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33535e+09
1700233535 人类与昆虫相伴而行的历史其实远不止17万年。自古以来,人类既能享受昆虫生产的蜂蜜、蚕丝,又得饱受蚊蝇和食稼之虫的骚扰。人类根据昆虫对自己有益还是有害,将之划分为益虫或者害虫。其实所有的昆虫都是遵循天性吃喝繁衍,并无好坏之分,但一些昆虫的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为了自保,人类必须对它们痛下杀手。
1700233536
1700233537 譬如蚊子。当蚊子被疟原虫寄生后,叮咬人畜时就会把疟原虫传播到人畜体内,引发疟疾。因此,自古以来疟疾多发地带都是水源丰富的南方地区,毕竟温暖湿润的地方最容易滋生蚊虫。而南方地区地中海贫血症和镰刀型贫血症发病率较高,也与疟疾有关,因为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不易被疟原虫寄生,在疟疾多发地带更容易存活下来。于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致病基因在当地人群中就扩散开来了。
1700233538
1700233539 在所有蚊子中,最凶残的当数伊蚊属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这种蚊子身体呈黑色,有白色斑纹,俗称花蚊子,不但让被叮者奇痒无比,而且一口气能在人身上叮好几个包,外国人把白纹伊蚊称为“亚洲虎蚊”,一是因为它身上的斑纹,二是因为它叮人的凶残程度。在中蒙边境的一些地方,白纹伊蚊特别凶猛,能把圈养的猪叮得痛痒难耐,甚至撞墙自杀。
1700233540
1700233541
1700233542
1700233543
1700233544 白纹伊蚊
1700233545
1700233546 传统的除蚊方法就是使用各种灭蚊剂,甚至农药。但化学毒杀的方法不仅很难根治蚊虫,而且会污染环境。目前最理想的方法是生物防治: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能让蚊子绝育,把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蚊放生到野外和野生雌蚊交配,产生的受精卵无法孵出后代,这样便能从源头灭蚊。
1700233547
1700233548 在广东的中山大学,就有一个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厂”。工厂有4个车间,每个车间每周能够生产500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白纹伊蚊。2014年,“蚊子工厂”生产的被感染蚊子在沙仔岛试点释放后,部分地区的成虫抑制率达到95%以上。
1700233549
1700233550 螳螂、瓢虫、白僵菌(Beauveria)、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Yang)和赤眼蜂(Trichogrammatid)等生物也常被用于生物防治,它们能捕猎或者寄生于田间害虫,杀死害虫而又不危害其他动物。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最早见于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
1700233551
1700233552 除了“虫吃虫”,“人吃虫”也未尝不可。美国节目《荒野求生》中的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就曾多次在节目中大啖虫子。食用昆虫古已有之,距今4 400多年前的古埃及墓碑上就刻着食用蝗虫的场景。公元前8世纪的阿拉伯壁画上描绘了士兵如何把蝗虫串在树枝上烤串以补充蛋白质。《圣经》中的施洗者约翰在野外生活时,也是以蝗虫为食。《周礼·天官》中提到“蚳醢以供天子馈食”,蚳醢就是蚂蚁卵做成的酱,这在当时是天子享用的美食。清朝的《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蚂蚁卵具有强身健体、美容、催乳的功效。
1700233553
1700233554 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地区仍有食用蝗虫、蚂蚁、蚕蛹、知了、天牛幼虫的习惯。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指出,全世界可供人类食用的昆虫超过1 900种,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作为人类食物,食用昆虫有助于缓解当前全球粮食和饲料短缺的问题。
1700233555
1700233556 昆虫危机
1700233557
1700233558 虽然昆虫可被人类当成“储备粮”,但这个储备粮仓不大可靠,因为不少昆虫都面临灭绝的危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因为环境破坏、气候变化和杀虫剂的滥用,昆虫数量大量减少,更糟糕的是,受环境影响而灭绝的大多是对人类无害的昆虫,而蚊、蝇、蟑螂等有害昆虫因为它们强悍的生命力,所受影响有限,反倒在天敌和竞争对手大量灭绝的情况下大肆繁殖。
1700233559
1700233560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昆虫的灭绝速度是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灭绝速度的8倍,昆虫的数目正在以每年2.5%的速度减少。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也许昆虫会在100年内彻底灭绝,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植物会因为失去授粉昆虫而灭绝,以昆虫为食的鸟类、蝙蝠、蛙类等动物将大量饿死,而以这些动物为食的大型食肉动物也势必随之减少。
1700233561
1700233562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环境让多种昆虫数量锐减,但这种气候温暖、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却有利于蚊子、蠓(Ceratopogouidae)、蚋(Simuliidae)等吸血昆虫形成更多的新品种。因为吸血昆虫喜欢温暖、高二氧化碳的环境,在环境适宜、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基因变异的吸血昆虫容易存活下去并形成新物种。这些新物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更多疾病,威胁人畜安全。
1700233563
1700233564 昆虫已在地球生存数亿年,但要让它们灭绝只需百年。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否则到头来承担后果的还是人类自己。
1700233565
1700233566
1700233567
1700233568
1700233569
1700233570
1700233571
1700233572
1700233573
1700233574
1700233575
1700233576
1700233577
1700233578
1700233579
1700233580
1700233581 参考文献
1700233582
1700233583 1.Zhan S., Zhang W., Niitepõld K., et al.The genetics of monarch butterfly migration and warning colouration[J].Nature.2014 Oct 16, 514 (7522):317-21.
1700233584
[ 上一页 ]  [ :1.7002335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