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094481
1700094482
答案可能还是要到兵力中去寻找。迄今为止的主流观点是英军规模大得多。福尔登(Fordun,1384年前后去世)撰写的苏格兰编年史记载英军有34万名骑兵和等量的步兵,共68万人。大部分近代历史学者接受的数字是至少10万。我们前面已经看到,谨慎如奥曼也认为英军有6万之众。这个数字甚至似乎有档案依据,即保存至今的爱德华二世发给一批郡督和男爵的征兵令。不光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乃至加斯科涅也要为这次战争出兵。骑士征召令照例没有给出数字。但除骑士以外,“步卒”(pedites)也在征召之列,各地都规定了明确数目:约克,4000人;兰开夏,500人,等等。英格兰12郡、边境诸男爵及威尔士共计要出21540人。上述地区占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左右。奥曼论证道,如果我们再假设南方派往遥远北方参战的人数较少,那么全军大概不少于5万至6万人。
1700094483
1700094484
针对这一论证,我首先要指出文献中没说南方除了骑士及其随从外,为此战出了一兵一卒。威尔士人被征召的原因是,作为半蛮族,他们被认为特别会打仗,尤其是山地作战。但英格兰南部征召大量人员去苏格兰一事既无证据,也不可信。
1700094485
1700094486
但是,想当然地认为实际征召人数与纸面人数相去不远肯定也是错误的。现代政府的精确性连代入到16世纪都不行,14世纪就更别提了。国王要求约克郡督出4000人,这甚至不能证明郡督实际派出了此数的一半。
1700094487
1700094488
进一步研究征兵令会带来更多疑问。爱尔兰征兵令上的日期是3月22日。步卒征兵令是5月27日,且应于6月10日前抵达贝里克(Berwick)。当然,从语境来判断,它可能只是照搬了一份之前的命令。但从道理上推断,这些援军是临时决定征调的,因为命令中说之所以需要步兵,是因为苏格兰人已经在“坚固险要(骑兵难以接近)”[“in locis fortibus et morosis(ubi equitibus difficilis patebit accessus)”]之处安营扎寨。但不论它只是重复之前的一份命令,起到提醒重视的作用,或者它就是第一份命令,我们都不能假定命令发出14天后,这么多士兵就真的到苏格兰边境的指定地点集合了。事实上,它可能只是急迫地发出去了,但根本没有实际执行。因为如果这样一支兵力出现在班诺克本,他们肯定会有所表现,以某种方式做成某些事。他们被征召来是为了在骑兵无法通过的位置与苏格兰人展开近战。现在苏格兰人就在这样的位置上,而英格兰步兵据说却在骑兵身后无所作为,并没有穿过森林,绕过沼泽去包抄苏格兰侧翼。
1700094489
1700094490
当然,这就带来了另一处矛盾:步兵征召令已经发出,但将领不等步兵抵达就开战了,他们没有时间等待了。战役的目标是解救斯特灵城堡,而守军司令腓力·莫布雷爵士(Sir Philip Mowbray)已经与苏格兰人约定,若圣约翰日之前不能解围,他就会交出城堡。会战正是在那一天打响的。
1700094491
1700094492
关于要不要背上民兵这个包袱,国王的骑士随从中间可能自始至终存在意见分歧。毕竟,民兵只有很小的军事价值,而且可能有一批骑士的立场是民兵的用处没有麻烦大,于是尽管只有少数步兵报到,战事还是继续推进,没有多作迟延。
1700094493
1700094494
上述各点让我相信——尽管未经证实也无法证实——英格兰军很可能还是以通常的骑士为主,占据数量优势的是本土作战,为保卫民族自由而真正征召了大批民兵的苏格兰军。
1700094495
1700094496
如果我们接受这一点,那么战斗过程就可以理解了。苏格兰人两侧的地形非常有利。英格兰骑士并未试图包抄,因为正面进攻就需要动用全部力量。只有射手进行了包抄,结果被方阵后方的苏格兰骑士击退。
1700094497
1700094498
进攻方输掉了这场决战——与黑斯廷斯会战和福尔柯克会战相反,而与科特赖克会战相似——因为多沼泽的溪流、斜坡和陷阱等正面障碍物对骑士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惨重的伤亡,侧翼行动不可能实施,行动不便让射手不能像往常那样与骑士协同作战。还有最后一点,布鲁斯肯定率领数量占优、阵形紧密的大部队发起了反攻。
1700094499
1700094500
班诺克本会战并未证实苏格兰人或苏格兰军制具有相对于英格兰的理论优越性。奥曼正确地指出,即便在这次辉煌胜利之后,罗伯特·布鲁斯依然回避与英格兰人野战。1321年,他甚至放任一支英军重返爱丁堡,然后才用切断补给线的方式再次将其引诱到野外。
1700094501
1700094502
罗兹维克会战
1700094503
1700094504
(1382年11月27日)
1700094505
1700094506
正如希腊市民和农民曾击败波斯骑士一样,弗兰德斯和苏格兰人也通过巧妙利用地形而击败了英国和法国骑士。但希腊人很快就更进一步,不再回避与波斯人野战。而我们已经知道,班诺克本并不是苏格兰人占据上风的起点,科特赖克之后也再没有类似的胜利。相反,80年后的罗兹维克会战(battle of Rosebeke)证明,一旦市民失去了地形优势,占据上风的依旧是骑士。
1700094507
1700094508
这场会战的政治起因和特征不同于科特赖克会战的地方是,弗兰德斯伯爵如今不站在市民一边,而是支持国王。在阿蒂维尔达的腓力(Philip of Artevelde)领导下,根特市起兵反抗当地统治者路易伯爵,软硬兼施将其他弗兰德斯城市争取到自己一边,并赶走了伯爵。年轻的法王路易六世遂率军支援伯爵,镇压叛军。阿蒂维尔达的腓力试图与英格兰国王结盟,双方由弗兰德斯伯爵的女婿和日后的继承人勃艮第公爵腓力居间联络。我们从这一战略中也能感受到1382年与1302年政治局势的差异。
1700094509
1700094510
阿蒂维尔达围攻斯海尔德河边的奥德纳尔德(Oudenarde)城。该城位于根特上游25千米处,由一名法国骑士为伯爵坚守。直到6个月后的1382年11月中旬,法国国王才集结起一支援军并从阿拉斯(Arras)率军启程。
1700094511
1700094512
尽管阿蒂维尔达据说有强大的炮兵,但他并没有强攻奥德纳尔德,而试图用饥饿迫使守军投降,并挖了堑壕保护围城军免受外来攻击。
1700094513
1700094514
于是,11月7日法国军事会议[王室军队总司令奥利维耶·克里松(Constable Olivier Clisson)和国王的三位叔叔]于塞克兰(Seclin)开会讨论方略:是沿着斯海尔德河直扑阿蒂维尔达及其军队,解救奥德纳尔德,或是转移敌军注意力,使其放弃围城,离开建好工事的阵地,也许还能迫使或诱使其在别处进行决战。大概是记得科特赖克的惨痛经历,他们决定不直接进攻,而是转进西弗兰德斯,尽管奥德纳尔德城内的部队被围得很苦。假如阿蒂维尔达与弗兰德斯诸城有默契,靠得住的话,那么他大概就用不着撤出奥德纳尔德阵地了。如果城市关闭大门,法国人只能蹂躏延边平原,而不能攻击举事的市民,解救遭受围攻的同胞的话,那么阿蒂维尔德无疑会占据气势的上风。但弗兰德斯的世袭领主路易伯爵当然也在国王营中。由来已久的依附关系,对法国大军的恐惧,大概还有对根特城和阿蒂维尔德本人的嫉妒,这些因素加起来让诸城的气氛充满着不确定性。阿蒂维尔德似乎打算守北边的屏障里斯河,但法军从科特赖克上游的科米讷(Comines)顺利渡河,伊珀尔和一批其他市镇立即倒向王军。
1700094515
1700094516
如果阿蒂维尔德留在奥德纳尔德,那么法国人就会向布鲁日进军,夺取这座意见分歧严重的城市,阿蒂维尔德的军队也会随之瓦解。他现在别无选择,要么撤回根特,寄希望于坚守,但弗兰德斯的其余地方就要牺牲掉了;要么率军从奥德纳尔德迎战法军,祈求战神赐福。那会是一场单纯的、双方条件相当的野战。如果这位弗兰德斯领袖试图在伊珀尔和布鲁日之间寻找一处坚固的阵地——像先辈在科特赖克的阵地,以及他在奥德纳尔德城下巧妙布置的阵地那样——的话,那么首先这样的位置并不好找,而且就算运气好找到了,法国人也未必会强攻,大可以实施包抄,将弗兰德斯人从阵地调动出来,在更有利的位置发起攻击。米提亚德在马拉松,弗兰德斯人在科特赖克的有利阵地不仅需要统帅慧眼识珠,更需要整体的政治-战略局势迫使敌军进攻选定的位置。1382年入侵弗兰德斯的法军既然不去直接救援奥德纳尔德,他们就可以在开阔的平原上任意选择路线,若觉得一处阵地过于坚固,不攻便是。于是,防御方不可能找到一处特别有利的位置布阵,然后对敌人喊话:“要么来这里打我,要么滚回去。”这一次是一场单纯的野战,而且只有双方都没有地利强援的情况下,仗才会打起来。当初市民和农民在地利的支援下打赢了科特赖克会战,如今被迫表明自己在同等条件下也有直面骑士的胆量,如果他们不愿意不打一仗就认输的话。
1700094517
1700094518
1700094519
1700094520
1700094521
图4 罗兹维克会战
1700094522
1700094523
自称“弗兰德斯守护者”的阿蒂维尔德的腓力勇敢地要求发动决战,市民们也勇敢地追随他参战。
1700094524
1700094525
手持长矛和“goedendags”(一种斧枪),组成紧密方阵的弗兰德斯人没有像科特赖克会战中那样待敌进攻,而是坚决地向前,迎击前进中的敌军。必须说明的是,这是他们成功的唯一机会。与科特赖克会战不同,他们既无侧面屏障,又无骑兵掩护两翼,如果还是等着法军进攻,那从一开始就输定了。因此,阿蒂维尔德随机应变,主动采取攻势,表现出了他的勇气和军事才能。11月26日至27日夜,两军在伊珀尔西北10英里(约16千米)处各自扎营,营地相距不远。次日早晨,两军侦察过对方的阵地后,于西兹维克(West Rosebeke)村列阵,列阵完毕后开战。
1700094526
1700094527
王军司令将步兵全都部署在中央,而且为了加强抵挡弗兰德斯人进攻的能力,他还命令所有部署于中央的骑士下马,只有年轻的国王及其亲随除外。3但中军的任务只是拖住敌军。主攻将由两翼的骑士实施,他们可没有下马。4这是万无一失的布置。“我们赢定了,我方的平民士卒就能打败他们。”王军司令据说在侦察归来,报告战斗即将开始时对国王如是说。
1700094528
1700094529
开炮过后,以紧密阵形从斜坡上冲下来的方阵起初让法军后退了一小段距离。傅华萨(Froissart)写道,“人群逼近,枪棒如林”,像野猪一样扑向敌军。这位圣但尼修道院的僧侣也承认,法军退后了一步到一步半。
1700094530
[
上一页 ]
[ :1.70009448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