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54314
朱元璋虽然是靠白莲教起家的,但是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军纪严明,没有一般邪教的流寇作风,正因如此他的军队深受百姓的拥戴。朱元璋为了严肃军纪,甚至曾经用假斩大将军徐达的计策来整顿军纪。
1700154315
1700154316
在1356 年,朱元璋打下南京后,有几个士兵在街上买东西不付钱,甚至还有将领调戏民女,使得南京城民不聊生。朱元璋农民出身,看到这些滥事恼怒万分,想用一贯的方法把他们抓起来按军法处置。转念一想此时正在用人之际,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军心,但军纪问题事关民心向背,决不能忽视。朱元璋考虑了半夜,终于想出一计。于是派人把大将军徐达找来,和徐达连夜商量了一番。
1700154317
1700154318
第二天,正当队伍准备出发攻打镇江时,军营中有消息传来,说因为徐达对部下管束不严,南京城中屡次发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因此朱元璋要杀徐达以正军法,很快众人就看到徐达被五花大绑押了过来。徐达是明军第一统帅,平时很得人心,许多将士都为徐达不平,到朱元璋那里给他求情,朱元璋在一群求情士兵的簇拥下来到校场。
1700154319
1700154320
执法官用洪亮的声音宣布处理决定:“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不知管束部队将士,以致屡次发生军中官兵欺压当地百姓的事情,这极大地败坏了红巾军的名声。为严明军纪,对徐达应予斩首示众!”众将士一听,都吓得脸色惨白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1700154321
1700154322
朱元璋的首席谋士李善长硬着头皮给朱元璋跪下说:“徐大将军不是一般的人才,当下军务紧急,天下未定,正是用将之时,望您宽恕他!”朱元璋看目的达到了,就口气坚定地问道:“我们起兵是为了什么?”众将士异口同声地回答:“驱除鞑虏,替天行道,除暴安民!”“没错”,朱元璋点点头表示同意,“我们起兵反元,就是因为民不聊生。如果我们口口声声反对元朝,结果我们反过来又欺压百姓,那么我们和元朝官兵又有什么区别呢?”李善长见朱元璋语气缓和了一些,马上跟进配合道:“徐大将军跟着您起义多年,战必胜攻必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次就原谅他吧!”朱元璋听后装作思想斗争了很久,才指着徐达骂道:“以后军中再发生欺压百姓之事,你提头来见!”说罢拂袖而去。不久朱元璋再次申明军纪:不许烧房子,不许抢财物,不许杀百姓,只有做到这三条徐达才能将功折罪,否则今后还要问罪于徐达。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苦肉计成功,将士个个严守军纪,没有一人敢再侵扰百姓。
1700154323
1700154324
1700154325
1700154326
1700154327
心得
1700154328
1700154329
施“苦肉计”的用法多种多样,目的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其中的一种。总体来说,不论如何变化,都要围绕人们对“人不自害”的习见的固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1700154330
1700154332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1700154333
1700154334
计名探源
1700154335
1700154336
“连环计”的出处已不可考,现在多以《三国演义》里的王允“锦云堂暗施连环计”和庞统进献“连环计”为本计的代表事件。
1700154337
1700154338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10)。
1700154339
1700154340
按 语
1700154341
1700154342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尝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1700154343
1700154344
译 文
1700154345
1700154346
如果敌军强大,那么就不要去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其自相牵制,从而削弱其战斗力。将帅巧妙指挥用兵如神,必然是获胜无疑。
1700154347
1700154348
庞统让曹操把战船勾连在一起,然后纵火焚烧,这时想把它们分开都不行了。所以连环计的关键在于让敌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然后想办法对付他。先用一计让敌人自我拖累,之后再用一计攻击他,两计环环相扣,能增强彼此的效用。比如宋代的毕再遇和敌人交战,时进时退好几次,等到天色已晚就用香料煮黑豆,把豆撒在地上,之后再和敌人交战假装败走。敌人追上来,但是他们的马匹闻到豆香都停下来吃豆子,怎么鞭打也不动。毕再遇再引兵反击,于是大胜。
1700154349
1700154350
原典解读
1700154351
1700154352
连环计的关键在于使敌“自累”。虽然两个以上的计策连用才称得上连环计,但是用计的数量重要,用计的质量更重要。连环计的实施对施计人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施计人有敏锐的战术嗅觉,能够发现在纷杂事务背后的施计空间,从而使计策呈现出连绵不绝的态势。除此之外,在计策与计策的衔接能力上对施计人的要求更高,计策之间不能彼此拆台,而是要形成合力,这要求施计人很好地把握大局。
1700154353
1700154354
经典故事
1700154355
1700154356
〔绞杀巨人需多管齐下〕
1700154357
1700154358
俗话说,“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只是被迫无奈之举。真正的谋略大家,往往都是数计并用,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也越有把握战胜敌人。
1700154359
1700154360
周瑜施反间计让曹操自己杀了蔡瑁、张允两名水军将领,使曹营水军完全失去了指挥。紧接着东吴老将黄盖自愿承担了做间谍的任务而施苦肉计,双方约定到期,船上竖有青牙旗的便是黄盖率众来降,曹操深信不疑。打掉了对方水军的首脑人物,又成功获得了近距离纵火的机会,周瑜的计策已经成功了两步,周瑜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让曹操的战船失去机动性,一旦一船着火就会火烧联营。
1700154361
1700154362
1700154363
[
上一页 ]
[ :1.7001543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