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55638
1700155639
[10]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於攻擊者,能使自己兵力如神兵天降,躍動於各種天候之中。九天,言高之極也。杜牧注:“攻者勢迅聲烈,急若雷電,如來天上,不可得而備也。”李筌引《天一遁甲經》云:“九天之上,可以陳兵;九地之下,可以伏藏。”李白《望廬山瀑布之二》亦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之詩句。《竹簡》本“動”上無“善攻者”三字。
1700155640
1700155641
[11] 自保而全勝:先保全自己,後獲取全勝。張預注:“守則固,是自保也;攻則取,是全勝也。”此句《竹簡》本作“故能自葆全□□”。“葆”、“保”古通。
1700155642
1700155643
[12]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之識見。梅堯臣注:“人所見而見,故非善。”見,預見。不過,不超過。知,認識。
1700155644
1700155645
[13] 善之善者:言高明中之高明,優秀中之優秀。李筌注:“爭鋒力戰,天下易見,故非善也。”張預注:“見微察隱,取勝於無形,則真善者也。”
1700155646
1700155647
[14] 舉秋毫不爲多力:言舉得起一根羽毛,算不上力大。多力,力多、力大之意。秋毫,鳥獸秋日新長之纖細羽毛。此處借喻爲極輕微之東西。
1700155648
1700155649
[15] 見日月不爲明目:能看見日月算不得目明。“見”,《竹簡》本作“視”。
1700155650
1700155651
[16] 聞雷霆不爲聰耳:能聽到雷霆之聲算不上耳聰。聰,聽覺靈敏。《莊子·外物》:“耳徹爲聰。”《竹簡》本“聰耳”作“蔥耳”。
1700155652
1700155653
[17] 勝於易勝者也:戰勝容易戰勝之對手。易勝者,指容易被戰勝之敵手。此處指對方顯露其弱點,我方確有把握去應對。《竹簡》本“勝”下無“於”字。
1700155654
1700155655
[18]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言善於作戰之人取勝,並不求顯露其智謀之名聲和赫赫戰功,只求於平凡中見功力。杜牧注:“勝於未萌,天下不知,故無智名;曾不血刃,敵國已服,故無勇功也。”此爲一解。
1700155656
1700155657
[19] 故其戰勝不忒:所以能戰勝對方而無任何差錯。忒(tè),失誤、差錯。不忒,無差錯。“故其戰勝不忒”,《竹簡》本作“故其勝不貸”,無“戰”字。“貸”字從“代”聲,“代”從“弋(yì)”聲,“忒”亦從“弋”聲,二字可通假。
1700155658
1700155659
[20] 其所措必勝:所有戰爭措施都必能戰勝對方。措,措施、措置。
1700155660
1700155661
[21] 勝已敗者也:戰勝那些注定會被我打敗之人。
1700155662
1700155663
[22]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軍隊之所以勝利,總是先準備好取勝之條件,然後才去具體實施。勝兵,勝利之師。《尉繚子·攻權第五》“戰不必勝,不可以言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與孫子意合。
1700155664
1700155665
[23]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軍隊之所以失敗,常由先貿然投入戰鬥,而後企求僥倖取勝。
1700155666
1700155667
[24] 修道而保法:修明道義,確保法制。道,道義。張預注:“先修飾道義以和其衆,後保守法令以戢(音jí,止息,收藏)其下。”可參。案:有學者將“修道”解爲“修明政治”,有以現代語彙解讀古辭之嫌,不取。
1700155668
1700155669
[25] 故能爲勝敗之政:所以能成爲勝敗問題上之主宰。“政”同“正”,主事者、主宰。《十一家注》“勝敗之政”,《竹簡》本作“故能爲勝敗正”。有學者以《管子·水地》“龜生於水,發之於火,於是爲萬物先,爲禍福正”、《老子·四十五章》“清淨爲天下正”爲據,認爲此處的“能爲勝敗正”可解釋爲能成爲勝與敗的主宰(至上的權威),故從《竹簡》本改。筆者以爲,“勝敗之政”與“勝敗正”意同,況各家論述主旨與方式當有别,不可以甲易乙,故以不改爲宜。
1700155670
1700155671
[26] 兵法:兵法指用兵之思路、路向、規範等。《武經》本和《十一家注》皆作“兵法”,《竹簡》本《形篇》(甲)、(乙)“兵法”皆作“法”,無“兵”字。原因不詳,未改。
1700155672
1700155673
[27] 度:計量長短的標準,如丈、尺等,此處指土地面積即國土幅員之大小、多寡。賈林曰:“度,土地也。”《淮南子·時則訓》:“貢歲之數,以遠近土地所宜爲度。”
1700155674
1700155675
[28] 量:容量、數量,泛指物資多寡。賈林注:“量人力多少,倉廪虚實。”
1700155676
1700155677
[29] 數:同本書《勢篇》之“分數”,指兵力組織、編制與調配之辦法。
1700155678
1700155679
[30] 稱:衡量輕重。此處指雙方綜合實力之比較。王皙曰:“權衡也。”郭化若《孫子譯注》將“稱”解釋爲:“稱是指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含義似較衡廣而深些。”(第117頁)此解可取。另,《禮記·月令》云“(季春之月)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亦即以絲之多少分功之上下。
1700155680
1700155681
[31] 勝:勝負優劣之實情。
1700155682
1700155683
[32] 地生度:交戰雙方管轄之地域有差别,土地幅員大小(度)均不同。生,原意爲草木長出,引申爲發生、生出、化生、影響、關係等。
1700155684
1700155685
[33] 度生量:土地幅員大小不同又可影響物質資源多少之“量”的差異。
1700155686
1700155687
[34] 量生數:物質資源多寡還可影響參戰之軍隊數量及其組織、編制與調配。
[
上一页 ]
[ :1.7001556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