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57057
昔殷[51]之興也,伊摰[52]在夏[53];周[54]之興也,吕牙[55]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56]爲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57]也。
1700157058
1700157059
【疏解】
1700157060
1700157061
《計篇》云“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用間篇》又云“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爲間者,必成大功”,兩次用“智”,足見孫子對“智”之重視。
1700157062
1700157063
智,即聰明、智慧,是人的靈性之一種表現。智者在面對某一難題時,往往會有認知、辨析、判斷、處理,甚至包涵某種頓悟之能力。
1700157064
1700157065
關於孫子所謂之“智”,各家解釋不一。有注者認爲指權變能力(杜牧曰:“蓋智者,能機權,識變通也”),有注者則歸於“發謀”(梅堯臣曰:“智能發謀”),又有注者認爲是指先見之明(王皙曰:“智者先見而不惑。”何延錫曰:“非智者不可以料敵應機”)。總之,長於深謀遠慮,又可通權達變,是“智”之基本涵義。
1700157066
1700157067
此外,也有另一説法,將孫子所説之“智”與“仁”分述,讚賞後者而貶抑前者,如注釋家杜牧持此見解,説:“先王之道,以仁爲首;兵家者流,用智爲先。”杜牧此話是站在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儒家——立場而言的,其中,不免有揚儒抑兵之意。不過,該論斷並不合於實際,明顯的證據是本章裏孫子對伊尹與姜尚兩人的評價。
1700157068
1700157069
對這兩人,孫子均尊爲上智。此二人能明畫深圖,見微知著;又能運籌帷幄,决勝千里。但孫子同時肯定,他們又都心懷仁德。伊尹初爲夏臣,見夏桀無德,方棄夏從商;吕牙初爲商臣,見紂王無道,便棄商從周,皆因嚮往德政,故背“人”而從“道”。仁德對他們而言,並非與智相悖;相反,仁德與智慧完美地統一爲一體。可知,兵家還是重視仁德的。
1700157070
1700157071
[1]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十萬、千里,言出兵規模與行軍里程之概數,形容其規模之大,非實指。此句《竹簡》本作“孫子曰:凡……里”,中缺。
1700157072
1700157073
[2] 百姓之費,公家之奉:“百姓”,指百官家屬,參見本書《作戰篇》注。公家,公卿之家,周代公侯有“國”,卿大夫有“家”,皆爲其受封之地,此泛指國家。奉,同“俸”,即俸禄,舊時官吏所得之薪俸。《竹簡》本作“百生之費……”,下缺;“生”,爲“姓”之古字,《尚書·舜典》孔穎達疏:“生,姓也。”
1700157074
1700157075
[3] 日費千金:每日要花費千金。千金,言費用之多。《竹簡》本僅存“費日千”三字。
1700157076
1700157077
[4] 内外:泛指前線與後方。
1700157078
1700157079
[5] 怠于道路:人們奔波于道路上已疲憊不堪。怠,怠惰。杜牧注:“怠,疲也……轉輸疲于道路也。”
1700157080
1700157081
[6] 操事:操作農事。
1700157082
1700157083
[7] 七十萬家:七十萬,是以古井田制計算而得。言出兵打仗,需大量民衆承受繁重徭役、賦税,難以從事正常勞作。曹操注:“古者八家爲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李筌注:“古者發一家之兵,則鄰里三族共資之,是以不得耕作者七十萬家而資十萬之衆矣。”案:古兵制基於井田,至孫子時,井田制疑已破壞,八家共井田之説,殆襲舊説。
1700157084
1700157085
[8] 相守數年:謂相持數年。相守,相持。
1700157086
1700157087
[9] 愛爵禄百金:謂吝惜爵位、俸禄與金錢而不肯重用間諜。愛,由“愛惜”引申爲“吝惜”。百金,言其多,非實數。
1700157088
1700157089
[10] 不知敵之情者:謂不能了解敵情而(招致失敗)。《竹簡》本此句上缺,僅存“……知適之請者”,疑“適”借爲“敵”,“請”借爲“情”。
1700157090
1700157091
[11] 不仁之至也:不仁到了極點,此謂不顧國家與民衆利益而鑄成大錯。仁,親善、仁愛。
1700157092
1700157093
[12] 非民之將也:不配作軍隊之統領。“民”,《十一家注》及通行本皆作“人”,係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所改。《竹簡》本作“民”,本文據以改。
1700157094
1700157095
[13] 非主之佐也:不配作君主之輔佐。
1700157096
1700157097
[14] 非勝之主也:不是能打勝仗之好主帥。張預注“不可以主勝”,義近。《竹簡》本“主”作“注”,二字古通。
1700157098
1700157099
[15] 故明君賢將:開明的君主,賢良的將帥。《竹簡》本僅存“故”字。
1700157100
1700157101
[16] 動而勝人:一出兵便制勝對方。動,舉動,言出兵。
1700157102
1700157103
[17] 出於衆:超群出衆。梅堯臣注:“主不妄動,動必勝人;將不苟功,功必出衆。”
1700157104
1700157105
[18] 先知:預知敵情。
1700157106
[
上一页 ]
[ :1.7001570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