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53788
大家的这种需求正是《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诞生的源动力,见闻君撰写此书也正是对大家这样一种呼吁的回应。
1700053789
1700053790
值得指出的是本书在出版过程中,以众筹的方式获得了广大读者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光荣地成为本书第一批读者的同时也为本书高水平、高质量的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几位朋友对本书的众筹出版帮助尤大,我想特别指出并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
1700053791
1700053792
吴天宇、龚琰、陈翔、薛国锋、罗曦、张露、熊小宝。
1700053793
1700053794
感谢上面7位朋友,也感谢所有参与本书众筹的朋友们,感谢所有的读者朋友们!愿大家天天开心,事事好运!愿中国高铁明天更美好!
1700053795
1700053796
1700053797
1700053798
1700053800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1]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事迹具体见《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版;《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700053801
1700053802
[2]《新干线获选日本战后最重要创造》,亚洲通讯社主办日本新闻网,2014年6月18日。
1700053803
1700053804
[3]杨忠平,《新干线纵横谈——日本高速铁路技术》,第185页,2012年12月版。
1700053805
1700053806
[4]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第6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700053807
1700053808
[5]孙永福,《铁路建设管理论集》,第70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700053809
1700053810
[6]相关数据见《各“五年计划”期末国家铁路与国民经济》、《各“五年计划”期末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基本情况》、《各“五年计划”期末国家铁路营业线路情况》、《各“五年计划”期末国家铁路运输主要经济指标》、《各“五年计划”期末国家铁路机车客车货车保有量》,《中国铁道年鉴1999》,第549—554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700053811
1700053812
[7]马秋官,《谈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发展》,《铁道工程学报》1986年第1期。
1700053813
1700053814
[8]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1993年4月12日~21日湖南农村考察与铁路建设工作时的讲话中说“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太严重了”;同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铁路何日走出“瓶颈”》,《瞭望》周刊发表记者文章《铁路,能走出“瓶颈”吗》。以上相关资料分别见吴昌元主编《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17页、第546页、第556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15
1700053816
[9]李军,《中国铁路新读》,第17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5月版。
1700053817
1700053818
[10]吴昌元,《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552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19
1700053820
[11]吴昌元,《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550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21
1700053822
[12]吴昌元,《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551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23
1700053824
[13]吴昌元,《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18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25
1700053826
[14]吴昌元,《1993年中国铁路文稿》,第18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700053827
1700053828
[15]李军,《中国铁路新读》,第17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5月版。
1700053829
1700053830
[16]钱立新,《超高速管道列车》,《铁道运输与经济》,1985年第7期。
1700053831
1700053832
[17]沈志云口述,张天明访问整理,《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第28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版。
1700053833
1700053834
[18]沈志云口述,张天明访问整理,《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第54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版。
1700053835
1700053836
[19]单刚、王英辉,《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第128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700053837
[
上一页 ]
[ :1.7000537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