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91391e+09
1700291391
1700291392 (六)花木之属受到魏晋以来文人传统的影响。如“竹相成林”,“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如“兰开紫叶”,“菊吐黄花”,如“松竹兰芷,垂列阶墀”等等,都可看出后代园林所喜欢的植物,大体上具备了。尚没有出现的是梅花。
1700291393
1700291394 综之,《洛阳伽蓝记》中所见的中国园林,已经具备了后代园林的大部分特色,同时也传承了秦汉以来官家园林的一些特点,所以确实可以看为我国上古园林与中古园林的转捩点。自思想的层面看,这个时期是大融合的时代。神仙思想进一步世俗化,增加了更多的人世的情思,信仰的成分减低了,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点缀。道家出世的思想也经过园林而世俗化,自亲身经验素朴自然的出世生活,转移到后园里的出世静修的假想,因此,认真地回归自然的观念也逐渐减退,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点缀。到了后来,两者甚至交融而不能分辨了。
1700291395
1700291396 自社会的层面看,这个时期是把园林艺术自皇家亲贵的独占,逐渐推展到官僚住宅的时代。在两汉,豪门富商已经有园林之好,但到了南北朝,随着园林规模的减缩,都城之内的宅第都可以兴建了,所以不免地形成时尚。
1700291397
1700291398 最后一个问题是,《洛阳伽蓝记》所描述的园林,能不能代表南北朝的全体呢?
1700291399
1700291400
1700291401 有关南朝的园林并没有详尽可靠的记录。但在宋代出现的《六朝事迹编类》中,可零星地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在当时的建康城,有一条美丽的河流,称为青溪,大约就是秦淮河的支流吧,南朝的鼎族多沿青溪两岸建宅。其中“江令宅”条中提到陈尚书令江之住宅,占有最佳的位置,陈后主都曾去看过。唐刘禹锡诗云:“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余,至今人道江家宅。”不但说明了江宅的位置,而且看出其园的范围并不广大,“池台竹树三亩余”也许说得太小了些,至少表示官僚的园林已适应现况,在城中建造,南朝也是很盛行的了。
1700291402
1700291403
1700291404 在《南史》中载,梁“朱及诸子,自潮沟列宅至青溪,其中台池玩好,每暇日与宾客游焉”,也说明了这一事实。同时我们注意到,两处都用“池、台”二字表示园林,也可说明以台为园林中心的汉代以前的传统为南朝所延续下来了。
1700291405
1700291406 二 唐代园林之发展
1700291407
1700291408 唐、宋为我国文化之极盛时期,照理说,园林之发展必然出现一种蓬勃的现象。但是很遗憾的是,唐宋六百年间,除了极少数的语焉不详的记述外,没有留下多少资料可供我们分析研究。尤其是宫廷园林,除了宋徽宗“艮岳”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有系统的记载。
1700291409
1700291410 自文献上看来,唐代建国之后,李渊与李世民都有建造离宫、苑囿的行动。尤其是唐太宗,盛年成大业,与秦皇汉武何异?按照帝王之习性,必然是好苑囿之建设的。但他究竟是一位“明君”,有一群耿直的大臣在身边不时劝诫,所以有关他建离宫的记载,表现了左右为难之感:一方面不断地出现建离宫别馆的念头,一方面又要顾忌大臣的谏诤,心中也确实觉得劳民伤财,不利于国祚。这种心理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唐代隋,隋祚甚短,乃亡在炀帝奢侈的生活上。殷鉴不远,他能不随时怀有警惕之心?不但如此。《唐书》的作者怀有把史书作为后代君王教科书的心情,所以不免把他们所不赞成的事迹略而不提。唐太宗为帝王的表率,建造宫苑,正史上不载,实乃史家隐恶扬善的意思,至于其宫苑建置,更是不可能提及的。
1700291411
1700291412
1700291413
1700291414
1700291415 ·游春图(局部) 传隋 展子虔 表现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较谦逊的一面,与驾凌自然的上林苑气势不同,为中国文人道家传统的一种环境观。建筑在山坳中,与风水说渐相吻合。
1700291416
1700291417
1700291418
1700291419
1700291420 ·敦煌428窟 北周壁画 早期绘画中之山水,为俯视式,山峰罗列,分划为若干空间,山以尖三角为象征,小于树木、人物,隐约开后世山水庭园之先河。
1700291421
1700291422 举例说,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八年建太和宫。这宫在长安南五十里之太和谷内,为李渊狩猎之处,所以是宫园的性质。到太宗贞观十年废除了。然而后来年事渐长又动念头重修。群臣上言请修,可以供他避暑。他接受了,就命将作大匠阎立德负责。为了不太破费,把顺阳王的府第拆了,取用其木材砖瓦,据说“包山为苑,自裁木至设幄,九日毕工”。九日能完成的离宫,应该不费民力,十分简陋了,可是它包含的建筑很多,又有朝殿(翠微殿),又有寝宫(含风殿)。正门向北,名云霞门。又有皇太子专用之别宫,“连延里余”。还有喜安殿、玉华宫、晖和殿等,可以想象门观相对,廊庑相接,规模实在不小。九天能完成吗?不可能的。不过后人为唐太宗掩饰而已。
1700291423
1700291424  
1700291425
1700291426  
1700291427
1700291428
1700291429
1700291430 ·敦煌45窟 盛唐壁画 盛唐之画中山水,仍为俯视式,山水蜿蜒,甚为生动,虽建筑与人物仍大于山水,然已极富后世园林风味。
1700291431
1700291432
1700291433
1700291434
1700291435 ·敦煌112窟 中唐壁画 经变故事中有山川之描写,已具有明代山水画之抽象品质。视点甚高,山势之变化富戏剧性,承续盛唐遗风。
1700291436
1700291437 据记载,他确实有“意在清凉、务从俭约”的意思,所以除了正殿以外,余均用草葺。他怕士庶批评,写了一篇长文,说明自己为国征战,身心俱疲,有必要觅地休养,“养性全生,不独在私在己;怡神祈寿,良以为国为人”。在园林建设上,“绝丹青之工,假林泉之势”,与汉代的未央、甘泉是大不相同的。虽然他这样说,宋代《册府元龟》上的记载,仍认为花了不少钱的。
1700291438
1700291439 他实际上很喜欢“丹青之工”。据《玉海》所载,贞观二十二年起紫微殿十三间,“文甓重基,高敞宏壮,帝见之甚悦”。在正史之外记载的,他是喜欢建离宫的。
1700291440
[ 上一页 ]  [ :1.7002913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