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07190
莫德尔显得越来越犹豫不决了,他的回答经常前后矛盾。随着“焦土作战”政策的出台,希特勒命令德军撤退时必须毁掉当地所有的桥梁、发电站和其他重要设施,留给盟军一片废墟。施佩尔则频繁访问前线指挥官,希望他们能够无视希特勒的这项指令。他发现莫德尔的回答经常前后不一:“某天,我向莫德尔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他点着头,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保证让战斗一定远离这些生活基础设施,可等我再来看他的时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彻底否定了之前的回答。”因而,施佩尔跟斯派达尔一样指责莫德尔是个“道义上的懦夫”,认为其缺乏足够的勇气选择正义和人道。可这两人又何曾注意到隐藏在莫德尔单片眼镜后面的痛苦和焦虑呢?至少,莫德尔并没有去授意部下破坏基础设施,如发电站、自来水厂等等,而地方党卫队的行动不是他能节制得了的。
1700107191
1700107192
莫德尔元帅指挥的B集团军不得不集中兵力去对付雷马根东岸杜塞尔多夫—波恩之间的美军桥头堡,其余地段所剩的兵力就更加薄弱了。德军的整个莱茵河防线实际上都是象征性的,主力部署在纵深以规避盟军强大炮火和空袭打击。美国人利用德军防御空虚的弱点,3月22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奥本海姆附近率先渡过了莱茵河,5000名美军已踏上莱茵河东岸。
1700107193
1700107194
在苏联军队已迫近柏林这一巨大刺激下,3月23日,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也开始了规模空前的陆空联合作战行动——“战利品”行动(Operation Plunder,也译为“掠夺者”行动)。他们首先开始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火力展示,大规模的炮击席卷渡河全线,仅在美16军的进攻地段,2000门大炮就在一小时内射出了65261枚炮弹,这样的炮击接连不断。在炮火准备期间,美、英空军就出动了16000架次的飞机,轰炸了德军阵地和莱茵河对岸的城镇及腹地的村庄。莱茵省的小城韦塞尔,战略位置比较重要,德军控制着这里的铁路桥。英军轰炸机日夜空袭,投下了约1100吨炸弹,小城化成了一堆瓦砾,城市的97%被毁。1945年5月战争结束时,这个25000人口的城市只剩下1900人,当然,有部分失踪人口是逃离了这个死亡之城。
1700107195
1700107196
1700107197
第3军区司令卢伯中将
1700107198
1700107199
1700107200
1700107201
因为莫德尔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打击,部队被部署在更远的后方地域,所以被轰炸和炮击伤害得更多的是普通民众,譬如在丁斯拉肯(Dinslaken),有121个孩子、311个妇女和297个男人成了空袭的牺牲品。当美军后来进入这个城市时,迎接他们的不是纳粹的枪弹,而是滚滚而来的难民潮。一些有良知的记者用他们的镜头或笔记录了那一段苦难的历史。
1700107202
1700107203
21时,盟军陆地上的第一波进攻由第2集团军的几个先头营率先在雷斯地域展开,且很快渡过了莱茵河。攻击时盟军还释放了大量的烟雾,德军虽然看不见但能猜到盟军在干什么,只是他们被部署在遥远的后方,又没有有效的侦察系统,所以发现登陆地点时已经太晚了。
1700107204
1700107205
1700107206
阿尔伯特·施佩尔
1700107207
1700107208
1700107209
1700107210
1700107211
美军士兵蜷缩在趸船里,在德军的炮火下横渡莱茵河
1700107212
1700107213
1700107214
1700107216
1700107217
1700107218
1700107219
1700107220
1700107221
盟军在“战利品”行动的战斗序列(1945年3月23日)
1700107222
1700107223
▲加拿大第2集团军(盖伊·西蒙兹上将)
1700107224
1700107225
第2步兵师
1700107226
1700107227
第4步兵师
1700107228
1700107229
▲英国陆军第2集团军(邓普西上将)
1700107230
1700107231
△英军第30军(布赖恩·霍罗克斯中将)
1700107232
1700107233
近卫装甲师
1700107234
1700107235
第3步兵师
1700107236
1700107237
第43威塞克斯步兵师
1700107238
1700107239
第51高地步兵师
[
上一页 ]
[ :1.700107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