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5732
1700185733
13. 在早至30000BP的日本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发现过边缘被有意磨过的石质工具。关于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盘点,见Aikens和Higuchi(1982),Barnes和Reynolds(1984)。对日本最古老遗址的年代仍存在大量争议。
1700185734
1700185735
14. Matsumoto(私人通信)。
1700185736
1700185737
15. Aikens(1995)主张陶器和林地在日本的扩张存在直接联系,认为制陶起源为效用主义的。
1700185738
1700185739
16. Matsumoto(私人通信)。
1700185740
1700185741
17. Hayden(1995)暗示,陶器和其他许多技术诞生于声望需求。
1700185742
1700185743
18. Matsumoto(私人通信)。
1700185744
1700185745
19. Aikens(1995)和Imamura(1996)描绘了绳纹陶器的发展,后者提供了绳纹时代中期一些不寻常起名的图片。
1700185746
1700185747
20. 我在这里对考古结果做了些艺术加工。粗大黏土耳环只在7500BP的上野原遗物中发现过。它们与陶罐和黏土小俑埋在一起,但完全没有生活废弃物。这暗示该遗址可能只具有仪式而非日常生活功能。
1700185748
1700185749
21. 就我所知,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上野原的土坑被用于储存橡子。但从鹿儿岛地区的东黑土田(Higashi-Kurotsuchida)发现的含有日本橡子的存储坑来看(11300±130BP,修正后为公元前11492—前11192年),这种类型的存储在上野原有人居住时无疑正被使用(Miyaji,1999)。5000BP后的绳纹时代中期遗址发现了更多存储坑。我对用一层层碎石和芦苇进行存储的具体描绘基于Miyaji(1999)中的插图。正如他所描绘的,某些种类的橡子含有大量单宁或皂甙,会产生苦味和对口腔产生收敛作用。北美印第安人通过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橡子或者把它们在地下埋几个月来消除苦味。
1700185750
1700185751
22. 樱岛至今仍在喷出烟雾和粉尘,山顶比鹿儿岛湾的水面高出1000多米。2000年发生了不少于132次喷发,最后一次是10月7日,升起的尘柱高达5000米,伴随着火山闪电。较大颗粒的火山灰落到鹿儿岛城,砸坏了35辆车的挡风玻璃。关于樱岛火山的近期活动,见https://volcano.si.edu/volcano.cfm?vn=282080.
1700185752
1700185753
23. 这次喷发的年代被认定为6300BP(Matsumoto,私人通信)。
1700185754
1700185755
24. 鬼界火山在海面下留下了宽19千米的破火山口,一部分作为岛屿露出水面。1934和1935年的喷发形成了更多小岛。它的活动延续至今,相关记录见https://volcano.si.edu/volcano.cfm?vn=282060.
1700185756
1700185757
25. 在盘点日本各处被淹没的关键遗址时,Matsui(1999)简单描绘了粟津。他没有给出放射性碳定年数据。
1700185758
1700185759
26. Imamura(1996)描绘了他在雾丘和多摩丘陵的工作,以及猪陷阱在绳纹经济中的角色。
1700185760
1700185761
27. 我没有研究过海平面上升的问题及其如何影响了日本的沿岸考古。最详细的研究在濑户内海进行,显示了一系列复杂的波动,以及沿岸环境和觅食机会的变化,相关描绘见Imamura(1996)。
1700185762
1700185763
28. 我对捡拾和烹饪贝类的描述借鉴了Meehan(1982)对澳洲安巴拉人(Anbarra)和采集裂纹锦蛤(Tapes hiantina)的描绘。
1700185764
1700185765
29. Aitkins和Higuchi(1982)以及Imamura(1996)描绘了夏岛贝丘。贝丘下方与陶片联系在一起的焦炭被测定为9450±400BP(修正后为公元前9310—前8227年)和9240±500BP(修正后为公元前9217—前7827年)。
1700185766
1700185767
30. Aitkins和Higuchi(1982)描绘了多摩丘陵。独木舟用劈开的糙叶树的树干挖制而成,船身很浅,两头为方形。两把桨的头部较宽,另外四把则较窄。来自独木舟上的一块木头被测定为5100BP(Aitkins和Higuchi没有提供标准差)。
1700185768
1700185769
31. 我无意否定对许多绳纹遗址所做的非常出色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比夏岛更晚近的。比如,Koike(1986)描绘了对村田川(Murata River)流域的贝丘遗迹的详细研究,包括对一系列动物的季节性和成长研究。Watanabe(1986)出色地运用民族志数据来解读绳纹遗迹。虽然在夏岛没有墓葬,但在一些绳纹时代早期和前期的遗址发现了大量墓葬,比如九州的二日市(Futsukaichi)、本州的栃原(Tochihara)和大谷寺(Oyaji)等岩窟,以及本州的石山(Ishiyama)贝冢遗址。墓葬形式多样:有的是二次埋葬的身体部位,特别是头骨,另一些为初次埋葬,死者戴着贝壳珠子做的项链,或者手中或头上放着石头(Matsumoto,私人通信)。
1700185770
1700185771
32. 对于绳纹人的栽培活动(如果有的话)的性质和范围,日本考古界一直存在争议(Imamura,1996)。葫芦、亚洲豆、紫苏和构树是可能的栽培对象(Akazawa,1986)。
1700185772
1700185773
33. 和栽培一样,鲑鱼在绳纹人经济中的角色也充满争议——关键问题在于,鱼骨的缺失究竟反映的是发掘不利还是保存不善,抑或仅仅是因为没人捕捞鲑鱼(Akazawa,1986;Imamura,1996)。
1700185774
1700185775
34. 大规模水稻种植的开始被称为弥生时代的开端。Imamura(1996)总结了关于这是由移民发起还是因为本土绳纹人接受了农业方法的漫长讨论。我倾向前一种可能,但实际情况可能涉及移民与本土发展的复杂混合,就像从欧洲农业的发展中所看到的。
1700185776
1700185777
1700185778
35. 关于对阿伊努人的介绍性描绘,见Svensson(1999)。Watanabe(1973)对他们的环境和经济做了经典研究,对于考古解读很有价值。
1700185779
1700185780
第41章 北极之夏
1700185781
[
上一页 ]
[ :1.7001857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