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070734e+09
1700070734 亚历山大不仅是了不起的战将,更是一位统帅。但是,他的成就还不止如此。
1700070735
1700070736 他集征服世界的战略家与勇猛无匹的骑将于一身,可谓独一无二。他技艺娴熟地率领部队迎向敌军,克服地理屏障,将其部署于隘口以外。他根据具体情势的差异,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各个兵种,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从战略角度,他确保了基地和交通线的安全,恰当地考虑了补给问题,直到准备停当、装备齐全,方才一鼓作气、追击敌军,力竭方止。每逢野战,必握剑持矛,一马当先,率领身后的骑兵突击纵队冲破敌阵;每逢攻城,一骑绝尘。在整个战争的发展史上,战争行为的各个要素如此接近,唯有此时而已:他既是一名统帅,又能遵从自己的本性,亲自上阵杀敌。当时的战略和战术行动非常简单,两者的统一几乎用不着专门指出,尤其是从米提亚德、列奥尼达到伊巴密浓达的时代为止。由腓力开创、亚历山大完善的统率术发展成了一项极其庞大而复杂的有机职能,遂与个人参战相分离。而亚历山大以其不竭之力量、无比之自信,仍然维持着战略和战术的统一,我们不禁要高山仰止。他是一位天才,认识到了新条件提出的一切新要求和提供的一切新可能,包括军队的组织和规模、被征服土地的范围和性质。后人经常强调他如何看到并利用了乘胜追击的优势,实现了希腊公民统帅时代从未有过的功绩。这是正确的。3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从没考虑过围攻雅典城,而在伊苏斯取胜之后,亚历山大凭借娴熟的手段围提尔城7个月,最终强攻得手,遂收全功。在印度,他要面对与新的象兵作战,并在战象面前渡河的问题。他解决了这个问题,途中不断亲身犯险,却没有意识到如果士卒的命运降临在他头上,于肉搏中战死,他的全部功业便会随之而逝。
1700070737
1700070738 行文至此,我要指出一点:统帅与战士的统一在亚历山大这里依然成立,但在战术预备队原则出现之后,其最终必然要被放弃。亚历山大之所以可以亲自搏杀,是因为在发出进攻指令之后,统帅的活动便结束了。一旦部队开始交战,统帅对士兵保有的掌控力便极其有限。诚然,我们在亚历山大身上也能看到他在交战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指挥作用;一翼战胜敌人后,不应盲目追击败军,而要集合整队,打垮仍然坚持战斗的其他敌人。但是,这项工作并非属于最高统帅的职责,而属于指挥个别单位的范畴,而且仍然伴随着指挥官亲自参战的现象。随着参战时间、地点要听从由统帅亲自指挥的预备队原则发展起来,将领亲自参战的习惯才消失。
1700070739
1700070740
1700070741
1700070742
1700070743 战争艺术史 [:1700069425]
1700070744 战争艺术史 7 继业者
1700070745
1700070746 亚历山大的世界大帝国分裂为若干小帝国——皆由他手下诸将创建。实质上,它们就是今天所说的军事君主国,而亚历山大时期还没有这样的说法。最大的军事君主国叙利亚,没有自然、民族或地理的任何根基。埃及帝国虽无民族的统一性,至少有地理的基础。马其顿帝国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国家性质。
1700070747
1700070748 究其本质,将这些国家聚合起来的军队属于雇佣兵性质。蛮族大批涌入军队,或多或少同化到了马其顿-希腊体系之中。军队素质可能有所下降,因为笼罩在征服世界和亚历山大本人周围,而且很可能反映在全军身上的那种浪漫的、理想的光环消散了,而征伐也随之堕落为小帝国之间毫无意义的攻杀,打仗成了一种纯粹的行当。但是,雇佣兵毕竟是拥有专业素养的职业军人,我们没有理由否认接下来一个半世纪里希腊化诸国军队的这一性质。有明确证据表明,当时设有教头,操练甚勤。1马其顿原本是一个半蛮族国家,经两代雄主激励,编成一支精兵,如今已经发展出一门军事技艺。部分雇佣兵编为常备军。2
1700070749
1700070750 就军事史而言,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三个不同领域的问题。
1700070751
1700070752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战象兵。这一新兵种是该时期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它们如何与传统编制整合?如何与步兵、骑兵混编?这一新元素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既有元素衍生而来?双方皆有战象的战斗是怎样的样式?
1700070753
1700070754 第二个问题是步兵方阵的内部发展,即萨里沙长枪的逐渐加长。
1700070755
1700070756 第三个问题是各兵种之间的关系。克希利和吕斯托提出,骑兵逐渐成为唯一的决定性兵种,规模不断增大,而步兵方阵并不实际参加战斗,只是坐等骑兵分出胜负,骑兵胜则胜,骑兵败则败。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能得出的直接结论很少。诚然,文献有不少(狄奥多罗斯和普鲁塔克),但其内容极不可靠,其中或有不少真实的成分,但很难确定无疑地与虚假记载分开。同理,很多看似可靠的内容虽可引述,却达不到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构成得出结论的基础。
1700070757
1700070758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即战象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依次回顾有战象参加的战斗,直到最后一场,即塔普苏斯会战(battle of Thapsus)。
1700070759
1700070760 同理,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直面实际战例,即马其顿人与罗马人的最后几场战斗,然后再来讨论萨里沙长枪的问题。从军事角度来看,伊庇鲁斯[60]国王皮洛士(King Pyrrhus of Epirus)也属于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对于他,我们最好结合罗马军事史来谈。
1700070761
1700070762 我们可以马上回答第三个问题(骑兵与步兵的关系)。只要认真考察文献,就会发现吕斯托和克希利做出的事实性假说并不成立。自亚历山大之后,步骑数量关系并无显著变化。
1700070763
1700070764 因此,除了战象和更长的萨里沙长枪以外,马其顿军事制度自亚历山大以后一直没有变化。我们还可以说,自诩独立却地位不稳的希腊城邦复制了经过马其顿完善的战争艺术,最终连萨里沙长枪也被包含进来。
1700070765
1700070766 令人震惊的是,在高卢人入侵时期,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们应战不力。个中缘由与具体的参战者无涉,而显然在于:他们的全部作战技艺都不足以阻挡好战蛮族的自然威力。只有叙利亚雄主安提柯一世(Antiochus I)和他的战象才挡住了高卢人的脚步。史料中留下了他的一句话:“我们竟要靠这16只动物来拯救,我真是感到惭愧。”不过,这些事件的细节并无详尽记载。
1700070767
1700070768
1700070769
1700070770
1700070771 战争艺术史 [:1700069426]
1700070772 战争艺术史 第四篇 古罗马
1700070773
1700070774
1700070775
1700070776
1700070777
1700070778
1700070779
1700070780 战争艺术史 [:1700069427]
1700070781 战争艺术史 1 骑士与方阵
1700070782
1700070783 假如将论述建立在之前介绍希腊军事史那样的基础上,罗马军事制度和战争经历就只能从第二次布匿战争[61]讲起了,因为直到此时才有真正可靠的史料能够清晰勾勒出战斗的经过和罗马战法的特点。但是,与史料本身的情况一样,罗马的历史编纂传统也与希腊大相径庭。我们能够可靠地追溯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这是希腊人远远不及的。就我们的目标而言,这一差异导致了另一个过程。希腊城邦的体制要么趋于停滞,如斯巴达,我们对其只有模糊的认识;要么发生剧烈变动,以至于亚里士多德列出了雅典前后相继的11种体制。罗马固然经历过多次动荡,整体上却能维持发展的延续性。1王制改行共和无疑是一场革命,却仍然承袭了旧政治制度的若干重要基本理念。而且,哪怕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先前历代的痕迹依然可辨,即能够引导我们追溯没有直接史料记载的古代。后世的投票制度保留了先代的部分军事组织要素。古罗马早期的史料记载纯属传说,全无独立的可信度,只有明显的战争和战斗时间、指挥官姓名例外。但是,古罗马史学家从很早就有记录政治、法律和军事制度变迁的传统,这些记载经常能得到当下的印证,因此没有完全沦为臆想,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是它们“规训”了传说。
[ 上一页 ]  [ :1.7000707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