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30657e+09
1700130657 面对国际上指责卡尔迈勒是傀儡政权的代表,卡尔迈勒回击道:那些把社会主义革命政权骂为傀儡的人,本身就是帝国主义的傀儡!他们对阿富汗人民所做的一切,就是把阿富汗重新拉回四分五裂的过去!
1700130658
1700130659 就这样,卡尔迈勒遭到了全体阿富汗人的唾弃。阿富汗人骂他是“萨戈”(普什图语中即“狗”),阿富汗的知识分子宣称:“卡尔迈勒是苏联人的俘虏,与人民完全隔绝。”阿富汗人不要一个用苏联人口气说话的伪总统,他们需要的是让苏联人滚出去,彻底地滚出去。
1700130660
1700130661 事实上,卡尔迈勒明白,自己就是个傀儡,事无巨细,都得听苏联顾问的命令,甚至他的私人保镖、保健医生、厨师都是克格勃派来的。卡尔迈勒每次离开办公室都要得到苏联顾问的许可,这哪里是阿富汗总统,简直是苏联人的囚犯。曾经采访过卡尔迈勒的一位记者这样描写道——卡尔迈勒已成为克里姆林宫的俘虏和唯命是从的听差。连卡尔迈勒的父亲都忍无可忍,对他大发脾气:“你不要再带俄国人进我的房子了!”
1700130662
1700130663 战场上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连连失利,游击队的活动日渐频繁,人民民主党政府内部又派系林立,搞得卡尔迈勒焦头烂额。在巨大的压力下,他患上了心脏病和血癌。在外交场合出现时,他脸面浮肿,两眼淌泪,精神恍惚,让人感觉仿佛垂死一般。据说,有一次,绝望中的卡尔迈勒在办公室里举起手枪,对准太阳穴试图自我解脱。他刚想扣动扳机,手枪就被人夺走了;卡尔迈勒回头一看,夺去自己手枪的人竟是他的苏联厨师。身为傀儡,想死也难。
1700130664
1700130665 卡尔迈勒试图以死解脱,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和苏联并没有宽容他。1981年10月,一向与卡尔迈勒不和的总理苏丹·阿里·基什特曼德与卡尔迈勒发生冲突,两人大吵一架。这次争吵以后,基什特曼德一气之下抛开政务,前往莫斯科“治病”,一住就是两个月。随后,苏联人从莫斯科给卡尔迈勒下达了如下命令:必须与基什特曼德合作。让卡尔迈勒更为气愤的是,在基什特曼德回国后,拥护基什特曼德的人日益增多。1982年3月,在人民民主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举行秘密投票,要卡尔迈勒下台,气得卡尔迈勒跑到会场大骂一通,从此忧愤交加,彻底一病不起。这样一个傀儡对苏联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自然心中有数。
1700130666
1700130667 只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此时同样心有余而力不足。
1700130668
1700130669 1982年5月,卡尔迈勒在结束访问民主德国返回阿富汗的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了一个月。按照苏联的指示,他要在莫斯科休养一段时间,接受苏联医学专家的一系列身体检查和治疗。在苏联,卡尔迈勒最后一次见到了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已经76岁了,虽然老态龙钟,却依然不肯放弃苏联的最高权力。他满脸无法掩饰的病容,随着病情加重,语言已经发生障碍,说话吐字不清,思维能力衰弱,甚至丧失自制能力,变得暴躁易怒,行动缓慢,上下楼梯困难。为了缓解病情,勃列日涅夫开始服用安眠药,这最终加速了他的死亡。
1700130670
1700130671 在一个正式会议场合,卡尔迈勒代表阿富汗政府授予勃列日涅夫一枚红旗勋章。他表示,全体阿富汗人民由衷地感谢苏联为阿富汗的和平而做出的长年努力;阿富汗人民相信,在两国的共同奋斗下,幸福与和平必将降临在阿富汗。勃列日涅夫脸上挂着木呆呆的表情,双手颤抖着接过这枚勋章,突然间,两行热泪涌出眼眶。
1700130672
1700130673 就在卡尔迈勒向勃列日涅夫授勋的同时,开战以来苏军对潘杰希尔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已告失败。流泪的勃列日涅夫似乎看到,胜利离苏联越来越远了。
1700130674
1700130675 接受了卡尔迈勒的勋章后,垂老的勃列日涅夫抓紧时间在一切场合履行自己作为苏联领导人的职责。1982年5月,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共青团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同月,他会见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黎笋授予他一级胡志明勋章和越南劳动英雄称号;9月,勃列日涅夫会见访苏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11月,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庆祝十月革命65周年招待会上发表讲话。
1700130676
1700130677 招待会是他最后一次露面了。1982年11月10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在扎列契耶别墅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6岁。
1700130678
1700130679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苏共中央政治局二号人物、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接任了总书记职务,成为新的苏联领导人。
1700130680
1700130681 在外界眼中,68岁的安德罗波夫是一个比迷恋权力和勋章的勃列日涅夫更具亲和力的人物。尽管他曾是全世界最大的秘密警察组织的首脑,但他一直文质彬彬,颇具学者风度。安德罗波夫个人兴趣广泛,有着多方面的爱好,从现代爵士音乐到美国小说他都很感兴趣。他英语流利,喜欢看原版英文小说,还擅长写爱情诗;他记忆力过人,几乎能逐字逐句地复述刚看完的百页文字。这在苏联领导人中前所未有。
1700130682
1700130683 而且,安德罗波夫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安德罗波夫先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不齐、沙门氏菌病、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炎、关节炎、苔癣、痛风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饱受病痛折磨。外界猜测,这样一位爱好广泛的病人应该不会太热衷于战争,阿富汗有获得和平的可能。
1700130684
1700130685 可惜,外界普遍猜错了。
1700130686
1700130687 1982年12月16日,在安德罗波夫的指示下,苏联《真理报》刊登文章——《是谁反对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文章中如此写道:
1700130688
1700130689 民主阿富汗正在为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而斗争,革命正在发展,而且阿富汗的这一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人民的革命,因为阿富汗人民及其政府得到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和声援。
1700130690
1700130691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苏联的阿富汗战争将继续下去,甚至不惜将战争继续升级。
1700130692
1700130693 1982年12月,苏联利用换防的机会再次向阿富汗增兵。安德罗波夫在阿富汗将发起新一轮更具强度的攻势。
1700130694
1700130695 这一次,苏军避开了阿富汗北方的潘杰希尔谷地。“潘杰希尔”雄狮马吉德使苏军感到畏惧,为了让清剿阿富汗游击队的作战更加顺利,苏军修改了作战计划,以阿富汗西部和南部为重点。苏军以师为单位大批调往西部的赫拉特和南部的坎大哈,到1983年3月,苏军的新部署基本完成。
1700130696
1700130697 1983年4月底,苏军对赫拉特的进攻正式开始了。这次进攻持续了两周,每天都有多达50架次的苏军飞机对赫拉特市区进行轰炸。连续的轰炸使赫拉特约有3000名无辜居民被炸死,市内建筑有一半被完全炸毁,那些残留的建筑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几乎已没有完整的房屋得以幸存,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曾经拥有16万居民的赫拉特成了一片废墟。与此同时,坎大哈附近的战斗也变得激烈起来,苏军派出浩浩荡荡的车队穿过坎大哈,对其周围的阿富汗游击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式的进攻,整支车队全部穿过坎大哈就足足花了9个小时。
1700130698
1700130699 在苏军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南部的坎大哈和西部的赫拉特后,阿富汗游击队也相应改变了主攻方向,迅速将主战场移到东部边境的帕克蒂亚省一带地区。从8月底开始,那里的阿富汗游击队合力进攻该省重镇霍斯特和乌尔贡,3000名阿富汗政府军和上万名苏军被重重包围。战斗持续了一个月,到9月底,游击队最终攻占了这两座城市。苏军不甘失败,从10月起,每星期出动飞机至少150架次,轮番对那里进行轰炸。阿富汗游击队不仅未被赶走,反而乘胜而进。到12月,游击队几乎占据了除扎尔马特地区以外的整个帕克蒂亚省。
1700130700
1700130701 在胜利的鼓舞下,阿富汗全国的反苏游击队的士气大涨,赫拉特地区的游击队对苏军进行了大规模反攻。喀布尔地区的活动更为频繁,城市游击战异常活跃,喀布尔市区内的苏军驻地、阿富汗国家情报局总部、广播电台、苏联顾问住宅区、苏联驻阿富汗大使馆等苏军重点防守的地段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1700130702
1700130703 最终,1983年春季的进攻失败了。
1700130704
1700130705 进攻不能奏效,苏军在阿富汗的处境日趋尴尬。苏军主力基本都驻扎在规模极大、与外界隔绝的兵营里,那里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以加兹尼为例,这是阿富汗八大城市中的一个,阿富汗政府军在民兵的协助下负责该市内部和四周据点的安全。这样的守卫任务在1981年和1982年还由苏军承担。现在,已经完全转由阿富汗政府军承担了。一部分苏军驻守在加兹尼市区的两个战略要点和机场内,其余苏军都集中在城外几公里的伊努特兵营里。
1700130706
[ 上一页 ]  [ :1.7001306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