧?
1700027347
1700027348
生活艺术化现在被列入“新生活运动”的纲领之一,我相信,全国的有心人都应当为这事喜悦的:我愿我们的青年们不河汉斯言。
1700027349
1700027350
[1] 原载杭州《东南日报》主办的《学校生活》(旬刊)1935年102期。
1700027351
1700027352
1700027353
1700027354
1700027356
林风眠谈艺录 中国雕刻向何处去[1]
1700027357
1700027358
从古代的铜器陶器同玉器上,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雕刻是多半在兽类的装饰上发展的,而且在这方面也的确放过异彩。这是什么原因呢?前人很少研究过。依我的推测,这或者同巴比伦加尔德的艺术有关,说不定竟是由于它们的影响,才形成了中国在汉代以前的古代雕刻艺术的。
1700027359
1700027360
从汉代到唐宋,是人物雕刻在中国艺术史上由萌芽到成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中国雕刻艺术的黄金时期,恰恰正好,也正是中国文化史上从佛教输入到道教成熟的时期。始皇据说曾鼓铸过十二金人,我们没有看到,当然是在可信可疑之列;孝山堂同武梁祠的雕画,却是我们亲眼看得到的,至于六朝以后的种种佛雕,翁仲,明器,尤其在在都是,看到的机会就更多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很明白的,这是受了佛教输入的影响:印度同希腊之文化上的关系是谁都知道的,而古代希腊艺术几乎全部在雕刻上发展,希腊的人体雕刻影响到印度的雕刻,印度的人体雕刻再用佛教输入而影响到中国的雕刻,这是很可相信的连带关系。假如不承认这种关系,我们就很不容易解释这个截然不同的转变了。
1700027361
1700027362
从唐宋以后,中国的雕刻就又到了一个暗淡时期,除一部分对于唐宋雕塑的无力的持续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同时,在文化史上也没有像佛教那样有力的文化输入。
1700027363
1700027364
到现在,中国的雕刻似乎非另觅一条生路不可了。
1700027365
1700027366
我以为,假如前面的叙述有几分真实的话,那么,目前中国雕刻要想别开一条生路,并不是全没有办法的事。我们的先辈既然是利用了外来的方法,使他们的雕刻艺术有那样的活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师法前人,也来利用一下此时此际的外来方法呢?当然,古人在利用外来的方法之际,同时是有直接师法自然的那种描写兽类的底子的,那么,我们不也可以直接师法自然为基础而同时师法外来的雕刻方法吗?
1700027367
1700027368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汉唐以来中国自身发现的方法,我们能够直接当面着自然的形态,同时又能利用新近从外洋输入的方法,谁敢说我们中国将来的雕刻艺术,不会有很光明的发展?
1700027369
1700027370
果然由这方法能得到光明的发展,这方法就是中国雕刻正当的去路。
1700027371
1700027372
开渠先生领导下的中国雕刻师协会,我相信是一个有志为中国的雕刻艺术努力找出一条生路来的集团。组织成功以后,曾经问过我对于这个努力的意见,除口头答复外,草成此文,以供协会诸君参考,不知道到底对诸君有什么用处没有?
1700027373
1700027374
[1] 原载《青年》(半月刊)1936年第3期。本期为《中国雕刻师协会》第一届展览会特辑,刊登了《中国雕刻师协会第一届展览会出品目录》、作品图版及林风眠、林文铮、李朴园、雷圭元、叶云、刘开渠、卢鸿基等人的论文。
1700027375
1700027376
1700027377
1700027378
1700027380
林风眠谈艺录 国防艺术之可能性[1]
1700027381
1700027382
我们习惯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智慧、情感、意志三方面。
1700027383
1700027384
事实上,这三方面决不是人人都无所偏,有些人在这方面较强,在别方面较弱,有些人又在别方面较强,这方面较弱。例如学习艺术的人,一般地说起来,却是情感超越一切的人物。
1700027385
1700027386
在艺术家,不但有些意志,甚至有些智慧,也往往是从情感铸成的。这话,初听好像不大合理,仔细反省一下,合理性就多起来。
1700027387
1700027388
要把这三种精神活动考察下来,又可以知道,只有情感是最容易变化的,换句话,三种精神活动中,以情感的成分最多适应性。
1700027389
1700027390
所谓“适应性”者,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的生命一经遇到外界的激动之后,顺着这激动的或须迎或须拒的情势,由我们的活动给它以相当的反应,而这反应又是颇适于我们的生命之发展的。如果简明地说,便是使我们的生命能在任何环境中得到安适。
1700027391
1700027392
这样说来,如果我们断定艺术家是偏于情感的这句话没有错,则艺术家才是最富于“适应性”的这话,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700027393
1700027394
其实不用这样绕弯儿也可以,从艺术史上看,果然是有永久价值的艺术作品,有几件不是明显地“显示着时代的意识”,或说“反映着时代背景”的?显示时代意识,反映时代背景,也就是“适应”时代,“适应”环境的明证。
1700027395
[
上一页 ]
[ :1.7000273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