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61471e+09
1700261471
1700261472
1700261473
1700261474 图4—57 端粒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注意,核酸链上的碱基序列要从5’端向3’端读。(作者绘)
1700261475
1700261476
1700261477
1700261478
1700261479 图4—58 这些拼图碎片构成的线索。(作者绘)
1700261480
1700261481 最后,这些拼图整合在一起,就是韦纳夫妇的基因组标签假说:带着CCA尾的迷你螺旋起先并不是用来翻译蛋白质,而是用来给RNA序列提供复制起点和末端保护的。
1700261482
1700261483 生命的起源: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在40亿年前是怎样诞生的? [:1700256353]
1700261484 延伸阅读HIV的逆转录过程
1700261485
1700261486 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的传染病原体。它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全体基因组是一条单链线状RNA,因此每一个病毒颗粒还同时包裹了一些“逆转录酶”,用来把病毒的单链RNA逆转录成双链DNA。但核酸的聚合反应只能从模板链的3’端逆推到5’端,逆转录又必须有引物启动,所以这个逆转录酶的催化过程非常烦琐,包括了许多步骤。
1700261487
1700261488 第一步,HIV的单链RNA上有一个“引物结合位点”,刚好与人体的转运RNA的3’端序列,尤其是CCA尾互补配对,于是两者结合了起来。而结合产生的结构又将与病毒的逆转录酶结合起来。
1700261489
1700261490
1700261491
1700261492
1700261493 图4—59 HIV逆转录的第一步,注意虚线框内的所有结构都属于人体的转运RNA。不同色彩标记了不同功能的序列。(作者绘)
1700261494
1700261495 第二步,转运RNA将成为整个逆转录过程的引物。逆转录酶先以CCA尾为起点,把单链RNA的5’端序列全部逆转录成DNA,由此形成了一半是转运RNA,一半是新形成的DNA的杂交链。
1700261496
1700261497
1700261498
1700261499
1700261500 图4—60 HIV逆转录的第二步。胭脂红色或胭脂红色描边的序列是RNA,紫色或者紫色描边的序列是DNA。(作者绘)
1700261501
1700261502 第三步,HIV的逆转录酶同时有RNA酶活性,可以把完成逆转录的5’端序列剪掉。
1700261503
1700261504
1700261505
1700261506
1700261507 图4—61 HIV逆转录的第三步。(作者绘)
1700261508
1700261509 第四步,这样的水解动作会解除互补配对,让杂交的互补链从引物结合位点上脱落下来,大幅度地漂移滑动,以3’端的R序列与模板链3’端的R序列重新匹配。
1700261510
1700261511
1700261512
1700261513
1700261514 图4—62 HIV逆转录的第四步。(作者绘)
1700261515
1700261516 第五步,逆转录酶开始新一轮的聚合,再把杂交链5’端的所有序列逆转录成DNA。
1700261517
1700261518
1700261519
1700261520
[ 上一页 ]  [ :1.7002614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