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93436
如果护甲不足的扈从和步卒加入了肉搏战,他们仍然未必会失败。要是骑兵攻击他们,他们可以逃跑而不失荣誉,圣殿骑士团就是一个例子。但骑士总是会优先攻击骑士,因为这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办法,所以是关乎荣誉的事。据记载,布汶会战中弗兰德斯骑士遭到300名轻骑兵的攻击,但骑士们觉得不值得为此转移阵地。他们击倒了敌方没有防护的马匹,接着拍马上前,找到敌军的骑士交战。黑吕(Heelu)写过一首颂扬瓦林根[58]会战(battle of Worringen,1288年)的诗篇,诗中有一位军士呼道(第4954行):“人人都找敌方的领主厮杀,杀死那人才罢休。哪怕敌军一直排到科隆那么远,领主一死,他们就败了。”
1700093437
1700093438
尽管辅助兵种,尤其是射手和步行枪兵,有时似乎为骑士提供了重大支持,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辅助毕竟是辅助。骑士是决定性兵种这一基本事实并未改变。不论何时提起,下述命题的重要性都是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的:按照中世纪的观点,最优秀的军队,理想的野战的军队永远是清一色的重装骑兵部队。如果说尽管重装骑兵占据优越地位,但各辅助兵种的重要性似乎还是不断提高,那只是因为他们比重装骑兵更易得罢了。尤其是在只养得起少量重装骑兵和真骑士的小势力、小领主和小城市之间的争斗中,辅助兵种往往占到了战斗员的绝大多数。但国王发起的大规模决战似乎往往是纯粹的骑兵战,例如塔利亚科佐(Tagliacozzo)[59]、马希费尔德(Marchfeld)[60]和格尔海姆(Göllheim)会战[61]。文献中甚至经常会专门提到,来到战场上的步兵不会参战,而是留在后方。
1700093439
1700093440
问题依然在于骑士本身是什么阵形。相关的记载差别很大。拜占庭皇帝利奥在《战术》(第18章,第88段)中说,法兰克人作战粗疏,缺乏技巧、预见性或警惕性。因此,他们不关心阵形有序与否,骑兵尤甚。但有序和无序是相对的概念,而且同一位作者在前一段就说法兰克人进入战场时正面平齐,阵形紧密。14若是阵形完全无序,那么法兰克人或继之而起的各个民族根本不可能将部队带到敌人面前。
1700093441
1700093442
当我们读到亨利一世国王在与匈牙利人交战15前对萨克森将士下令,不许任何人试图跑到包抄部队的前面,于是全军在同一刻与敌军接战时,这段记载内容和拜占庭皇帝的说法是一回事。它不应该被视为非凡成就或创新之举,而是代表军纪重新得到了重视。尽管军纪是符合逻辑的,但还是容易被忽略,也经常被忽略。
1700093443
1700093444
一位阿拉伯军事史学家的著作中也表示了同样的警告(第209页)。圣殿骑士团团规中重新出现了军纪的概念(第162次团会):“骑士团成员不得擅自出击或出列。”(Ne nul frère ne doit poindre ne desranger sans congié)条顿骑士团也有类似的规定。16
1700093445
1700093446
但对完全以个体,以个人荣誉、个人名声和个人勇武为基础的骑士制度来说,秩序与整齐并不是自然而然就具有的。恰恰相反,个人从阵中擅自发起冲锋才是自然的倾向。因此,我们经常在史诗中发现与亨利国王的命令完全相悖的情节:一位非凡的英雄带头杀入敌阵,手下随之上前。17
1700093447
1700093448
但诗歌中颂扬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上采用的战术。因此,与诗歌不同,历史文献有时会赞扬以良好秩序进入战斗的部队,而且经常指出败仗是源于缺乏秩序。18
1700093449
1700093450
史诗中时常有领队或队长,他们的任务似乎是确保骑士守秩序,而真实历史中从来没有这种人。19我们在众多场合了解到,骑士进攻时不像现代骑兵那样依赖冲锋,其常规做法是缓缓上前。20
1700093451
1700093452
当然,较大的分队和完整的大军必须按照封建制度下的等级拆成多个单元,即便各个单元的规模往往差别很大。21我们可以设想,这些单元有的纵深大,有的纵深浅,有时排成横队,有时摆出纵队。尽管战斗记述有很多,但文献中关于阵形的直接信息非常少。事实上,对阵形准确详尽的描述只有一处,而且它所属年代的战争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以至于在没有进一步研究的情况下,我们从中得出关于中世纪鼎盛期的正面结论时必然会有所犹豫。这场战斗发生于1450年的皮伦劳伊塔(Pillenreuth),交战双方是阿尔布雷希特·阿希莱斯藩候(Margrave Albrecht Achilles)和纽伦堡市民。当时火药早已运用于战争,弓弩交锋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骑战的状况依然与13世纪很类似,以至于我们可以透过此事来研究中世纪骑士战斗的一系列特点,而没有植入错误观念的危险。
1700093453
1700093454
皮伦劳伊塔会战
1700093455
1700093456
(1450年3月11日)
1700093457
1700093458
纽伦堡市长埃哈德·许尔斯塔(Erhard Schürstab)22详尽描述了这场战斗。他不仅亲自指挥了此战,而且很了解敌方信息,因为阿尔布雷希特麾下的大批贵族作为俘虏被带回纽伦堡。
1700093459
1700093460
战前,阿尔布雷希特向纽伦堡市民发出挑战,宣布要在皮伦劳伊塔的市属湖泊捕鱼。湖在城南,从市里过去要走两个小时。藩候欢迎市民来帮他捕鱼和吃鱼,他会等着市民。纽伦堡发起了总动员,到场者共有500名骑兵和4000名步兵,装备弩、火枪和枪矛。23当时纽伦堡有2万名市民,还接纳了9000名到城内躲避兵祸的乡村属民。城市还请了雇佣兵,包括日后有“匪王”之名的骑士金茨·冯·考丰根(Kunz von Kaufungen),以及时任纽伦堡总司令的海因里希·罗伊斯·冯·普劳恩(Heinrich Reuss von Plauen)。藩候有500名骑兵。24
1700093461
1700093462
列阵和战斗的细节略过不提。我们关心的是双方骑兵主力的阵形。海因里希·冯·普劳恩唤来“高贵阳刚”的海因茨·岑格(Heinz Zenger)和其他四位骑士,让他们组成阵形的矛头,“这五人是排头兵”。第二排有7名骑士,第三排9名,第四排11名。接着是大批平民士卒,最后是14名纽伦堡的“荣民”(贵族),他们负责“保持阵形完整”。前排骑士都给出了姓名。全阵共300人。我们不清楚后排是每排11人、13人还是14人,这一点也不要紧。无论如何,战斗单位的纵深是22排至25排。
1700093463
1700093464
按现代规制,它大致相当于一个三中队编制的枪骑兵-胸甲骑兵团。中队宽度为4列,团长、中队长和副官领头或压阵。
1700093465
1700093466
一名现代骑兵若是听说有个上校团长这样领着部下参战(应当指出的是,这不是行军阵形,而是战斗阵形),他肯定会说,那个上校要么该上军事法庭,要么该进疯人院。
1700093467
1700093468
这段记载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我们越是认真研究它,就越能认清并证明一支现代骑兵与一群骑士的根本区别。证据来源可确保此事并非虚构,也不是海因里希·冯·普劳恩的心血来潮,因为我们从同一份文献得知,阿尔布雷希特藩候的主力也是同样的列阵方式。(而且单独成排的骑士也留下了姓名。)其他一些篇章也记载或规定了类似的阵形。25
1700093469
1700093470
上述阵形的独特之处是正面窄(最多14列)和有尖端。我们先来看窄正面,对应的就是大纵深。设想对面敌军兵力相同,摆出2排、3排乃至4排的横队。那么,两军接触时,我们会受到敌军的两侧夹击。纵队中的骑兵不可能突然转向应敌,侧面被敌军刺击却无法自卫。纵深优势能抵消这一损失吗?就大队步兵来说,大纵深能造成向前的压力,可以击退或打穿兵力较弱的敌人。但放在骑兵单位身上是不行的。古代兵学家就知道这一点了。埃里安(Aelian)在《战术》(第18章,第8段)中说,步兵摆出大纵深阵形有优势,骑兵则没有,因为后排步兵能推着前排走,骑兵则不能。前后紧贴在一起不会让骑兵变成势大力沉的铁板一块,反而会让战马受惊,陷入混乱。
1700093471
1700093472
出于以上原因,现代骑兵条令规定的阵形与皮伦劳伊塔的骑士们恰恰相反:26“骑兵唯一的紧密战斗阵形是横队。因此,骑兵不得以纵队发起进攻(除非是时间、空间不允许展开的情况下的权宜办法),因为同等兵力且摆出横队的敌方骑兵会占据优势。”“进攻成效主要取决于冲击力度和冷兵器。横队可以同时发挥全部武器的威力,纵队却只有一小部分可用。横队相对于同等兵力的纵队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即正面更宽大,伸长的两翼可以包抄敌军,攻击其最薄弱的侧面。骑兵侧面受攻击与坐守待敌同样是取败之道。”
1700093473
1700093474
因此,即便皮伦劳伊塔那样的纵队凭借尖端突破了敌军正面——甚至未必能突破——那也占不到便宜,因为全团的大部分人无力抵御两侧攻击,同时也被消灭了。
1700093475
1700093476
但骑士战斗与现代骑兵交战完全不同。
1700093477
1700093478
与现代骑兵战一样,侧翼制胜在骑士战斗中也具有特殊意义,但真要做到并不容易,因为骑士的行动要慢得多。骑士队伍直到距离敌人非常近时才会加速,而且加速后也没有快到哪里去,骑士仍然可以侧转应敌。因此,皮伦劳伊塔中的纵队本就不指望在战斗中维持住阵形,那会让大部分人用不上自己的兵器。但我们必须假定纵队向敌军前进的过程中,后排会向左右散开,所以也算是在前进和接触的过程中展开了。与现代不同,这种安排在当时不仅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战马速度相当慢,而且是有优势的,因为它能保证进攻时的阵形紧密。理论上看,完全展开后再进军当然是更好的,但这就要求骑士们以宽大正面前进,那太难了,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培训和操练,而这正是松散的骑士单位所不具备的。尤其是以宽大正面前进会让空隙拉大,让军队陷入危险。
1700093479
1700093480
前文引用过的《战术指导概要》(Themes for Instruction in Tac-tics)一书中提出(第46页),骑兵必须有强机动性。“横队则不具备,因为横队改变方向时很笨拙。此外,可供横队通过的开阔地形并不是到处都有。因此,骑兵行军时需要排成纵队。除了要在行军中保持机动性以外,纵队还必须以最快捷、最简便的方式展开为横队。”这段话要求骑兵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由纵队转为横队,而“骑士和军士”(Ritter und Knechte)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训练和机动能力,于是,他们采用了慢速纵队的行进方式,大概直到与敌军接触时才会自行转为横队。
1700093481
1700093482
我们现在也能理解不同寻常的“尖端”了。如果队伍排成方正的纵队——比如,每排12人,每列25人——那么敌方的阵形要是更宽,我方前几排马上就会陷入被夹击的险境。但是,每排多加一个人的话,他就能保护前一排的侧面,同时不必担心自己暴露于同样的危险。然而,最多前面五六排会有这样的危险。两军接触的那一刻,后排自然就会展开,迎上敌军侧翼。如果要将逐排加宽的做法一直延伸到队尾,那么窄长阵形就会失去其最大的优势:方便控制,不易变形。
1700093483
1700093484
因此,以窄长纵队接近敌军的用意是,将全军以整齐紧密的阵形带到敌军面前。队尾的骑士也能镇住那些不太可靠的平民士卒。直到交战开始或交战前夕,大队人马才会展开,以便个人发挥。第一排仅有5人的好处是方便控制纵队,逐排加宽为前排提供了侧翼掩护,正如现在的第二梯队会与第一梯队交错分布,以保护其侧翼。
1700093485
[
上一页 ]
[ :1.7000934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