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92002e+09
1700292002 该文对湖园的描写,实即中央一个大湖,一切景物环绕此水面的设计。
1700292003
1700292004 大体上说,在明代的文献中,对园林的描写,开始明显的看出园之空间组合,为自入园处之小景,辗转进入豁然开朗的池面之大景。然后池之四周,以不同之岸边关系,与园景相结合,或有支水深入腹地,创造不同之景观。如《游金陵诸园记》中的“徐九宅园”:
1700292005
1700292006
1700292007 徐九宅园,厅事南向甚壮,前有台,峰石皆锦川、武康,牡丹十余种被焉。右启一门,厅事更壮而加丽。前为广庭,庭南朱栏映带,一池。池三隅皆奇石,中亦有峰峦。松栝桃梅之属,亭馆洞壑,萦错左右,画楼相对,而右尤崇。
1700292008
1700292009 文中的第一句话为宅子与园间的过渡,有厅堂,堂前有石景,配衬着牡丹。是花鸟画中的小景布局,为园之前奏。第二句,启门即进入园中。园里也有厅堂,装饰更为富丽,这里显然是主人经常居住及待客的地方,所以前面有广庭,庭南有栏杆。而自栏杆处俯视为一水面,到这里才是园之中心。水池一面临广庭,大概是很平整的,其他三面,为了观赏,都用奇石砌成。为防一目了然之弊,中央砌了石岛,象峰峦。最后才叙述水池的两边有各种花木,又有亭馆洞壑等造景。“萦错”二字,描写其错落有致,弯曲旋回之布置。两边的造景各有画楼,隔池相对,暗示此池之规模并不是宽阔为目所不能及者。短短的几句话,相当生动地描述了整座园子的概况,如在我们的眼前。
1700292010
1700292011
1700292012
1700292013
1700292014 ·留园 西北角走廊
1700292015
1700292016 又如同文中的“市隐园”:
1700292017
1700292018 入堂后一轩虽小颇整洁,庭背奇树古木称是。转而东,一轩颇敝。……出门穿委巷,百余步始得园。叩北扉而入茅亭,南向。其左小山,以竹藩之,前为大池,纵横可七八亩。其右有平桥,桥尽得平屋五楹,所谓中林堂是也。池前亭台桥馆之属略具。
1700292019
1700292020 这座园子规模略大一些,但在空间的顺序上与“徐九宅园”相类。先有宅,宅有轩,轩庭有奇树古木,已可为园之前奏。但要入园,仍要经过一段弯曲小巷,自此门进入园中。后面很明白地表示,茅亭之前即为大池,亭台桥馆均在眼前,其错综之形貌,就不再多说了。
1700292021
1700292022  
1700292023
1700292024  
1700292025
1700292026
1700292027
1700292028
1700292029
1700292030   ·留园   佳晴喜雨快雷之亭内部   ·留园   鹤所东望   ·留园   侧望华步小筑   ·留园   华步小筑 ·廊 为江南庭园之灵魂,它连结各部分,并划空间为数区,创造曲折变化,小中见大之趣味。沿廊设有小景,隽永可喜。
1700292031
1700292032  
1700292033
1700292034  
1700292035
1700292036
1700292037
1700292038
1700292039   ·西园一景     ·留园一景  
1700292040
1700292041 ·西园一景
1700292042
1700292043 ·墙 为江南庭园创造空间悬奇感的主要工具,比廊更具划分功能。月门强化了开口的意象,容易引人入胜。
1700292044
1700292045 在同时期的《娄东园林志》中所举第一座园子为“田氏园”,也可为例:
1700292046
1700292047 田氏园,故镇海田千户筑。去太仓卫左,穿一巷而东百步,得隙地,累土石为丘,高寻丈余,广袤十之,太湖石数峰,亭馆桥洞毕具。大树十余章,一望美荫。池岸环垂柳木,水亦渺弥。
1700292048
1700292049 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不像上引两文之以游园时序表现,所以比较不容易掌握其空间组织,似乎是移土为丘而成池,丘甚宽广,上面建了亭馆,放了太湖美石,“桥洞毕具”,好像表示地形与建筑间的变化。丘上都有大树,形成美荫。自丘向下看,渺弥的水面,四周环以垂柳。其实在空间上,与上引两园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只是观赏点的不同而已。
1700292050
1700292051 比较有趣的是同文中介绍一座小型园子,名“季氏园”者,已可看出今日苏州一带园林之特色。
[ 上一页 ]  [ :1.7002920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