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10710
1700110711
南北朝时期,很多帝王都是胡人、羯人,其军队也以胡人为主,随着他们的势力向中原地区扩展,很多胡人的服饰文化也被带了进来。因此,南北朝时期的戎服很具特色,不仅样式多,融合了多民族的服饰,而且因武官制度进一步完善,官兵在服饰上有了更明显的区别。当时有很多戎服的式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两当衫最为突出。
1700110712
1700110713
两当衫,长至膝上,直领宽袖,左、右衽都有,原来可能是作为两当铠的一种内衬戎服,军官和士兵都可服用。后来,武官在两当衫外披上与两当铠形制完全相同的布质或革质两当甲,作为武官的公事制服,一直使用到唐代中期(图7-18①②③、图7-19、图7-20)。
1700110714
1700110715
1700110716
1700110717
1700110718
①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出土武士俑,录自《考古》1977年第6期
1700110719
1700110720
1700110721
1700110722
1700110723
②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壁画,录自《文物》1985年第11期
1700110724
1700110725
1700110726
1700110727
1700110728
③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出土武士俑,录自《文物》1983年第10期
1700110729
1700110730
图7-18 ①右衽式两当衫,②③左衽式两当衫
1700110731
1700110732
1700110733
1700110734
1700110735
图7-19 两当衫外披布质两当甲的形象。河北吴桥北齐墓出土武官俑,录自《文物》1984年第9期
1700110736
1700110737
1700110738
1700110739
1700110740
图7-20 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壁画门吏像(据照片绘制),身上所披的两当甲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布制的
1700110741
1700110742
短袖襦,也是这一时期主要使用的戎服,其形制更具胡服特点:小袖口,左衽、右衽或前开襟,大翻领,单、棉都有。棉的可能像秦汉时期的絮衣,河北等地出土的一些陶俑身穿的短襦上都划有交叉形线条,发掘简报认为这是模拟皮甲,笔者以为这种线条可能是表示固定棉絮的缝线,就像现代的切线棉袄。穿这种软甲的可能都是不太重要的兵种和普通士兵(图7-21①②③)。穿短袖襦有时还袒露一臂,两当衫和帔风也有这种穿法(参见隋代)(图7-22①②)。
1700110743
1700110744
1700110745
1700110746
1700110747
①山西寿县北齐库狄回洛墓出土武士俑,襦为右衽,录自《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1700110748
1700110749
1700110750
1700110751
1700110752
②河北吴桥北朝墓出土武士俑,襦为左衽,录自《文物》1984年第9期
1700110753
1700110754
1700110755
1700110756
1700110757
③河北磁县东魏墓出土武士俑,左为前开襟,右为左衽,录自《考古》1977年第6期
1700110758
1700110759
图7-21
[
上一页 ]
[ :1.700110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