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85973
1700285974
大暑之热,可以热为奇观奇事。中国的热火炉很多,但最热的不在长沙、武汉、重庆,而是在新疆吐鲁番,那里曾有“火焰山”之称。清代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中说:“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农村孩子则会异想天开,把鸡蛋、瓜子等物放在大太阳底下以期晒熟。
1700285975
1700285976
关于大暑的农谚极多,如“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根据大暑的炎热情况,可以预测后来的天气,如“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大暑热,秋后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在大暑雷阵雨的日子里,人们也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规律,如“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走不及”,意指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1700285977
1700285978
三伏中以大暑期间的中伏最热,在古代,“伏日”也是伏避盛暑、祈祭清爽的祭日,伏日祭祀极为盛大。一般人以为中国农历不是太阳历,这是不了解农历是阴阳合历的缘故。也有学者以为中国无太阳崇拜,这是不了解中国人有对太阳崇拜、研究的传统。太极的含义之一就是太阳回归年,全部的节气确立都是来自对太阳轨迹的观察。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就是中国的太阳神,祝融是火神。先民以为炎帝让太阳发出了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1700285979
1700285980
对农业生产来说,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如果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农谚所谓:“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1700285981
1700285982
在大时间中,大暑节气在水风井卦时空。由此可见,在天地阴阳象数的排列展开中,大暑节气是需要雨水的。先哲把此一时空命名为井卦大有深意,一如小暑在鼎卦时期,义当合作一样。大暑在井卦时期,义当关注公共财。水风井的卦象是木上有水,这是井卦的象征。水井的出现是上古时代的一件大事,有说是黄帝的发明,有说是伯益的发明,无论如何,这是人类最早的公共财之一。作井而从自然中得到一个公共财产,给了人们福祉。据山西、河北一带的考古证实,古代的水井都有在井底铺设木质井盘,即水井主体部分为圆筒形,到了底部变成了井字形的木质井盘,这既是“天圆地方”理念的体现,又是为了防止底部流沙层的井壁塌陷,以达到澄清水质的作用。保持井壁稳定,水井才能长期使用。这就是井卦“木上有水”的本义。
1700285983
1700285984
对农耕社会来说,如果君王官吏不考虑民众的饮水问题,扩建邑国时如果不扩建水井,民众就会有怨言,甚至闹事凶险,扩建水井,万民享福则吉。因此可以说,人口增长,扩建邑国,但是没有同时扩建水井,那就无济于事。乡村生活经验,一个村里如有水井,会成为村民的骄傲,因为没有水井的邻村人只能吃喝堰塘水。而大暑节气时的井水,因为暴雨之故也是最为浑浊的,有公德心的村民就会拿出明矾来澄清浊水。老子有言:“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这追问也是在寻找那些有公益心的人。
1700285985
1700285986
人流穿梭不停来井边提水,井水干涸了,还没有开挖新井,取水的瓶子总是装不满,大家没水吃,“凶”。这一生存经验即使是现在也时常发生,水荒、饮水难、为水争斗,以至于提供水资源成了一种恩惠,“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援助,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帮当地人打井,甚至爱人民的子弟兵也会以帮牧民、村民打井为任务。当然,由于河流、地下水的污染,今天的很多地区已经难以喝井水了,只能跟城里人一样买水喝。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公共财仍是一个问题。一个共同体如果没有人人可以享用的公共财,这个共同体就是可疑的,是堪忧的。有一个一辈子生活在乡村的农民听说河水、堰塘水、井水都不能喝了时感叹道,这是什么报应,人作孽,老天爷不让活了啊。
1700285987
1700285988
井中可以观天,测天时看天影,人们说光景,也是因井而来。把过日子说成光景,则是井水即公共财富有无、多少所致,井水少了、脏了,光景就差了。“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君子看到其无丧无得的精神,因此鼓励民众劳动至上,劝勉大家互相帮助。“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这就是公共事业及其福祉。
1700285989
1700285990
我们观察炎夏之际的民生民心,或社会公共财,能够理解民众或人性人心都渴求清凉的愿景。白居易有诗:“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关于大暑的诗词极多,“大暑少清风”“大暑苦烦浊”“大暑暴虐如恶酒”“且欣大暑去酷吏”“大暑流金石”……诗人骚客都把炎热跟人间感受相提并论。连书斋里的学者钱锺书面对暴雨时也会想到官吏之酷:“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1700285991
1700285992
因此,大暑虽然是最能让人的身体产生感觉的节气之一,最能调动人的身体语言,但由身体、心理之归宿认同,走向集体认同也是必然的。养生养身当然重要,但中国的先哲说,君子以劳民劝相,此时要有公益心,要发扬公共精神。
1700285993
1700285994
只有在公共财有保障的前提下,大暑才是值得用心、用身体去感受它的另一面。大暑里有光景,有美,有元吉,有万物相处相劝的安顿。这一面也只有敏感的诗人、孩子才能体会到它。闻一多年轻时在美国读书,在大暑节气里写了一首题为《大暑》的诗:
1700285995
1700285996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1700285997
1700285998
1700285999
1700286000
1700286001
1700286002
1700286003
1700286004
1700286005
1700286006
1700286007
1700286008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1700286009
1700286010
1700286011
1700286012
1700286013
1700286014
1700286015
1700286016
1700286017
1700286018
1700286019
1700286020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
1700286021
1700286022
[
上一页 ]
[ :1.7002859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