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40058e+09
1700040058
1700040059 太阳帆可以捕捉太阳风,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捕捉来自太阳光光子的压力。JAXA第一个在星际空间证明了这一技术。它在2010年将“太阳帆行星际飞船”(Interplanetary Kite-craft Accelerated by Radiation of the Sun,IKAROS,伊卡洛斯号)送到了金星。这面太阳帆长14米、宽14米,只有几微米厚,就把这艘重315千克的飞船推进到了1440千米/小时或0.4千米/秒的最高速度。虽然这比离子推进器的速度要慢得多,但潜力仍然很大。注意,IKAROS是在逆“风”航行。2019年,通过众筹筹得的资金,行星协会(Planetary Society)成功发射并展开了太阳帆,证明飞船在不使用燃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太阳系移动。
1700040060
1700040061 从理论上来说,太阳帆只要离太阳足够近,在水星轨道以内,就可以捕捉到足够的微风,使其以400千米/秒的速度飞行,也就是0.1%的光速。[30] 这个速度非常快,仅用2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冥王星。如果我们用激光束推动带帆的航天器,它可以飞得更快。“突破摄星”(Breakthrough Starshot initiative)是一个向4光年外的半人马座α星发射1000部微型太空探测器的项目。在地球上用强大的激光推动这些只有几厘米大小的探测器,并将它们加速到15%~20%的光速。这项聪明计划的一个问题是,当探测器到达半人马座α星时,如何减慢探测器的速度。降落伞在太空中不起作用。
1700040062
1700040063 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推进
1700040064
1700040065 人类可以梦想。1996~2002年,NASA“突破推进物理项目”(Breakthrough Propulsion Physics,BPP)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直怀揣着梦想,直到该项目被取消。他们做了一些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尝试,但大部分只是梦想。其中研究的一个概念是《星际迷航》中的曲速引擎(warp drive)。这不是那种普遍认为的比光速还快的旅行。相反,曲速引擎可以使空间弯曲——将空间挤压在一起——让你通过在波峰上跳跃来跨越很远的距离,而不是沿着每个波浪上上下下。
1700040066
1700040067 你没有错过新闻发布会:曲速引擎没有成功。曲速引擎及其时髦的孪生兄弟虫洞,就概念来说都是可行的,因为它们不违反已知的物理定律。然而,扭曲空间所需的能量远远超过我们所能产生的能量,除非我们学会利用黑洞的能量。
1700040068
1700040069 反物质燃料是有可能的。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在粒子加速器中制造反物质,尽管很难长时间储存。我们生产的数量实际上只是几个反质子,不到十亿分之一克。反物质是指带有相反电荷的相同粒子。反电子——称为正电子——带有正电荷,与一个电子的负电荷相反。一个反质子带有一个负电荷。它们非常不稳定,当反物质遇到普通物质时,粒子就会湮灭,不会留下任何灰烬——按照公式E=mc2 ,物质全部转化为能量。化学能的效率大约是1%,留下了大量灰烬。核能的效率约为10%。物质—反物质湮灭的效率是100%。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说,如果能够利用反物质的能量(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就会有一种燃料来推动我们以超过光速40%的速度前进。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担心的是移动得太快,因为以这样的速度在宇宙碎片中穿梭会侵蚀船体,就跟汽车挡风玻璃上的虫子一样,没什么好处……
1700040070
1700040071 离现实更近的是核裂变和核聚变发动机。核燃料现在已经开始在太空中使用。NASA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上安装了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机(RTG),这两枚探测器目前正在离开太阳系。钚衰变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RTG已经用于多枚探测器,比如“好奇号”火星车。然而,太空中的核裂变一直是一项挑战。NASA的“核发动机运载火箭应用”项目(Nuclear Engine for Rocket Vehicle Application,NERVA)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运行了20年。这种以核裂变为动力的火箭,原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但事实证明,进一步研发成本太高。该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森林之风计划”(Project Timberwind)的形式重生,由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资助。过去和现在的问题都是核燃料的安全性,特别是航天器从地球发射的过程中。如果火箭爆炸,那么大片土地将被有毒的核燃料所覆盖;如果一个国家的火箭在另一个国家爆炸,那将是一场人类的噩梦。尽管如此,核发动机技术还是相当先进的。因此,如果在没有生命的月球上用本地制造的核燃料发射核裂变火箭,绕过安全顾虑,是可行的。
1700040072
1700040073 如果我们掌握了核聚变技术,从月球上用当地氦-3资源提供的动力发射大型航天器的可能性就更大。与化学燃料相比,核燃料不仅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燃烧效率更高。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核燃料以更小的燃料—货物比让航天器飞得更快、更远。脉冲核聚变一次只使用少量的核聚变燃料,就能产生一系列推力,可以将航天器的速度推进到光速的10%。
1700040074
1700040075 预测
1700040076
1700040077 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科学基地后,搭乘在太空中组装的由太阳帆和离子推进器提供动力的大型飞船,人类将在21世纪末造访金星上空以及木星的卫星;21世纪末,机器人任务将在外太阳系至少一颗卫星上发现生命;22世纪初,人类将乘坐速度极快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去土卫六探险;到22世纪末,科学技术取得的进步已经允许人类在整个太阳系进行科学探索。但除天王星以外,仍然没有商业活动或居住的需要。因为天王星这个冰巨星足以提供内太阳系需要的所有资源;23世纪末,第一批人类将离开地球,前往距离最近、适宜居住的恒星系;几千年后,这些点才会连接起来,星际旅行和商业才会成为常态。
1700040078
1700040079 [1] Stephen Maran,Astronomy for Dummies ,4th ed.,(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2017),121-122.
1700040080
1700040081 [2] 50千米海拔是一个折中考虑,在海拔稍微高一些的地方虽然温度较低,但气压也低得多。
1700040082
1700040083 [3] Geoffrey A.Landis et al.,“Atmospheric Flight on Venus,”40th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and Exhibit,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Reno,Nevada,January 14-17,2002,NASA/TM—2002-211467,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286050_Atmospheric_Flight_on_Venus.
1700040084
1700040085 [4] Paul Birch,“Terraforming Venus Quickly,” Journalof the British Interplanetary Society 44(1991):157-167.
1700040086
1700040087 [5] Mark Bullock and David H.Grinspoon,“The Stability of Climate on Venu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1(1996):7521-7529,doi:10.1029/95JE03862.
1700040088
1700040089 [6] 英国歌手罗伊·哈珀(Roy Harper)有一首优美歌曲是关于这种飞行体验的,名字叫作《十二小时的日落》(Twelve Hours of Sunset )。
1700040090
1700040091 [7] 如果发生故障,你就会变成烧烤或者冰块。
1700040092
1700040093 [8] 未来学家说,在轨道环上生活,在木星上开采氢来推动聚变经济。这些都很吸引人而且可行,但都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情。
1700040094
1700040095 [9] Robert Zubrin,The Case for Space:How the Revolution in Spaceflight Opens Up a Future of Limitless Possibility (New York:Prometheus Books,2019),166.
1700040096
1700040097 [10] Zubrin,Case for Space ,166.
1700040098
1700040099 [11] John M.Wahr et al.,“Tides on Europa,and the Thickness of Europa’s Icy Shell,”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11(2006):12005-12014,doi:10.1029/2006JE002729.
1700040100
1700040101 [12] Zubrin,Case for Space ,166.
1700040102
1700040103 [13] Zubrin,Case for Space ,166.
1700040104
1700040105 [14] Christopher McKay et al.,“The Possible Origin and Persistence of Life on Enceladus and Detection of Biomarkers in the Plume,” Astrobiology 8(2008):909-919,doi:10.1089/ast.2008.0265.
1700040106
1700040107 [15] J.Hunter Waite et al.,“Cassini Finds Molecular Hydrogen in the Enceladus Plume:Evidence for Hydrothermal Processes,” Science 356(2017):155-159,doi:10.1126/science.aai8703.
[ 上一页 ]  [ :1.7000400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