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55972e+09
1700155972
1700155973 [47] 智者不能謀:縱令敵方極具智慧也想不出對付我軍之辦法。智者,智慧者。謀,謀畫,韜略。“智者不能謀”,《竹簡》本“智”作“知”,“不”作“弗”,句末有“也”字。
1700155974
1700155975 [48] 因形而錯勝於衆:依對方兵力部署之變化而應變取勝,且昭示於衆人前。因形,因,依靠、憑藉。錯,同“措”,放置。李筌曰:“錯,置也,設形險之勢,因士卒之勇而取勝焉。”義是。
1700155976
1700155977 [49] 戰勝不複:作戰方式靈活多變,不會重複。曹操注:“不重複動而應之也。”
1700155978
1700155979 [50] 應形於無窮:依敵情之變化不斷翻新交戰策略以至無窮。王皙注:“夫制勝之理惟一,而所勝之形無窮也。”
1700155980
1700155981 [51] 兵形象水:兵之形勢有如水之運行規律。孟氏注:“兵之形勢如水流,遲速之勢無常也。”
1700155982
1700155983 [52]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水流動之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下流。《竹簡》本“水之形”作“水行”,無“之”字,且“趨”作“走”。“水之形”與“水行”均通,“趨”、“走”義近。
1700155984
1700155985 [53] 制流:决定其流向。制,原意爲制止、控制,轉意爲規定、决定等。
1700155986
1700155987 [54]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無固定之方式,有如水流無固定之形狀然。王皙注:“兵有常理,而無常勢;水有常性,而無常形。”此句各本均如是,惟《竹簡》本無“水”字,作“兵無成埶(勢),無恒刑(形)”,義近。
1700155988
1700155989 [55] 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意謂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便叫用兵如神。神,神妙、神奇,變化莫測。曹操注:“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張預注:“兵勢已定,能因敵變動應而勝之,其妙如神。”此句《竹簡》本作“能與敵化之胃(謂)神”,疑爲傳抄之誤,義同。
1700155990
1700155991 [56] 五行無常勝: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没有哪一種能經常固定地起制約作用。古時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爲五行,又認爲五行“相生相勝”。“相生”即相互轉化,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勝”又稱“相克”,即互相排斥,如“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此句《竹簡》本“五行無常勝”前無“故”字,“常”作“恒”。
1700155992
1700155993 [57] 四時無常位:春、夏、秋、冬四季之更迭變换永無休止。四時,指四季。《竹簡》本“位”作“立”,缺“無”字。
1700155994
1700155995 [58] 日有短長:白天的時間長短不一。日,指白晝。
1700155996
1700155997 [59] 月有死生:月有朔望盈虧明暗之變化。古人謂月死,指月末;月生,指月初。曹操注:“兵無常勢;盈縮隨敵。”
1700155998
1700155999
1700156000
1700156001
1700156002 孙子新注 [:1700154691]
1700156003 孙子新注 軍爭篇
1700156004
1700156005 【題解】
1700156006
1700156007 爭者,趨利也。軍爭,兩軍相爭,目的爲爭奪戰爭之有利條件,或稱爭奪戰爭之主動權。曹操注:“兩軍爭勝。”虚實定,乃可與人爭利。張預注:“先知彼我之虚實,然後能與人爭勝,故次虚實。”
1700156008
1700156009 本篇集中論述交戰雙方如何爭奪有利之態勢與戰機,包括先敵到達或佔領戰略要地,察明敵方弱點,熟諳(ān)迂直之計,發動不意攻擊,以及應善於掌握“避其鋭氣,擊其惰歸”、“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等項原則。篇中也涉及行軍及嚮導使用等諸問題。
1700156010
1700156011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衆[1],交和而舍[2],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爲直,以患爲利[3]。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4],此知迂直之計者也[5]。
1700156012
1700156013 故軍爭爲利,軍爭爲危[6]。舉軍而爭利[7]則不及,委軍[8]而爭利則輜重捐[9]。是故卷甲而趨[10],日夜不處[11],倍道兼行[12],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13],勁者先,疲者後[14],其法十一而至[15];五十里而爭利,則蹶[16]上將軍,其法半至[17];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18],無糧食則亡,無委積[19]則亡。
1700156014
1700156015 【疏解】
1700156016
1700156017 本篇篇名爲“軍爭”,此處又云:“軍爭爲利,軍爭爲危。”可知,“爭”是孫子著作中核心理念之一。
1700156018
1700156019 爭,即競爭,古人將其解讀爲比賽與爭逐。《莊子·齊物論》曰“有競有爭”,郭象釋之爲“並逐曰競,對辯曰爭”。並逐,指二人或多人同時追逐一個目標之活動;對辯,則指在同一場合雙方間展開辯論。
1700156020
1700156021 我國民間有在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之風俗,被稱爲“競渡”。它緣於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屈原,曾於陰曆五月五日投汩羅江,故後世人們在此一天作龍舟比賽。“競渡”是競爭勝負的具體表現形式。
[ 上一页 ]  [ :1.7001559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