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30966e+09
1700130966
1700130967 1983年5月18日,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关心苏联问题的外国人正在收听弗拉基米尔·丹切夫的英语广播。突然他们发现,这位35岁的苏联男播音员在提及阿富汗问题时,清晰无误地将驻阿富汗苏军称作“苏联入侵者”。在5月23日的同一节目中,人们再次听到丹切夫的这种称呼。
1700130968
1700130969 丹切夫此举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苏联可能在对阿富汗政策上发生了巨大转变。但在5月25日,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和《真理报》先后声明“苏联入侵者”的说法纯属丹切夫个人的错误称呼,苏联仍然坚持对阿富汗的一贯政策。一天之后,另一个播音员代替丹切夫出现在广播节目中。
1700130970
1700130971 驻阿富汗苏军的军人家属们接到了愈来愈多的阵亡通知书,苏联各大城市的街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残废退伍军人,但是苏联国内媒体上却很少能见到有关阿富汗战争的报道。那些从阿富汗归来的残废军人普遍受到了冷酷的待遇,很多人被孤立在整个社会外,一些失去下肢的残废军人想要一把轮椅都得不到满足。阿富汗战场复员残废军人问题,一度成为苏联国内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1700130972
1700130973 阿富汗战场上的苏联军人承受着外界无法想象的压力。许多苏联军人给国内媒体写绝不可能被刊载出来的信件,缓解自己的压力。苏联《真理报》接到过这样一封信:“坦率地讲,并不是所有女人都需要残废,残疾人不可能成为业务熟练的专家,也很难成为先进工作者,而这就意味着国家不会向你提供住宅。其结果是,除了自己和因儿子的痛苦而受折磨的老母亲外,谁也不需要你。”
1700130974
1700130975 驻阿富汗苏军的士气日益低落。关于出兵阿富汗,苏联政府向苏军官兵的解释是:“你们是去保卫阿富汗人民,因为阿富汗人民正在与来自中国、埃及和美国的侵略者进行斗争。”或者是:“这就像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挽救苏联的软肋,我们必须要帮助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去建立他们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可是,等到了阿富汗后他们才发现,除了自己之外,看不到任何“外国侵略者”。苏军士兵必须瞄准射击的只是手持简陋武器保卫家园的抵抗者,甚至是手无寸铁的阿富汗平民。严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国际主义”理念,苏军士兵们动摇了。
1700130976
1700130977 在战后的采访中,一名苏军士兵承认:“广泛流行的腐败以及走私武器装备以交换毒品和商品都是允许的。抢劫阿富汗居民,杀死非战斗人员,惩罚性地进攻村庄以及拷打战俘都是经常存在的,并且得到军官的鼓励。”
1700130978
1700130979 另一名士兵回忆说:“我们为我们在阿富汗的残忍行为感到震惊。我们处决无辜的农民。如果他们杀死或伤害我们一个人,我们就杀死妇女、儿童和老人作为报复。我们杀死一切东西,包括动物。”
1700130980
1700130981 驻阿富汗苏军士兵都在企盼两年的义务服役期快些结束,争取活着回国。但是,即使他们不参加战斗,在军队里的处境仍然难以忍受。阿富汗游击队频繁袭击苏军的运输线,后勤补给不足令苏军的食物匮乏,有时吃不到罐头,只能靠稀粥度日。在阿富汗游击队对苏军攻击加强的时候,苏军士兵更是陷入饥饿,一些士兵甚至去平民区抢劫,或者用武器向阿富汗人换取食物。
1700130982
1700130983 驻阿富汗苏军的卫生状况之恶劣是外界所不能想象的。阿富汗到处是无路可通的山区,遍地光秃秃的岩石,冬天温度降到零下27度,几个小时内可以有40度的温差。那里条件很差,苏军士兵们常常无法洗澡,且缺少换洗的衣物。阿富汗的水源含菌量较高,但由于后勤补给的原因,尽管受到了警告,苏军士兵仍经常喝未处理过的水,而这些水中含有斑疹、伤寒和阿米巴莉疾等病菌;大批士兵患上传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伤寒热、疟疾、霍乱、白喉、脑膜炎等。
1700130984
1700130985 糟糕的后勤状况让战场上缺乏热饭、洁净水、日用药品和取暖物品,严寒条件下苏军士兵对疾病的抵抗力极差。在阿富汗境内死亡的苏军士兵中,因疾病和自杀而死者占苏军死亡总人数的极高比例。据统计,有一些驻阿富汗苏军战斗部队几乎常年被疾病所困扰,因疾病造成的力量削弱一直持续在三分之一以上。
1700130986
1700130987 特别要指出的是,苏联方面将大批苏军伤病员送到东德去医治,而不是直接送回苏联国内。在东德治病期间,苏军伤病员要接受严格的“思想教育”,因为苏联政府怕他们回国后讲出阿富汗的真实情况。最打击士气的是,为了不引起外界注意,苏军竟然停止用军队葬礼为死亡士兵下葬。
1700130988
1700130989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国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渐趋宽容,不同的声音和事实的真相终于第一次展现在苏联国民面前。阿富汗战场上的情景实在太过恐怖,许多东西是苏联国内所无法接受的。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版了自己的报告文学作品《锌皮娃娃兵》。她大量收集前驻阿富汗苏军官兵及家属的证词,将阿富汗战争的残酷与真实暴露在苏联人面前。结果许多读者甚至从感情上都不能容忍她公开的真相。2015年,斯韦特兰娜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锌皮娃娃兵》一书再度被世人想起。“锌皮”指的是苏军条令中规定军人下葬时使用的锌皮棺材,而这些战死在阿富汗的苏军官兵有很多还只是孩子。
1700130990
1700130991 有从阿富汗归来的苏军士兵如此讲述:
1700130992
1700130993 无论我怎么聚精会神,我都只能听见声音,没有面孔的声音。声音时隐时现,好像我还来得及想道:“我要死了。”这时,我睁开了眼睛……
1700130994
1700130995 爆炸后第十六天,在塔什干,我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我小声说话也会震得头疼,只能小声,大声不了。我已经接受过喀布尔军医院的治疗,在那里,我被切开了颅骨:脑袋像是一锅粥,被清除了碎骨渣。我的左手被螺钉接起来,但没有骨节。第一种感觉是惋惜,惋惜一切都不可挽回了,看不见朋友了,最难过的是我再也上不了单杠了。
1700130996
1700130997 我在几家军医院里躺到差十五天就满两年,进行了十八次手术,有四次是全身麻醉。讲习班的大学生们根据我的状况写过我有什么,没有什么。我自己不能刮脸,同学们替我刮。第一次刮脸时,他们把一瓶香水都洒在了我身上,可我还在喊:“再来一瓶!”我闻不到香味,闻不到。他们从床头柜里取出了所有东西:香肠、黄瓜、蜂蜜、糖果,都没有味儿!看东西有颜色,吃起来有味道,可就是闻不到。我几乎发了疯!春天来了,满树鲜花,这些我都看见了,可是闻不到香味。我的头里被取出了1.5毫升的脑浆,显然把某种与气味有关的中枢给剔除了。五年过去了,我到现在仍然闻不到花香、烟味、女人香水的味道。如果香水气味又冲又浓,把香水瓶塞在鼻子底下,我是能够闻出味来的,显然脑髓中剩余的部分承担了丧失的功能。
1700130998
1700130999 我在医院治疗时,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从他的信中,我才知道我们的装甲输送车轧到了意大利地雷,被炸毁了。他亲眼看到一个人和发动机一起飞了出去……那个人就是我……
1700131000
1700131001 我出院以后,领了一笔补助金——三百卢布。轻伤——一百五十卢布,重伤——三百卢布。以后的日子,自己看着办吧!抚恤金——没有几个钱,只好依靠爹妈养活。我老爹过着没有战争胜似战争的日子,他头发全白了,患了高血压。
1700131002
1700131003 我在战争中没有醒悟,是后来慢慢醒悟过来的。一切都倒转了方向……
1700131004
1700131005 我是在1981年应征入伍的。那时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但在“非军事化生活”中的人们对战争知之甚少,谈论得也不多。我们家里认为:既然政府派兵到那边去,就是有这种需要。我父亲就这么认为,左邻右舍也这么认为。我不记得哪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妇女也不哭,也不感到可怕,一切都离自己远着哪!
1700131006
1700131007 说是战争吧,又不像是战争。如果是战争,那么它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战争,没有伤亡,没有俘虏。那时还没有人见过锌皮棺材,后来我们才得知:城里已经运来过棺材,但是在夜里就偷偷下葬了,墓碑上写的是“亡”而不是“阵亡”。可是没人打听过,我们这些十九岁的小伙子,怎么会一个个突然死亡?是伏特加喝多了,还是患了流感,或者是吃橙子撑死的?只有亲友的啼哭,其他人的生活和往常一样,因为这种事还没有轮到他们头上。报上写的是:我们的士兵们在阿富汗筑桥、种树、修友谊林荫路,我国的医务人员在为阿富汗妇女婴儿治病。
1700131008
1700131009 在维捷布斯克军训期间,他们准备把我们派往阿富汗一事,已不是秘密了。有个人坦白地说,他担心我们在那边都会被打死。我一开始瞧不起他。启程前,又有一个人拒绝去,先是撒谎,说他丢了共青团团员证,可是团员证找到了;他又编了一个瞎话,说他的情人要分娩。我认为他精神不正常。我们是去搞革命的,他们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我们就相信了。我们想象以后的日子会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700131010
1700131011 ……
1700131012
1700131013 子弹射进人体时,你可以听得见,如同轻轻的击水声。这声音你忘不掉,也不会和任何别的声音混淆。
1700131014
1700131015 有个我认识的小伙子,脸朝下倒在地上了,倒在气味呛鼻、灰烬一般的尘土里。我把他的身子翻过来,让他后背贴地。他的牙齿还咬着香烟,刚刚递给他的香烟……香烟还燃着……有生以来第一次,我感到自己仿佛在梦中活动,奔跑、拖拽、开枪射击,但什么也记不住。战斗之后,什么也讲不清楚。一切都像是隔着一层玻璃……恍如一场噩梦。你被吓醒了,可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尝到恐惧的滋味后,就得把恐惧记在心里,还得习惯。
[ 上一页 ]  [ :1.7001309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