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83654e+09
1700183654 现在卢伯克已经跋涉了大约400千米,来到他在南非之旅中的第四个洞穴,那是他在回到西开普省之前的最后一个。这就是波姆普拉斯洞,位于今天坎格山谷(Cango Valley)中一处60米高的石灰石山崖上。卢伯克蹲在洞外的一块岩石上,赞美着谷中的风景,然后再次翻开《史前时代》。
1700183655
1700183656 20世纪70年代初,现任教于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的希拉里·迪肯(Hilary Deacon)在寻找像波姆普拉斯这样的山洞。他希望发掘一个沉积层从至少距今10万年前直至晚近年代的山洞,还希望洞中埋藏有保存完好的火炉、动物骨头和其他有机物遗存。波姆普拉斯几乎符合他的要求,但最早的沉积层“只有”8万年历史,因此迪肯不得不到年代更古老的其他地方展开挖掘。[37]
1700183657
1700183658 波姆普拉斯提供了关于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的环境与人类生活方式变化的宝贵信息。但与本书有关的是迪肯发掘的最晚近层面。迪肯发现,最上方的地层由被焚烧过的羊粪形成,因为过去几百年间的牧人将这个山洞用作羊圈。他们被称为“霍屯督人”(Hottentots),卢伯克现在正读着《史前时代》中关于他们的段落。[38]
1700183659
1700183660 在对霍屯督人的描述中,维多利亚时代的约翰·卢伯克参考了一个叫科尔本(Kolben)的人写的书,此人希望该书能成为开普地区的一部历史。现在看来,书中对《史前时代》所描绘的许多“现代野蛮人”的攻击显得老生常谈。霍屯督人“在许多方面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人”;他们的习俗之一是把老人关在孤零零的小屋里,“没有人安慰或帮助他们”,老人将“死于衰老或饥饿,或者被野兽吃掉”;科尔本表示,不想要的孩子“会被活埋”。另一些习俗被形容为完全不适合公之于众。
1700183661
1700183662 维多利亚时代的约翰·卢伯克显然关心上述指控的准确性,指出它们与早前对霍屯督人的描绘不符,“他们是地球上曾出现过的对彼此最友好、最开明和最仁慈的人”。现代人约翰·卢伯克已经造访了史前世界如此之多的“野蛮人”,明白自己的同名者对维多利亚时代这番最新的种族主义攻击的质疑完全正确。他更感兴趣的是作者详细描绘的霍屯督人的衣物和铁器,以及他们用来储存羊奶的动物膀胱和用灯芯草紧紧编织而成的篮子。
1700183663
1700183664 虽然现在是公元前8000年,但类似的容器已经在波姆普拉斯洞中使用,不过并非用来盛放羊奶,而是装水和采集的植物。驯化动物和牧人至少还要再等7000年才会出现。开始下雨了,卢伯克合上书躲进洞中。地上有一堆用灯芯草紧紧编织而成的垫子,其间散落着狩猎采集者营地的常见杂物——几个火炉、部分加工好的皮革、石片、篮子、碗和木柴。[39]地面之下是许多层紧实的泥土,由被冲进洞中的泥沙,因风雨侵蚀而坠落的洞顶岩石,以及垫子、篮子和袋子腐烂后的残余物组成。这些土层下方是在全新世开始前使用该洞的人留下的垃圾,当草地覆盖坎格山谷时,他们在这里狩猎大角斑羚、开普马和巨水牛。
1700183665
1700183666 这些发生在公元前12000年之前,当时多刺的灌木和树木尚未取代草地。因此,当一群猎人在公元前8000年抵达波姆普拉斯洞时,他们背着一头部分宰割好的小羚羊,后者靠在树丛中啃食嫩叶,而非在草地上吃草为生。这是一头小岩羚,在今天的坎格山谷中仍能找到。新的灌木林地让它们和其他以树叶为食的物种得以扩张,而食草动物则不得不前往其他地方觅食。[40]
1700183667
1700183668 一些物种成功找到食物并繁衍至今,比如白犀牛和黑牛羚。但有6种动物灭绝了:开普马、巨水牛、巨狷羚、邦氏跳羚、南方跳羚和类似疣猪的巨猪。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克莱因(Richard Klein)研究了30多年南非山洞中的兽骨,他质疑了将这些物种的灭绝完全归咎于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的说法。[41]
1700183669
1700183670 克莱因的一个主要疑虑是,这些不幸的物种在此前几次同样的气候变化中存活了下来。此外,其中一些活到了公元前10000年,林地的扩张和它们的灭绝间似乎存在至少2000年的时间差。邦氏跳羚存活得甚至更长,从另一个洞中找到的骨头来看,它们直到公元前6500年仍被捕猎。因此克莱因认为,波姆普拉斯洞和其他地方的狩猎采集者对这些动物的最终灭绝难辞其咎。
1700183671
1700183672 他们不需要做很多——每年每种动物仅仅杀死几头也许就会对已经岌岌可危的种群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从用投矛猎杀转向使用弓箭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人口通过送礼网络向内陆扩张可能同样影响巨大。在此前的气候变化期间,当树林的扩张减少了草原面积时,开普马和巨水牛等物种还有可能在不受人类掠食威胁的内陆地区存活下来。但到了公元前12000年,这些避难所因为人类定居点的扩张而不复存在。现在不再有安全地点让它们等待更适宜的条件回归。
1700183673
1700183674 因此,南非的情况似乎与灭绝规模大得多的北美类似。在这两个地区,环境变化或人类狩猎本身似乎都不足以导致灭绝,但两者的共同影响对南非的开普马和巨水牛可能是致命的,就像北美的猛犸和沙斯塔地懒的遭遇那样。
1700183675
1700183676 离开波姆普拉斯洞后,卢伯克向西而行,回到他南非之旅的起点埃兰兹湾洞。在此过程中,气候再次开始改变。经过至少8000年的降水增加,趋势发生了反转,可能重新回到了仅夏天降雨的状况——这限制了植被的生长,导致一些以树叶为食的动物从它们栖息地的边缘撤退。
1700183677
1700183678 公元前7000年,当卢伯克来到埃兰兹湾洞时,不仅沿海平原完全消失了,他曾看到人们采集贝类、海藻和螃蟹的大片岩石海岸也不复存在,几乎只剩下窄窄的一条不毛沙滩。在他内陆旅行期间,海平面继续上升,比今天还要高出3米。现在,山洞孤零零地坐落在岬角上,暴露在大西洋的海风之下并常常被雾气笼罩,最近的淡水水源有20千米之遥。
1700183679
1700183680 埃兰兹湾洞内部被废弃。[42]风吹来的沙土掩埋了昔日地面上堆积的贝壳、兽骨和其他垃圾。一堆粪便告诉卢伯克,现在这个洞正被动物使用,后洞的沉积物被筑窝的豺狼翻动过。卢伯克坐在阴冷潮湿的地面上,对人类前往其他地方生活并不意外。约翰·帕金顿在发现埃兰兹湾洞本来被连续使用的历史出现断层时,同样不感到吃惊。他认为,人类迁往了容易找到淡水的内陆生活区。
1700183681
1700183682 由于既看不到人也没有足够的光线读书,卢伯克开始回忆在人类历史上差不多的时间,世界上还发生着什么。在耶利哥,一名年轻男子正给自己父亲的头骨涂上石膏;在希腊的新尼科美狄亚,最早的农民正在清理田地;在欧洲的另一头,狩猎采集者正在一个苏格兰小岛上烤着榛子;在北美大平原的霍纳,野牛群正在惊慌逃窜;在瓦哈卡河谷,有人正在采摘南瓜;在安第斯山脉,人们正放牧羊驼;在世界的另一头,澳洲阿纳姆地的岩面正被画上彩虹蛇和山药;在东亚,彭头山人正在播种水稻,日本多摩丘陵的居民正在挖掘野猪陷阱;在恒河平原上的达姆达玛,人们正从附近的河里捞起一只乌龟。
1700183683
1700183684 卢伯克还想起了刚刚在梅赫尔格尔和哲通安顿下来的农民,他们正在建造泥砖房屋;在亚利姆丘,已经定居了更长时间的人们正在制造陶罐,并与来访的商人讨价还价。但随着开始下起暴雨,随着大西洋的波涛拍打在岸上,将咸咸的水花溅入洞中,他的思绪被打乱了。[43]现在变得一团漆黑。由于在这个暴风雨之夜不可能出现月光,卢伯克在洞中冰冷的地面上缩成一团睡着了。
1700183685
1700183686 在随后的4000年里,埃兰兹湾洞注定也将无人使用——整个西开普地区在此期间都将几乎完全荒废。直到公元前2500年后,当海平面下降时,这个山洞才重新成为受到在海边捡拾贝类的人们青睐的避风港。
1700183687
1700183688
1700183689
1700183690
1700183691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1700178731]
1700183692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第50章
1700183693
1700183694 热带的霹雳
1700183695
1700183696 中非和西非的狩猎采集者;东非的环境变化,公元前7000—前5000年
1700183697
1700183698 约翰·卢伯克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下躲避下个不停的雨。巨石位于一堆乱石之上,遮住了一个小山洞的入口。洞中还坐着3名男子,依偎在一小堆火周围。现在是公元前7000年,卢伯克正身处尼日利亚西部。这个山洞将被称为伊沃埃勒鲁(Iwo Eleru),在当地的约鲁巴语中表示“灰烬之岩”。卢伯克靠在洞壁上,看人们吃着从周围森林里采来的嫩芽。嫩芽从他们的牙齿间穿过,肉质部分被撕下,剩下的一团纤维被丢到地上。人们留在洞中吃叶子、聊天,直到雨停。然后,他们简单地交谈了几句,随即消失在外面的树林中。
1700183699
1700183700 和南亚之旅开始时一样,该地区的石器时代居民在卢伯克眼前停留的时间短得令人沮丧,因为公元前20000—前5000年间的考古遗迹寥寥无几。任何类型的遗址都很难找到,通常由狩猎采集者留下的简陋火堆和石质工具堆几乎不见踪影。空中勘察无法透过雨林的树冠发现纪念碑或遗址,而地面上的任何物品又都被隐藏在厚厚的植被之下。大部分曾经建在河岸边的营地会被洪水冲走或被泥沙掩埋。因此,考古学家主要依靠农民以及修路或挖井人的偶然发现。
1700183701
1700183702 森林中岩石较多地带的山洞最有希望发现史前生活的痕迹。但由于空气中尘埃稀少,而且这些山洞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洞中缺少掩埋和保存遗留废弃物所需的地面沉积层。伊沃埃勒鲁是一个例外。
1700183703
[ 上一页 ]  [ :1.7001836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