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59376e+09
1700059376
1700059377 然而无论希特勒是如何执著,大势所趋无人可以阻挡。1942年1月初,苏联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完成。苏军从德军手中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地,消除了德军的威胁。就此苏联开始了在列宁格勒附近,在西部和西南的战略方向转入总攻。古德里安带着德国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部队在二战中第一次被迫撤退。随着苏联坦克的不断逼近,数百名、数千名,越来越多的德国士兵被俘虏。德军已经被严寒所打败了,再也没有招架的能力了。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毁弃的坦克和卡车见证了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彻底失败。德军最后为它对苏联的侵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希特勒的计划破产了,即使在最后撤换了包括古德里安等在内的数十名德国高级将领,也于事无补了。德军最终在莫斯科的风雪中失败了。
1700059378
1700059379
1700059380
1700059381
1700059382 巅峰战役 [:1700057834]
1700059383 巅峰战役 残酷的攻坚战
1700059384
1700059385 克里米亚战役
1700059386
1700059387
1700059388
1700059389
1700059390 11 克里米亚战役
1700059391
1700059392 时间: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
1700059393
1700059394 地点:克里米亚
1700059395
1700059396 结果:德军获胜
1700059397
1700059398 指挥官和领导人
1700059399
1700059400 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国)、格尔奥格·奥兰米斯库(罗马尼亚)、弗朗切斯科·明贝利(意大利)
1700059401
1700059402 苏联:伊万·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菲利普·奥科加布里斯基、戈尔代·列夫琴科
1700059403
1700059404 实力对比
1700059405
1700059406 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约6万人
1700059407
1700059408 苏联:11万人
1700059409
1700059410 伤亡情况
1700059411
1700059412 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约5万人阵亡、2.1万人负伤、1500余人失踪(德国)/1500余人阵亡、6500余人负伤、270余人失踪(罗马尼亚)/意大利伤亡数字不详
1700059413
1700059414 苏联:约40万人被俘、5000人负伤、约1.8万人阵亡
1700059415
1700059416 “无论是大型据点,还是小型碉堡,苏军常常打到最后一人一弹为止。”德军上将曼施坦因如是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烈程度可见一斑。苏德双方每一次交锋都是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在这场关键的攻坚中,胜败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700059417
1700059418 狼烟又起
1700059419
17000594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克里米亚半岛也是一个令人胆寒的血腥战场。1941年苏德双方在试图占领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大陆的地峡时都损失惨重。最后德军还是冲破了苏军层层的防线,只有塞瓦斯托波尔从1941年10月一直坚持到1942年7月4日。
1700059421
1700059422 苏德战争爆发后,克里米亚半岛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争夺的焦点。希特勒指示南路军尽快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并且要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地区。可是说希特勒此举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这一行动,既可以避免以克里米亚为基地的苏联空军对德国的盟国罗马尼亚的油田构成威胁,又可以保证土耳其在政治上向德国靠近。担任这次进攻的主将就是曼施坦因。
1700059423
1700059424 1941年9月12日,原北方集团军群的第56装甲军军长曼施坦因上将被升为第11集团军司令。第11集团军隶属南方集团军群,管辖第30军、第49军和第54军3个军共9个师。另外,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也归曼施坦因指挥。德军最高统帅部下达了战略部署:在第11集团军进攻克里米亚的同时必须在南方集团军的右翼前进,追击向东撤离的苏联军队。这是曼施坦因担任军官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验,他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性:罗马尼亚军团战斗力薄弱,而克里米亚半岛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而在此驻扎了精锐部队的苏军绝对不会轻易就放弃这里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1700059425
[ 上一页 ]  [ :1.7000593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