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60993
1700260994
1700260995
1700260996
1700260997
图4—36 正常红细胞与镰刀状红细胞。(来自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1700260998
1700260999
当然,标准遗传密码虽然很出色,却还不是最出色的,即便人类都能设计出错误影响更小的遗传密码。对此,我们倒不难给出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自然选择从来不追求完美,而只需够用。如果标准遗传密码对突变的抗性已经足够高,那就已经可以保证使用它的细胞不被淘汰,至于那些细胞能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世的元祖,那要看整个细胞的综合素质,并不只看密码质量一件事。
1700261000
1700261001
但是排除了这一点,这个假说也仍然有一些理论上的缺点:它实际上是在解释遗传密码起源之后的早期进化,而不是遗传密码本身的起源,对于密码子第一位碱基的规律,这个假说也缺乏解释力。所以,错误最小化假说目前更多地被看作一个“补充”,而不是真正的“解释”。
1700261002
1700261003
20世纪出现的第三种假说,是“协同进化假说”,这个假说并不认为遗传密码从一形成就会被“冻结”,而认为它与生命的一切特征一样,是在进化中变得复杂的。
1700261004
1700261005
这个假说进一步提出,遗传密码的进化与氨基酸的进化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最初得到编码的氨基酸并没有20种这么多,而只有区区几种,所以每种氨基酸都对应着许许多多的密码子。而当细胞合成了一种新的氨基酸,就会把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腾出来一部分,重新分配给这个新的氨基酸。至于是哪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被腾出来,研究人员推测通常是合成反应类似的氨基酸,尤其是作为新氨基酸原料的氨基酸。
1700261006
1700261007
第一个系统整理这个假说的,是本书正文提及的唯一一个中国生物学家,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生物化学家王子晖教授。图4—37就是他在1975年提出的密码子重新分配过程X:每一个箭头的两端,都只改变了一个碱基,同时,每一个箭头所指的氨基酸都能由前一种氨基酸合成出来。
1700261008
1700261009
比如说,王子晖教授推测,最初的谷氨酸不只有今天的GAA和GAG,还占据了CAA和CAG。后来,细胞用谷氨酸改造出了谷氨酰胺,就把这两个密码子重新划给了谷氨酰胺。再后来,细胞又以谷氨酸为原料合成了精氨酸和脯氨酸,就又把一字之差的CGX碱基全都划分给了精氨酸,CCX碱基全都划给了脯氨酸。
1700261010
1700261011
就这样,随着细胞的生化反应越来越复杂,密码子的分配也越来越精细。这不但强有力地解释了密码子第一位的规律,而且新分配的密码子当然是不要招致灾祸的好,这又能与错误最小化假说完美地兼容,有效解释了其他两位密码子的规律。
1700261012
1700261013
于是,理论与现象的高度吻合让协同进化假说收获了广泛的认可。当然,同之前的三种假说一样,协同进化假说也有自己的缺点:那些箭头代表的并不都是现代细胞真实的生化反应,有许多是推测中的元祖生化反应,而这是存在争议的XI。但这又或许是因为图4—37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氨基酸的相互转化上,如果把氨基酸当作有机酸的产物,那种关联性也就增强了许多,更何况,那些生化反应虽然存在争议,但元祖与现代细胞有着不同的生化反应,却是完全合理的推测。
1700261014
1700261015
所以总的来说,协同进化假说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假说,将遗传密码的进化与生化反应的进化结合起来,这是高屋建瓴的见解。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可“遗传密码最初只编码了少数几种氨基酸,然后才在进化中不断扩大到如今的20种”。至于最先得到编码的是哪几种,G开头的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缬氨酸,又是最被认可的,因为它们的合成反应最简单,而且的确位于密码子扩充路线的起点上。甚至,也有假说认为这4种也有先来后到,结构最简单的甘氨酸曾经独占所有G开头的密码子XII。
1700261016
1700261018
·密码倒过来·
1700261019
1700261020
在上一节的三个经典假说之外,时至21世纪,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关于遗传密码起源的年轻假说,新兴的信息论和博弈论都曾给我们开启过新的视角。不过,我们没有那样多的纸面展开讨论,眼下,让我们针对上一节的遗憾,再介绍一个“密码子催化假说”。
1700261021
1700261022
这个假说是在2005年(这真是重要的一年,你可以找找看,本书里已经出现了多少个2005年)由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分子生物学家谢莉·科普利(Shelly Copley)、圣菲研究所的生物化学家埃里克·史密斯和乔治·梅森大学的生物力学家哈罗德·莫罗维茨三人合作提出XIII,它针对的是一个最直接却迟迟未曾得到回答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氨基酸到底是怎么与密码子关联起来的?
1700261023
1700261024
1700261025
1700261026
1700261027
图4—37 “协同进化假说”中的密码子重新分配关系图。箭头表示不同氨基酸的相互转化,同时,每一个箭头两端的一组密码子都只改变了一个碱基。另外,虚线框住的密码子可能原本属于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但转给了它们的酰胺。(作者绘)
1700261028
1700261029
而这个假说的答案也非常直接:氨基酸就是被RNA上的密码子直接催化出来的!
1700261030
1700261031
简单地说,这个假说的主角是两个核苷酸组成超短的RNA[7],而其中第一个核苷酸的核糖,就能用那个特别活跃的2号羟基再去结合一个有机酸。这是非常合理的一步,直到今天,许多转运RNA也都是利用这个羟基去结合氨基酸的[8]。
1700261032
1700261033
但随后就发生了假说中最有趣的事情:这个超短RNA上的两个碱基会“前后夹攻”这个有机酸,真的把它催化成一个氨基酸。而4种碱基拥有各不相同的催化能力,它们组合起来,催化出来的氨基酸也会各不相同。
1700261034
1700261035
比如说,α-酮戊二酸如果夹在G和A之间,就会被催化成谷氨酸,如果夹在C和A之间,就会被催化成谷氨酰胺,如果夹在两个C之间,就会被催化成脯氨酸,如果夹在C和G之间,就会被催化成鸟氨酸-鸟氨酸不是标准氨基酸,但却是细胞制造精氨酸的直接原料。你看,这些催化产物,竟与第一位密码子的规律一模一样(参见图4—33)。
1700261036
1700261037
根据科普利三人的推演,这两个碱基可以催化出20种标准氨基酸中的15种,而且近乎完美地吻合了标准遗传密码的前两位。作为一种科学假说,这的确是令人振奋的构想。这个假说目前虽然没有获得足够扎实的实验证据,但在化学机制上是明晰的,很容易设计实验检验一番。如果氨基酸与密码子在化学上的直接联系最终得到了证明,哪怕只有一部分得到了证明,我们也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进化极早期的事情,然后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串联起许多的事情。
1700261038
1700261039
首先,我们本来是在现代的生化反应里,从蛋白质催化的生化反应中总结出了第一位密码子的规律,如果这样的规律在RNA的催化反应中就已经出现,那么蛋白质的催化反应就很可能是接管并优化了RNA的催化反应,这与整个RNA世界假说非常的一致。
1700261040
1700261041
1700261042
[
上一页 ]
[ :1.7002609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