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13076e+09
1700113076
1700113077 幞头有贴金双凤翅幞头、间金花交脚幞头、金花幞头、拳脚幞头、素幞头等,基本是在宋和唐制的基础上变化而成。图13-6①的仪卫戴的硬裹幞头与辽朝完全相同,应是交脚幞头。河南焦作金墓壁画中的人物戴的是双凤翅幞头(图13-6②),稷山马村金墓的砖雕上,将军身后站立的两个士兵,头上戴的幞头在左额处结有一个大圆球,很可能是拳脚幞头(图13-8)。而图13-6③的幞顶像双乳,则又是一种不知名称的幞头。
1700113078
1700113079 上述几种除交脚幞头外,都是软裹幞头,但幞头里面可能都加巾子。
1700113080
1700113081 毡笠与宋军士兵一样,不仅平时,战时也戴,这种实情见于《续资治通鉴》一〇三卷中记载:“建炎三年……时金人自滕县以五千骑趋临淮,皆金装白毡笠可能是拳子。”图13-10①②③为几种不同的毡笠式样,其中第一种可能不是用于军戎服饰。
1700113082
1700113083
1700113084
1700113085
1700113086 ①河南焦作金墓出土陶俑
1700113087
1700113088
1700113089
1700113090
1700113091 ②山西沁源正中村金墓壁画
1700113092
1700113093
1700113094
1700113095
1700113096 ③山西长治金墓壁画
1700113097
1700113098 图13-10 几种毡笠样式
1700113099
1700113100 金代的巾称作“蹋鸱”。据《金史·舆服志(下)》记载:
1700113101
1700113102
1700113103 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二寸许,方罗之下各附带长六七寸。当横额之上,或为一缩积。贵显者于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贯以大者,谓之顶珠。带旁各络珠结绶,长半带,垂之……
1700113104
1700113105 从文字上看,这种巾和它的戴法很像隋唐时的平头小样幞头,只是多了一些装饰,其式样因没有比较能肯定的形象资料,只能参考图13-8左侧将军头上所戴头巾和图13-9。
1700113106
1700113107 据《金史·仪卫志》记载,仪卫军人还常戴平巾帻,山西马村金墓出土的砖雕上,武将头上戴的冠从外形上看,很像隋唐时期的平巾帻,也可能就是金朝的平巾帻(参见图13-3③)。
1700113108
1700113109 帽有鞑帽、貂帽,一般都用毛皮制作。女真原居北方寒冷地带,入秋以后就开始穿毛皮袍服、皮裤,连袜子也用毛皮制作。图13-11①②是三种皮帽的形象。
1700113110
1700113111
1700113112
1700113113
1700113114 ①金张瑀作《文姬归汉图》中之貂帽形象。此画虽是描绘汉代故事,但人物身上衣服全是金人服饰
1700113115
1700113116
1700113117
1700113118
1700113119 ②宋佚名《明妃出塞图》中鞑帽形象,录自《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1700113120
1700113121 图13-11 三种皮帽形象
1700113122
1700113123 与宋、辽一样,金的戎服外也使用袍肚,有一种袍肚做成筒形,包裹在袍服或铠甲之外,更有宽的上及胸部,用勒帛和腰带上下系束(宋朝也有这种袍肚),在元代时称作“捍腰”,元明两朝十分流行参见图13-3①②。
1700113124
1700113125 项间一般都围肩巾。
[ 上一页 ]  [ :1.7001130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