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3796
他的下一站是撒哈拉东部的纳布塔(Nabta),这座牧牛人的营地距离阿福达洞约2000千米,离他在末次冰盛期曾经采集块茎的尼罗河谷中的库巴尼亚山谷不超过100千米。
1700183797
1700183798
卢伯克于公元前6700年一个夏日的黄昏到达。他穿过齐膝高的灌木,在一个浅湖边发现了大约十几座圆形和长方形的茅屋。一小群牛被圈在荆棘条搭成的围栏里。一些男人和少年坐在小屋外享受夕阳,女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屋外交谈,孩子们则在附近玩耍。卢伯克走近时,火堆被点燃,黄昏突然变成黑夜。他精疲力竭,走进最近的一座小屋,倒在地上的芦席上睡着了。[13]
1700183799
1700183800
黎明前,牛群被带离村子去吃草时发出的叫声将卢伯克惊醒。[14]他休息的那座屋子原来是厨房,旁边有个女人正在准备食物。她长得高挑匀称,身上披着一块剪裁精细的兽皮,黑色的头发用头巾束住。女人正在料理半埋在沙土地上炽热余烬中的一个陶罐,罐中加热着粥样的混合物。除了这个火炉和几张芦席,屋里仅有的就是一堆柴火,以及屋顶上挂着的一捆草药。小屋本身简陋但坚固——一圈柽柳枝被插进地里,顶端绑在一起并盖上兽皮,从而形成拱顶。卢伯克看着那个女人将粥舀进几个干葫芦碗中,然后把它们拿到屋外,她的丈夫、母亲和孩子们正等着吃饭。
1700183801
1700183802
这天,卢伯克观察了这个牧人营地的生活。在附近的长方形小屋中,他再次遇到那位优雅的女人。屋子的墙边有睡觉的铺位,以及用细树枝和兽皮搭成的床。她蹲在火旁,一边独自哼着歌,一边等待火炉中的几块焦炭开始冒烟。当焦炭发出强烈的香味时,她把它们扔进几个用兽皮蒙在木框架上制成的桶里。在桶里晃荡几下后,焦炭被倒回炉中。这样,用来装当天早上牛奶的桶准备好了。
1700183803
1700183804
日出后不久,牛群在几个年轻人和少年的带领下回来了。一共有20头牛,但分成了4小群,每群归营地中的一个家庭所有。小女孩们负责从一个小兽圈中牵出牛犊,让它们喝一小会儿奶。然后,女人们过来将牛奶挤到烟熏过的桶里。
1700183805
1700183806
做完这些,一家人在长方形房屋边围成一圈,每人手持用半个葫芦做成的杯子。卢伯克和他们坐在一起。他注意到人们都没有喝,直到那个女人的丈夫说完话(可能是祈祷或祝福)。然后,每人舀了一点牛奶喝起来。
1700183807
1700183808
当所有人喝完并休息完后,男孩们再次带着牛群去吃草,因为时值雨季,附近有充足的草和营养丰富的金合欢豆荚。牛犊被喂了草料,由女孩们带往水边喝水,但其他时候留在营地里。卢伯克同样如此,跟着那个女人到处转悠,看着她将多余的牛奶带到用作厨房的小屋里并完成各种日常家务,包括在小屋的沙土地面上洒水以防扬尘,储存水和木柴,收集用来清洁奶桶的香味树枝,以及用来修理垫子的树皮纤维和根。女人的老母亲帮着干活,并盯着她那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总是险些爬进露天的火炉里。
1700183809
1700183810
过了一会儿,卢伯克来到湖边,看着孩子们玩耍:抓蜥蜴,丢石头,扮演牛群主人夫妇。他们看上去都不到10岁,这似乎是成年角色开始的时间。
1700183811
1700183812
不需要牧牛的大男孩和男人们出发去打猎瞪羚并检查陷阱,正午热浪中的营地变得非常安静。孩子们在休息,成年人在树荫下干自己的活。老人在制作绳索和皮具,女人在把树根编成垫子。傍晚,卢伯克帮着清洗和烟熏牛奶桶,为牛群的归来做准备。
1700183813
1700183814
这天行将结束时,所有脱得开身的年轻人都离开村子,前去欢迎牧牛人,并帮着把牛群赶回家。在天光还没有暗到无法工作前,人们又挤了一次奶。然后,男人们和来自附近营地的来访者一起咀嚼后者带来的叶子。女人和孩子们先是在周围闲荡,听男人们的谈话,随后自己聚在一起聊天讲故事。人们陆续离开,寻找自己的床。卢伯克回到了厨房所在的小屋,再次在地上睡着了。
1700183815
1700183816
卢伯克在纳布塔能否真的看到驯化的牛群并度过这样的一天——类似近代东非的牧牛人——存在一些争议。由弗雷德·温多夫、安杰拉·克洛斯和罗穆亚尔德·希尔德带领的联合史前考察队发掘了该遗址,这个团队也曾在库巴尼亚山谷工作。1974—1977年间,他们在纳布塔的古代湖泊沉积层周围发现了几处遗址。在其中一处被命名为E-75-6的遗址中找到了特别丰富的植物残骸和动物骸骨堆。1990—1992年间,考察队进一步勘察了那里,发现了作为卢伯克此行依据的小屋和火炉。同时还找到了井,暗示人们最终选择在纳布塔度过整个冬天,那时湖泊将完全干涸。
1700183817
1700183818
最重要的发现是牛骨,其中一些被测定为公元前9000年,当时只有在雨季时湖边才会出现短期营地。[15]温多夫和他的同事们还在其他沙漠遗址中发现了年代类似的牛骨,特别是纳布塔东北50千米处的比尔基塞巴(Bir Kiseiba)。[16]这些骨头的形状和大小都不能排除它们来自野牛的可能性,但温多夫和同事们认为,这些遗址周围的环境可能过于干燥,野牛无法生存。骨堆中的其他动物——瞪羚、野兔、乌龟和豺狗——都体型较小,而且适应了沙漠条件。与上述物种不同,牛需要每天饮水,因此必须有人类的帮助才能在东撒哈拉生存。
1700183819
1700183820
这种主张的重要性在于,它使牛在北非的驯化时间早于在西亚的,后者通常被认为是公元前7500年左右。[17]在纳布塔和比尔基塞巴被发掘前,人们的共识是牧牛活动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从西亚传入北非(与传入欧洲的时间类似),驯化绵羊和山羊的传入则要晚了1000年。这种共识并不容易推翻,温多夫的主张很快引发了多位批评者的反驳,他们都是牛驯化历史方面公认的专家。[18]他们对温多夫找到的少量“牛”骨碎片的年代和认定提出疑问,质疑如果条件如此严苛,为何骨堆中没有发现沙漠羚羊;他们还暗示那些水井是近代开挖的,只是意外挖到了考古遗址中。
1700183821
1700183822
1700183823
1700183824
1700183825
长角牛岩刻,早于公元前3000年,来自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
1700183826
1700183827
温多夫和同事们对这些批评发起反击,于是争论陷入了僵局。直到1996年,强烈支持温多夫观点的新证据才突然出现——证据来自现代家牛。在丹尼尔·布拉德利(Daniel Bradley)和罗南·洛夫特斯(Ronan Loftus)的带领下,来自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遗传学家队伍比较了非洲和欧洲牛的DNA,试图确定它们拥有的最后共同祖先是什么时候。[19]他们需要衡量两组DNA样本的差异程度,为此测量了两者谱系分离后产生的变异数量。通过对新的基因产生变异的速度的估算,可以得出分离的真正年代。
1700183828
1700183829
布拉德利和洛夫特斯得出结论,欧洲和非洲牛已经完全独立地演化了至少2万年。因此,非洲家牛的祖先必然完全不同于欧洲家牛的祖先,后者已知源于西亚。所以,牛在非洲的驯化的确可能发生在公元前9000年。换句话说,现代牛的基因证据完全肯定了温多夫对纳布塔和比尔基塞巴牛骨的解读。
1700183830
1700183831
不过,最早被驯化的非洲牛具体出现在何时何地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一种可能是,这发生在公元前9000年之前某个时候的尼罗河谷。[20]也许只有在家牛的支持下,人类才能扩散到更危险的东撒哈拉地区。虽然那里远比今天湿润,但湖泊在整个冬天会干涸,而且干旱司空见惯。不幸的是,我们缺少公元前12000—前9000年间的尼罗河谷考古遗址。但由于任何早于公元前6000年的遗址中都没有发现家养动物的骨头,驯化似乎诞生于其他地点。
1700183832
1700183833
地点可能就在东撒哈拉本身。按照这种假设,公元前10000年时,人类已经从尼罗河谷分散开,在沙漠湖泊边过着彻底的狩猎——采集生活。[21]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时期,也许有野牛可供捕猎——虽然尚未发现此类动物。人们可能抓来牛犊,将其拴住并为其提供庇护,以作为应对日后干旱年份食物短缺时的保障——与阿卡库斯人在洞中圈养几头野绵羊如出一辙。[22]
1700183834
1700183835
随着气候变得更加干燥,冬天的干旱变得更加频繁,湖水变得不那么可靠,人类可能变得非常依赖自己的牛群,就像牛群依赖人类获得水草。人们可以利用牛奶和牛血,只在条件变得恶劣时才杀死它们吃肉。在极度糟糕的时候,东撒哈拉将被完全抛弃。就这样,公元前9000年的东撒哈拉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家畜和新的放牧生活方式,并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传入尼罗河谷(而非相反)。这里,牛的奶、肉和牵引力将最终成为奠定埃及文明的要素之一。
1700183836
1700183837
无论家牛诞生在尼罗河谷还是东撒哈拉,公元前6500年时已经有牧牛人占据了阿卡库斯的山洞[23]——比卢伯克的来访晚了大约200年。原先的狩猎采集者可能迁去了其他地方生活,或者与东来的移民融为一体。无论哪种情况,穆胡基亚格洞等遗址都被用作牛棚,它们的地面被牛粪覆盖,洞壁上繁荣的新艺术取代了圆头人像。牛的形象提醒我们,牧民的这些动物远不只是提供奶、血、肉和皮革的经济财产:他们的社会生活与仪式——甚至有人会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本身[24]——都与他们的动物密切交织在一起。
1700183838
1700183839
公元前6700年,卢伯克在纳布塔度过了整个夏天,并一直待到更难熬的冬月,那时湖泊干涸,人们挖了一口井。他对这些最早的非洲牧牛人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他们如何种植小米和高粱[25],以及如何用石刀割开牛的静脉来获得营养丰富的牛血。那一年,随着孩子成年、新人结婚和老人过世,卢伯克参加了一系列仪式。[26]
1700183840
1700183841
当连年干旱发生时,人们将离开纳布塔营地,前往尼罗河谷或其他地方的幸存湖泊。访客络绎不绝,而纳布塔人自己也会造访他们在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随着纳布塔人口的上升,一些家庭离开前去建立新营地,逐渐向东朝着阿卡库斯山扩张。公元前5800年左右,北方访客带来了小群的绵羊和山羊,有的很快被和他们的牛一起放牧。[27]公元前4000年左右,经历了漫长的干旱后,纳布塔盆地被彻底抛弃。[28]不过,卢伯克在1000多年前就离开了——他向北朝着尼罗河三角洲走去,那里不仅是他非洲之旅的结束,也是他整个环球旅行的终点。
1700183842
1700183843
1700183844
1700183845
[
上一页 ]
[ :1.7001837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