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58911e+09
1700258911 但是,每年12月的旱季,在湖水盐度最高的时候,雷特巴湖就会从盐场摇身一变,成为旅游胜地“玫瑰湖”(Lac Rose)——因为此时的湖水会突然变成娇艳的粉红色,叫人啧啧称奇。
1700258912
1700258913 无独有偶,澳大利亚处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在维多利亚州有个粉红湖(Pink Lake),在西澳大利亚州也有个粉红湖,还有个希利尔湖(Lake Hillier),都是蒸发量非常大的高盐度湖泊,也都有相同的变色现象——在世界各地,凡是盐浓度极高且光照充沛的浅层水体,都有可能变成粉红色。
1700258914
1700258915 当然,这不是什么神秘的魔法,我们现在知道,湖水的颜色来自一些极端嗜盐的微生物,尤其是杜氏盐藻(Dunaliella),一种单细胞的绿藻,它们会合成大量的β-胡萝卜素,用来抵御强烈的紫外线,从而把湖水染成了粉红色;它们还能高效地合成甘油,用来抵御高盐度湖水中的渗透压。所以,在这些盐湖之中,还有一群被称为盐杆菌(Halobacterium)的原核生物欣欣向荣,它们从杜氏盐藻制造的氧气和甘油中获取能量,但也不会错过盐湖中充沛的光能,它们的细胞膜上有一种独特的蛋白质,被称为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可以直接把光能变成化学能,再把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V
1700258916
1700258917
1700258918
1700258919
1700258920 图2—79 停在湖岸边的采盐小船,岸上成堆的晶体就是湖盐。多数时候,湖水是黄褐色的。(来自Mariusz Prusaczyk | Dreamstime.com)
1700258921
1700258922
1700258923
1700258924
1700258925 图2—80 这个湖就在海岸边,狭窄沙堤的另一侧就是大西洋。(来自Konstantin Kopachinskii | Dreamstime.com)
1700258926
1700258927
1700258928
1700258929
1700258930 图2—81 维多利亚州的粉红湖,一个沙漠边缘的盐湖。(来自Wallixx | Dreamstime.com)
1700258931
1700258932 离开这些千奇百怪的地方,让我们回到熟悉的人类文明中来。21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日渐加剧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环境问题。在众多对策中,让发达国家减少牛羊肉的消耗呼声渐高——这些反刍动物会在打嗝放屁的时候释放大量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有14%都要归功于它们。VI
1700258933
1700258934 那么,牛和羊又为什么能制造甲烷呢?
1700258935
1700258936 因为它们的消化道里存在着专门制造甲烷的微生物。
1700258937
1700258938 作为偶蹄目反刍亚目的成员,牛、羊、鹿的食道末端都会膨大分腔,使它们一共拥有四个胃。其中第一个胃容积最大,可以占据体腔的四分之一,被称为瘤胃。我们实际上对这个器官并不陌生,牛的瘤胃俗称毛肚,是重庆毛肚火锅的主料,而羊的瘤胃会在做北京爆肚的餐馆中被切成肚板、肚芯、肚领和肚仁[2]分开来卖,都是鲜嫩爽口的东西。
1700258939
1700258940 这个巨大的瘤胃,就是反刍动物的发酵罐,也是甲烷的主要诞生地了。因为动物的消化酶并不能分解植物的纤维素,所以各种素食者都要在消化道内豢养大量的微生物,先由这些神通广大的微生物把纤维素分解成糖,转化成蛋白质,自己再来吸收这些营养。其中,我们刚刚认识的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都是瘤胃里相当重要的共生菌,它们虽然不能分解纤维素,不能给牛羊制造直接的养分,但它们能把其他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3]迅速转化为甲烷和水,这就有效维持了瘤胃中的酸碱性,让其他共生菌能够源源不断地分解纤维素了。而在各种制造有机酸的微生物中,乙酸杆菌(Acetobacterium)就是潜在的一员,它们能把纤维素分解成的果糖转化成乙酸,乙酸再由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转化成甲烷和水。
1700258941
1700258942 好了,我们可以暂且休息了,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些奇怪的地方认识了许多奇怪的微生物,已经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最重要的线索了。
1700258943
1700258944 生命的起源: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在40亿年前是怎样诞生的? [:1700256309]
1700258945 ·开辟崭新的领域·
1700258946
1700258947 为了更好地寻找那些线索,我们怎么也得先给这些微生物分个类,才不至于比较起来千头万绪,手忙脚乱。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件看起来最简单的事,却直接掀起了生物学上的大革命。
1700258948
1700258949 本来,我们在中学生物课上就明白地学习过,单细胞生物分类第一要看细胞核:有细胞核,就是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就是原核生物,就是细菌。而上一节里的微生物除了杜氏盐藻以外,全都没有细胞核,当然就全都是“细菌”了。它们应该与平常听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归作一类,而与我们这些有着细胞核的生物大相径庭。
1700258950
1700258951 但事情没有这样简单。这些微生物虽然都是原核生物,但它们并不都是细菌,其中的硫化叶菌、甲烷丝菌、盐杆菌和甲烷八叠球菌属于一个被称为“古生菌”(archaea)的独特群体,旧称“古细菌”,简称“古菌”。在如今的生物分类学上,域是最大的分类单元[4],古菌构成一个域,细菌构成一个域,真核生物构成了另外一个域,这三个域加起来,就涵盖了已知的一切生命。
1700258952
1700258953 乍看起来,这不过是把细菌分成了两派而已,管它是真细菌还是古细菌,不都是细菌吗?原来那种根据有无细胞核把所有生命分为两类的做法,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1700258954
1700258955 不,不是的。我们会在分类学上开辟“古菌域”这个概念,就是因为古菌和细菌的亲缘关系实在太远了。实际上,我们会提出“古菌”这个概念,就是因为古菌与真核生物的关系更近,而与细菌的关系很远。或者说,末祖首先进化出了两群后代,一群是细菌的祖先,另一群是古菌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由此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古菌和真核生物才互相独立。
1700258956
1700258957
1700258958
1700258959
1700258960 图2—82 这样的进化关系太过简化,我们马上就要发现一些要紧的疏漏了。(作者绘)
[ 上一页 ]  [ :1.7002589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