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11127
1700311128
2011 年夏天决定来大理,就是想远离已经作茧自缚的建筑学和被消费主义与社会分工所绑架的建筑行业,在一个建筑生产还处于自发状态的土壤里尝试让建筑实践,重新面对一个生活世界的全部现实。这个生活世界就是过去的那个“人世间”和“家天下”,可怜那个“家天下”而今只在苍山洱海之间依稀尚存。这一切难道也是我的乡愁吗?我儿时的“家天下”是嘉陵江畔的磁器口,我家祖宅是坐落在微地形上有五个高差的院子的半边。穿斗房的木结构像丛林的树干那样蔓延,青瓦坡屋顶像丛林的树冠那样一片连接一片。随形就势是本能,因借体宜是常识。将就也是讲究。一个镇只有一个屋顶,一个镇就是一座建筑,七上八下,百转千回,无始无终。没有孤立的单体,看不到有“立意”的构成;只有营造,没有法式。这就是“离形得势”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才是忉利天王那张“因陀罗网”。
1700311129
1700311130
我的磁器口就是卡尔维诺那座看不见的城市,我的黄桷坪(磁器口古镇的一个片区)就是博尔赫斯那个小径分叉的花园。“离形得势”原来就是我回家的路。
1700311131
1700311132
2019 年 7 月 于大理“山水间”
1700311133
1700311134
1700311135
1700311136
1700311137
尼洋河游客中心
1700311138
1700311139
2009.10
1700311140
1700311141
摄影:陈溯
1700311142
1700311143
1700311144
1700311145
1700311146
摄影:陈溯
1700311147
1700311148
1700311149
1700311150
1700311151
摄影:陈溯
1700311152
1700311153
1700311154
1700311155
1700311156
1700311157
1700311158
1700311159
摄影:陈溯
1700311160
1700311161
1700311162
1700311163
1700311164
摄影:陈溯
1700311165
1700311166
1700311167
1700311168
1700311169
摄影:陈溯
1700311170
1700311171
1700311172
1700311173
1700311174
1700311175
1700311176
[
上一页 ]
[ :1.7003111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