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09308
皮甲胄的甲片式样按照外形和尺寸,可分成30多种,甲片的周边凡露于外表的部分都有用模具压出的凹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曾对这些皮甲胄进行研究,认为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下,要制作这样一套甲胄需要用近百套模具进行加工才能完成,工艺繁复。[7]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已采用了类似今天的流水作业生产方法,甲胄制造业的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了。
1700109309
1700109310
未能复原的实物有:
1700109311
1700109312
湖南长沙浏城桥春秋晚期的一号墓内发现一领已散乱的皮甲,甲片呈深褐色,有六种式样(图3-4)。[8]
1700109313
1700109314
1700109315
1700109316
1700109317
图3-4 湖南长沙浏城桥一号墓出土皮甲片(根据照片绘制)
1700109318
1700109319
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内发现一领皮甲,原来是卷折放置的,出土时已无法揭开,只能从表面看出大概轮廓:上部是方形甲片,下部是施有彩绘的丝织物(图3-5)。[9]这件皮甲与一件传为长沙出土,现已流失国外的彩绘木俑上的形象十分相似(图3-6)。
1700109320
1700109321
1700109322
1700109323
1700109324
图3-5 湖南长沙左家公山战国墓出土的皮甲(根据照片绘制)
1700109325
1700109326
1700109327
1700109328
1700109329
图3-6 传为湖南长沙出土的彩绘木俑,俑上甲衣的下面有两条彩绘花边,上面一条无疑应是皮甲内衬垂下的织物饰边。录自[日]林己奈夫《中国殷周时代的武器》
1700109330
1700109331
湖北江陵藤店战国时期的一号墓内也发现有散乱的甲片,甲片由两层皮革合起来做成,在少数缀联的孔中还残留着编甲用的小皮条。[10]
1700109332
1700109333
战国时期还使用木甲。
1700109334
1700109335
湖北江陵曾有实物出土(图3-7)。这种甲是以木为胎,两面贴革片,表面髹黑漆制作成的,形制与随县擂鼓墩的皮甲相同,但甲片较长,上下只有五排。[11]
1700109336
1700109337
1700109338
1700109339
1700109340
图3-7 湖北江陵战国墓出土木甲平面图
1700109341
1700109342
木甲在唐代、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经常出现,使用历史悠久,这件木甲的出土复原,为研究木甲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实物资料。
1700109343
1700109344
关于先秦时期的甲胄制作,古代文献中常有记载,前文已引《周礼》说的“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属”,在这里是指甲衣上下甲札的续数,按今天通俗的说法即排数。而“甲札”,因甲片较长近似秦汉之前的竹、木牍片的书札,所以得名。合甲比其他甲坚硬,因此只要五属就可以了,上面介绍的木甲,上下就只有五属。
1700109345
1700109346
春秋战国时期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铜铠甲。
1700109347
1700109348
1972年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中曾出土很多青铜铠甲的部件和甲片,仔细观察这些部件和甲片,不难看出原来应是整领的铠甲,可惜残缺太甚,已无法进行复原。甲片和铠甲部件上用阴线刻出的无比美丽的花纹,充分反映了当时铸造技术和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平(图3-8①②、图3-9)。[12]
1700109349
1700109350
1700109351
1700109352
1700109353
①青铜甲片和甲片上刻的花纹,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出土
1700109354
1700109355
1700109356
1700109357
[
上一页 ]
[ :1.7001093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