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11388
1700111389
①陕西咸阳唐墓出土武士俑,录自《中国古俑白描》,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1700111390
1700111391
1700111392
1700111393
1700111394
②陕西礼泉唐昭陵陪葬墓出土武士俑,昭陵博物馆藏
1700111395
1700111396
1700111397
1700111398
1700111399
③河南洛阳偃师唐柳凯墓出土武士俑(据照片绘制),洛阳市博物馆藏
1700111400
1700111401
图9-22
1700111402
1700111403
1700111404
1700111405
1700111406
图9-23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彩塑天王像
1700111407
1700111408
唐代的铠甲制造技术十分先进。在新疆和陕西西安曲池地区出土的铁、皮甲片、尺寸都很小,加工十分精致,甲片的编连有用麻绳、皮线,也有用铆钉铆接的(图9-24①②③)。甲片编连成甲衣后,用皮革和绢帛上下两层做内衬,各部分的边缘还用织锦包出宽宽的包边,有的还在包边外镶缀虎、豹、熊等毛皮,或用锦缎打褶做装饰(参见图9-8、图9-9、图9-15、图9-20)。
1700111409
1700111410
1700111411
1700111412
1700111413
①新疆出土铁甲片
1700111414
1700111415
1700111416
1700111417
1700111418
②新疆出土皮甲片摘自[日]原田淑人《支那古器图考·兵器篇》
1700111419
1700111420
1700111421
1700111422
1700111423
③陕西西安曲池地区出土铁甲片
1700111424
1700111425
图9-24
1700111426
1700111427
盛唐时期的彩塑、墓中出土的陶俑以及石刻天王、武士造像上,经常出现一些装饰十分繁缛、华美的铠甲,这些铠甲一望而知既不可能用铁,也不像用皮革制成,实际上就是《唐六典》中说的绢甲。
1700111428
1700111429
绢甲是一种仪仗甲,一般不用于实战,只是宫廷侍卫、武士的戎服,它的出现可能是受到武官公服的帛制两当甲的启示。这种甲是用图案华美的绢或织绵作面料,内衬数层厚帛制成。和皮、铁甲一样,绢甲上也镶有皮革、金属制造的饰件、甲片。绢甲的问世,给铠甲的形制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式样,这种式样使整件甲衣上下连成一体(在此之前,铠甲的腿裙与身甲不相连属),摊开时就像一块裁剪开的衣片,披挂上身后,从后向前围裹起来,用胸部和腰部上下两重束甲的方法,使甲衣紧紧地包裹在身上。这种式样较之以前的任何式样,在穿着上都更加利索、合理。
1700111430
1700111431
能比较清楚地反映绢甲的结构、形制的形象资料,首推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高达2米的镇墓武士俑,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雄墓出土的彩绘木雕天王俑。笔者有幸亲见了这些极为珍贵的文物,并对它们作了仔细的观察和写生记录,从这两件俑身上,基本可以了解唐代这种绚丽多姿的绢甲的面貌(图9-25、图9-26)。其余如上海博物馆展出的甘肃敦煌出土的三彩武士俑、敦煌莫高窟194窟的彩塑天王像等,也都是典型的参考资料(图9-27、图9-28、图9-29、图9-30)。《唐六典》中的布背甲,应也属于绢甲一类。笔者在西安考察时,于唐代艺术博物馆内发现一尊彩绘天王俑,其铠甲的背甲形象吸引了笔者:那块又宽又厚、上缘向后弯垂的背甲,很可能就是布背甲(图9-31)。因为若用数层皮革叠成如此厚度,一定坚硬如铁,决不可能出现塑像上那种因束甲绊勒束而出现的内陷凹痕和上缘外弯的情况。
1700111432
1700111433
1700111434
1700111435
1700111436
图9-25 彩绘木雕天王俑(据实物写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1700111437
[
上一页 ]
[ :1.7001113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