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30337
因为在夜晚,城市已成了游击队的天堂。他们成群结队,攻击政府大楼、广播电台,暗杀阿富汗政府官员和苏联军人。而白天一来,他们则不见了,街上走着的仍是阿富汗市民和巡逻的苏军士兵。
1700130338
1700130339
阿富汗游击队员神出鬼没,城市游击战开展得如此成功,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城市中组织严密的联络网和游击队领导人的指挥。
1700130340
1700130341
秘密联络网大部分是由阿富汗政府各部门中同情游击队的公务员组成。他们利用苏联人的信任,建立了苏军绝对不会搜查的武器贮藏处。而那些潜伏在阿富汗政府军中的游击队联络员经常偷偷到郊区去会见游击队的领导人,送去情报,带回信息或补给品。
1700130342
1700130343
拥有阿富汗政府军身份的潜伏者参与游击战时也要使用游击队提供的武器,并不是他们不愿携带自己的武器,而是因为最适合城市游击战的武器是手枪和炸药。这些东西或者来自于巴基斯坦境内,或者由游击队员自己制造;前一种方式获得的武器往往更为精良,但由于获得有限和运输艰难,游击队员还是经常要靠自己动手。
1700130344
1700130345
这些城市游击战尽管从外表上看并不太惊人,但游击队的地下组织能力和保密能力却相当强。地下游击队每个小组的成员一般不超过8个人,每个小组至少都有一两个武器贮藏处,即使属于同一个抵抗组织,几个小组的成员也互不认识。
1700130346
1700130347
在喀布尔地区,最有名的城市游击战组织者叫阿卜杜勒·哈克,他属于伊斯兰党哈利斯派,在喀布尔城内外共有200名正规的游击队员服从他的指挥。当时他只有21岁,却指挥着一大批与他父亲同龄的分队领导人。他成功组织了几起在喀布尔影响较大的城市袭击行动,获得了大批的拥护者与支持者。当一些阿富汗政府军的军官要求公开参加游击战时,他劝告说:那样只会增加伤亡,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参加地下斗争,比公开参加战斗更能发挥作用,因为这样可以提供关于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调动或作战计划最可靠的情报,并能向各地的游击队提供弹药和有关线索。
1700130348
1700130349
但由于人员活动、武器输送等方面的困难,以及苏军实力的强大,阿富汗城市游击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发生在广大山区的游击战。有时候,为了更好地攻击城市目标,城市游击战还采用城外夹攻的方法,即先在城外聚集一批游击队兵力,袭击城市,吸引住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注意力后,城市游击战再展开,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700130350
1700130351
粗略地罗列一下阿富汗游击队在城市游击战中的战果,便可以发现,这样的城市游击战行动对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打击实际上相当巨大:
1700130352
1700130353
1981年11月21日,用火箭筒袭击喀布尔的洲际饭店。
1700130354
1700130355
1981年4月14日,暗杀阿富汗国家情报局第二号人物吉拉姆·萨希·阿塔尔将军。
1700130356
1700130357
1981年4月,暗杀洛加尔省省长。
1700130358
1700130359
1981年5月1日,暗杀帕克蒂亚省省长。
1700130360
1700130361
1981年5月6日,暗杀坎大哈省省长穆罕默德·雅蒂米。
1700130362
1700130363
1981年9月,暗杀马扎里沙里夫市警察局长。
1700130364
1700130365
1982年1月19日,暗杀苏联将军奇德钦科。
1700130366
1700130367
1982年8月3日,袭击喀布尔的巴拉希萨尔堡军火库。
1700130368
1700130369
1982年8月,攻击巴格拉姆机场,击毁22架苏军直升机。
1700130370
1700130371
1982年10月26日,在喀布尔暗杀苏联将军伊斯特诺夫。
1700130372
1700130373
1982年12月21日,袭击贾拉拉巴德机场,击毁10架苏军直升机。
1700130374
1700130375
1982年12月24日,武装骚扰苏联大使馆。
1700130376
1700130377
1982年12月28日,破坏向喀布尔供电的马希帕尔水电站。
1700130378
1700130379
1983年8月,再次重创巴拉希萨尔苏军司令部。
1700130380
1700130381
1983年12月,袭击加兹尼监狱,释放400名犯人。
1700130382
1700130383
1983年12月4日,暗杀阿富汗政府军将军阿卜杜勒·库杜兹·拉希德。
1700130384
1700130385
1983年12月22日,袭击喀布尔电台和军事学院。
1700130386
[
上一页 ]
[ :1.7001303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