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98355
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
1700198356
1700198357
合弓纲(Synapsida):包括已灭绝的4000多种传统意义的合弓类动物(也就是下孔亚纲,即盘龙目Pelycosauria和兽孔目Therapsida),以及现生的5900余种的传统意义的哺乳纲(Mammalia)动物。那么,按照最新的知识结构,我们所说的哺乳动物,其实只是兽孔目之下的犬齿兽亚目(Cynodontia)之下的类群。同样地,为了便于读者的接受,笔者还是按照传统分类加以介绍。
1700198358
1700198359
1700198360
1700198361
1700198362
2011年在我国发现的新种——四川华蝮(Sinoviperasichuanensis,亦称四川竹叶青)/肖诗白 摄
1700198363
1700198364
1700198365
1700198366
1700198367
中华鼬獾(Melogale moschata)/肖诗白 摄
1700198368
1700198369
动物分类学一直在变化,但是它并不是我们误解的那种“人为主观的划定”,而是遵照着化石证据、形态证据,以及分子或遗传证据形成的一个系统网络,这个网络的拓扑关系或层级关系,恰到好处地、更为精准地反映出物种与物种之间、类群与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更能客观地、准确地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和本书所想要强调的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意义——万物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1700198370
1700198371
这种多样性所提供给我们人类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要,更多地应该是它的哲学价值、美学价值(精神上的享受)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服务功能。因此,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生境多样性),和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或科学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保护好动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乃至环境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当然也应该延展到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对动物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才能保障人类今后的永续、健康发展。这一切,与我们每一个人都紧密地联系着。
1700198372
1700198373
我们最终希望,丰富多彩的动物能够得到人们的了解、关注和呵护,与其说拯救动物,不如说拯救我们自己,如此,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1700198374
1700198375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是1986年提出的,当时的目的是描绘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并知道这些种类的数量。经不断深入发展其内涵与外延,现已涵盖了从基因到生态系统的各层级的生命形式。其本身还具有生态与经济、科学与教育、文化与艺术、伦理与美学等价值。
1700198376
1700198377
1700198378
1700198379
1700198381
动物多样性 侧生动物
1700198382
1700198383
1700198384
1700198385
1700198386
生活在海绵上的海洋生物
1700198387
1700198388
1700198389
1700198390
1700198391
用海绵隐蔽自己的伪装蟹
1700198392
1700198393
1700198394
1700198395
1700198396
海胆与海绵
1700198397
1700198398
1700198399
1700198400
1700198401
1700198402
1700198403
1700198404
海绵的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的特有结构 管状的海绵——美丽海绵(Callyspongia sp.) 一些鱼类将美丽海绵作为固定居所 大片生长的海绵和穿梭其间的金花鲈 不同的种类海绵的水沟系也各不相同 球状的海绵——澳洲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 ) 当我们拿到一些与动物学有关的书籍,甚至是大学教材的时候,“原生动物门”(Protozoa)往往是动物类群介绍的第一部分。事实上,“原生动物”不再“当动物”已经好多年,它早已被归入原生生物界,乃至独立的一个界。那么,多孔动物门理所当然替补成“动物界”中第一位应该隆重介绍的类群。而它的小兄弟——扁盘动物门也是必不可少的“小伙伴”。
[
上一页 ]
[ :1.7001983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