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92023
1700292024
1700292025
1700292026
1700292027
1700292028
1700292029
1700292030
·留园 佳晴喜雨快雷之亭内部 ·留园 鹤所东望 ·留园 侧望华步小筑 ·留园 华步小筑 ·廊 为江南庭园之灵魂,它连结各部分,并划空间为数区,创造曲折变化,小中见大之趣味。沿廊设有小景,隽永可喜。
1700292031
1700292032
1700292033
1700292034
1700292035
1700292036
1700292037
1700292038
1700292039
·西园一景 ·留园一景
1700292040
1700292041
·西园一景
1700292042
1700292043
·墙 为江南庭园创造空间悬奇感的主要工具,比廊更具划分功能。月门强化了开口的意象,容易引人入胜。
1700292044
1700292045
在同时期的《娄东园林志》中所举第一座园子为“田氏园”,也可为例:
1700292046
1700292047
田氏园,故镇海田千户筑。去太仓卫左,穿一巷而东百步,得隙地,累土石为丘,高寻丈余,广袤十之,太湖石数峰,亭馆桥洞毕具。大树十余章,一望美荫。池岸环垂柳木,水亦渺弥。
1700292048
1700292049
这段文字的描写方法,不像上引两文之以游园时序表现,所以比较不容易掌握其空间组织,似乎是移土为丘而成池,丘甚宽广,上面建了亭馆,放了太湖美石,“桥洞毕具”,好像表示地形与建筑间的变化。丘上都有大树,形成美荫。自丘向下看,渺弥的水面,四周环以垂柳。其实在空间上,与上引两园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只是观赏点的不同而已。
1700292050
1700292051
比较有趣的是同文中介绍一座小型园子,名“季氏园”者,已可看出今日苏州一带园林之特色。
1700292052
1700292053
季氏园……枕濠水,有轩一、楼一,皆不甚宽广。中大池,若方镜。中央构亭桥通之。轩四隅及右方一台,皆周艺牡丹,侧柏一株尤奇。
1700292054
1700292055
这座园子,规模很小,中为大池,其旁有轩、楼、台等,池中有亭,以桥相通。景物不多,建筑物也很少,其趣味的中心全在池上,是很典型的后期小园的构成。
1700292056
1700292057
四 园林成为文人生活之要件
1700292058
1700292059
明代之后,园林为江南文人之生活环境,园林逐渐自官僚文人手中发展为商贾文人之居处,因而日渐普及。其用途则反映文人日常生活之需要,不再是生活之点缀。回顾唐宋时代高官大吏的园林,如唐之裴园、宋之独乐园,其主人居官于朝廷,何尝有多少机会享受自己的园林,主人反而不如家人使用频繁。江南园林虽亦不无类似的情形,然而文人家居园林已普遍化,使园林之内容不再为观光之所,或短期流连时发出世之想的地方。结合文人的生活于园林之中,是自宋代开始,元代成熟,明代普及的。
1700292060
1700292061
1700292062
1700292063
1700292064
·留园地面图案 江南园林富装饰、民俗意味,地面亦多用图案铺砌。
1700292065
1700292066
北宋时朱长文在苏州建“乐圃”。他又以“乐圃”自号,即有甘为老农的意思。《乐圃记》中说,这座园子原是经营了奉养老父亲的,后来就是自己退休营居之处了。对于其中的建筑,他说:
1700292067
1700292068
圃中有堂三楹,堂旁有庑,所以宅亲党也。堂之南又为堂三楹,命之曰邃经,所以讲论六艺也。邃经之东又有米廪,所以容岁储也。有鹤室,所以畜鹤也。有蒙斋,所以教童蒙也。
1700292069
1700292070
这一段说明这个园子实际上具有家族生活的功能,连工作的场所(教童蒙)也有了。当然,既称为园,其功能并不止于此,所以后文中又提到,园中“有琴台,台之西隅有咏斋”,是他抚琴、赋诗之处。园中亦有水流,汇而为池,“池上有亭田墨池”,集百家妙迹于此,闲来可以展玩。池边又有“一亭曰笔溪,其清可以濯笔,溪旁有钓渚,其静可以垂纶”。这些都是供文人游赏的设备。
1700292071
1700292072
在野文人生活也有造作之处,但是其表现的方法,与官僚文人之崇尚于馆阁亭台是大有不同的。另园中大部分的土地,尚为农耕所用,所以文人感到“种木灌园,寒耕暑耘,虽三事之位,万钟之禄,不足以易吾乐也”。
[
上一页 ]
[ :1.7002920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