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92929e+09
1700292929 “大观园”所代表的就是这样一个综合。经历了《园冶》时代的反省之后,园林不再可能有独创的了。园林家所能者只是个人的素养的增进。诗文的修养,掌故的熟记都成为重要的准备。顺应大众化、民俗化的潮流,以文人为身份的园林家,要留一大片空间给民俗艺术的匠师去发挥。
1700292930
1700292931 自这个角度看,大观园是一个多种风格的园林的集合。集合的方式,使用了中国绘画“场景”的连接分割方式,用山为分隔屏,用水为连接体。我国自六朝以来,就发明了连续式的绘画,可以把很多风景画在一张手卷上。从顾恺之的时候起,就使用这种方法了。后来传为王维所画的《辋川图》是最典型的例子。二十几个风景连成一起,每景都由群山环绕,只有河水是穿连全局的。如果把这幅画展开,整体的,用看西洋画的方式去欣赏,其布局是呆板的,结构是松散的,而且显然属于虚构。很难想象辋川中的景物都在该川的一侧,事实是古人看画,没有用西洋人的眼光去看整幅,而是分段分景欣赏的。欣赏一个手卷的过程与欣赏一座园林一样。
1700292932
1700292933 经过隔屏,亦即是山的分割之后,整幅画,或整座园子就成为许多个性不同的小园子、小场景,均有独立的风格。这不是一幅画,不是一座园子,而是许多幅小画,或许多小园子连在一起,游园者像展视手卷一样,不时地变化心情,为眼前景观的转换所吸引,这时候,艺术的最高原则不是统一与和谐,而是变化与悬奇。
1700292934
1700292935 我国是否曾有过“大观园”式的园林呢?
1700292936
1700292937 红学的专家中,有人认为大观园是根据恭王府花园所写,有人认为是根据江宁织造府花园所写。根据现在我们所了解的这两座园林,并不能提供游园者这样复杂的经验。恭王府花园太呆板,江宁织造府花园太简单。如果一定要找一种模式,那就是皇家园林。圆明园与避暑山庄都具备这种多场景的性格。当然,一个臣子的后花园充其量也不能超过恭王府的规模。可知“大观园”是不曾存在的,它不过是作者想象力的发挥而已。
1700292938
1700292939 但是这座不曾存在过的园林,却一直活生生地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不仅是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有以致之,实在因为作者胸中的丘壑就是文人理想中的园林。它反映了明清以来文人的园林观,为绘画中的园林做注脚。它是江南园林发展了五百年之后的总结,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做见证。它是一个虚幻的梦境,是中国人不分阶级与地位,所共享的美梦。
1700292940
1700292941
1700292942
1700292943
1700292944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1700290468]
1700292945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第八章 沿海商贾文化的园林——台湾板桥林家花园
1700292946
1700292947
1700292948
1700292949
1700292950
1700292951
1700292952
1700292953 物象与心境:中国的园林 林家花园是台湾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虽曾仅剩断柱残瓦,然而经过详细勘查,在图面上重建其原来面貌,并于最近修复之后,已可对其空间之组成做一研究与分析。
1700292954
1700292955 通过对林家花园与我国园林艺术的关系之研究,可以知道这座花园在全国的地理的、历史的关系上所处的地位。这种了解有助于我们发觉台湾园林艺术在地域性表现上的特色,进而研究台湾传统园林的社会、文化背景。台湾的传统园林,依据李乾朗的整理,各主要城市均有之。台南有归园,台中有莱园,新竹有潜园,为其最著者。因大多败坏无可深入研究,但自现有资料看,大多以池为主。比较起来,建筑较少,但均临池建造,亦有文人经营园林之特色。相形之下,板桥林园实可代表商业时代、殖民文化来临的清末园林。
1700292956
1700292957 林园是林宅,特别是新大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五落宅之若干决策,比如其简朴之内外造型,很可能是花园之建造所影响。林家主人可能把宅看成必要的形式,把园看成养生修性之处。自暴发之商人进而为功成名就的文士,生活方式与结交之友人均有所改变。其重园轻宅是很自然的。自新大厝及白花厅分别有很长之甬道通往花园,想必是当年交通最频繁的连结道。
1700292958
1700292959 我国私家园林昌盛于江南一带,明清以来之精品以苏州、扬州为中心。扬州数遭兵灾,名园尽毁,今日尚存者则以苏州为主。见于记载者,私园之规模多甚小。经粗略计算,其大者亦不过一万二千平方米,如苏州留园。若干闻名海内的名园如拙政园、怡园等,面积均约一万平方米左右。至其小者,如上海之九果园,甚至不满一千平方米,面积十分狭小。我国古来即有“半亩园”之说,以表明园不在大小而以精雅为上的观念。然而园林在中国原以山水为重,过小之园难免局限一隅,即使有神手亦无以成山峰、水面之美。可是若求其大,则因市区园林,土地之取得困难,难免悬之太高,不易获致。所以自南宋以降,我国南系园林所采取的路线,及士人所强调之理论与手法,均以在小规模之局面下建造美好庭园为主。这个方向的发展,固然使庭园的艺术进入雅人墨客的兴趣圈内,逐渐脱去俗气、华贵的早期作风,同时却也堕入无病呻吟、不落实际的文人通病。因此,江南园林中较有名者,虽未必定为大园,却必须能依胸中之丘壑,做明确之计划,以发挥其构想之特色。真正的名园必须具有一定之规模。
1700292960
1700292961 板桥林家花园之规模不下于任何一个江南名园,面积在一万六千平方米之上,面山带水,是一个很理想的庭园的坐落,在台湾尤其是首屈一指。一个大规模的园林自造园家看来,固然是表现的机会,却也要胸中满是丘壑才成,并不是容易的。
1700292962
1700292963 一般江南园林的设计原则除特别的原因外,均以山水或单以山或水为主题,其中尤以山峰为庭园之灵魂。由于山峰、水面均不厌其大,故不只是小型庭园,即使是较大型的庭园,在布局上也以能显示其宽敞为原则。建筑物之安排尽量不破坏其主题,回廊等均沿地界边缘曲折回转,亭台之设置以能支配整个主题景致为度。至于园中之主体建筑,若为官人府第,多采对称之厅堂形式,配置则以控制进口、突显园中主题为原则。进口处多安排一独特的环境,使与园景隔离,以使访客产生风景曲折、柳暗花明渐入胜境之印象。进口院落以静而小为主,使来客心理有所准备。延至厅堂,向外展望,则豁然开朗,美景尽收眼下。亭台楼阁不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对主题加以阐明而已。
1700292964
1700292965 园林之主要部分仍以山水为主题。若因特别情形无法有一主题,如吴县木渎之羡园,因地方细长、曲折,或如嘉兴烟雨楼,因处于湖中之小岛上等,造园之原则是以回廊亭形成各个不同之局面,在每一小环境中创造不同之园景,分别以不同之特色,使整个庭园成为无主题、无高潮之不同景色之连续。这种配置的方法虽曾一度为文人之理想,但观察园林之发展,究因不能以主题吸引观者之兴趣而少为人使用。盖在大自然中也许有“高潮迭起”的景色,人造中小型园林只能创造平淡与厌烦而已。
1700292966
1700292967 在此种了解之下,我们回头来看板桥的林家花园,会发现它是一个性质非常特殊,很难归类的作品。据记载,设计人可能是来自福建的文人,然此花园是否有闽南甚或福建的蓝本,目前尚无研究资料可资查证,虽然我们认得出闽南民间庭园的细部手法。这一点使得我们今天去了解林家花园,就隔着一层迷雾。
1700292968
1700292969 好在我们对当时之时代背景略有所知。我们知道西方庭园的原则在清末已经在东南沿海,借着西人东进的影响力来到我国。而南洋一带的西风建筑,亦因侨民之往返,式样混入了各地方之传统中。厦门一带为闽南侨民建筑集中之处,金门亦为数不少。林氏家族在从事贸易,往来各地的几十年中,对西方几何庭园必有一知半解之认识。故本园成为这样一个具有混合风格的作品就不足为奇了。
1700292970
1700292971 林家花园的空间组成很难了解,非常可能是一个随意的、偶然的设计。在我们讨论江南园林所提到的原则中,几乎没有一项是使用在板桥林家的。由于我们平常所谓的中国庭园,实际上即江南园林,故我们也可以说林家花园所具有的正统中国园林的成分甚少。
1700292972
1700292973 清末辗转于官商之间的这些“读书人”,已经失掉了在明清时期即已所剩不多的对自然景物的观照精神;他们对“园”的看法已经相当世俗化了,而“园”对他们不再是生活,而是一些通俗化了的文学的梦境。他们不是从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理想与生命的意义,甚至也不是像江南文人一样透过诗词与山水画去再建一个虚浮的、因袭的、人为的自然。他们是自山水诗词中,找出几个可以启发梦想的句子,或四字匾额,然后设法去造一个景来应合。不管所造之环境是否满足了主人的原意,永远可以由园主及其文人雅客的想象力去补充。
1700292974
1700292975 林家花园的功能自复原图看来,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修身养性之处,可供主人漫步其间。它似乎是“大观园”之缩影;一种富豪之家所可希企的梦境的实现。“大观园”实在不是一个园,而是由很多独立的具有不同风格的园组成的大园。林家花园的面积也许比不上“大观园”,但它的面积与一般私家庭园比较起来,是勉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可是大观园式的花园是否有一套计划的方法呢?
1700292976
1700292977 从图面看,可知大观园式的花园并没有一定的计划方法。林家花园使用了南方园林的一种手法,即回廊,把花园的各部分联结起来,并且大部分是靠近园墙建造,只有三分之一贯穿庭园之中心。除此之外,很难找出该园各部之关系,及其配置之原则。从复原图上观察,可以推想“汲古书屋”及“方鉴斋”之位置,因系主人读书燕居之所,故较近新大厝。“定静堂”为宴会之厅堂,靠近花园之主要旁门,似亦尚近理。
1700292978
[ 上一页 ]  [ :1.7002929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