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86535e+09
1700286535
1700286536 要开作一枝白色花——
1700286537
1700286538
1700286539
1700286540
1700286541
1700286542
1700286543
1700286544
1700286545
1700286546
1700286547
1700286548 因为我要这样宣告,我们无罪,然后我们凋谢。
1700286549
1700286550
1700286551
1700286552
1700286553
1700286554
1700286555
1700286556
1700286557
1700286558
1700286559
1700286560
1700286561
1700286562
1700286563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1700285280]
1700286564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秋分 君子遁世无闷
1700286565
1700286566
1700286567
1700286568
1700286569 月缺终有月圆,知我能得几个?
1700286570
1700286571 面对无尽江山,与谁平分秋色。
1700286572
1700286573 太阳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互动。它们的关系、互动的轨迹(如黄道、南北回归线)等构成了中国文化中天道范畴的核心。天道如何,地道即会跟从效法,人道则经历了从本能跟从到自觉跟从的历史。虽然人类世界一直寻找超越,但天道至今仍在影响我们。
1700286574
1700286575 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一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十二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秋分日是四时八节的大八节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1700286576
1700286577 秋分这天,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同时都可以看见太阳,分享着同一个白昼。而在南北纬45度线上,不用爬高,即可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物体的高度与其影子一样长,知道了影子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至于在赤道上行走,人们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1700286578
1700286579 古典中国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甚至在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1700286580
1700286581 秋分日,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则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1700286582
1700286583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中国内地的大部分地区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时节,清晨的树木草叶上可见到白色的露珠,晶莹剔透;夜间,在菜园、草丛里的蛐蛐、蝈蝈等秋虫也知道天气冷了,叫起来的声音格外清亮。农民可以分享秋收的幸福,看着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享受着晨露与清风。正如《易经》中坤卦的大地之歌,此时是“括囊”而“黄裳”,将收获的果实扎进口袋里,大地披上了金黄色的衣裳。这种秋色不逊于春色甚至比春色更多一种意味,是以汉语中有“平分秋色”的成语。楚人有诗:“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唐人有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宋人有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1700286584
[ 上一页 ]  [ :1.7002865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