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13178
1700313179
为了近距离体会苏州街上的建筑和空间气氛,我从长桥北端的台阶下到商业街的北侧街道中,这个平面更接近后溪河水面,再看长桥桥体,已经是一种仰视的视角。
1700313180
1700313181
明清时期的传统商业街,为了取得丰富的空间效果,设计时往往采取可重复的开间尺度,这样无论一家店铺有几间店面,这几间店面与其他店面会有何不同,对整体街道而言,都可以得到一种相对统一、协调的空间效果。
1700313182
1700313183
1700313184
1700313185
在苏州街东段仰望寅辉城关与单拱石桥,空间层次丰富。 由长桥上俯视苏州街东段。 由于后溪河的水面宽度和沿岸上的建筑用地有限,使得建在河道两侧的建筑采取了一种“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具体来说就是缩小单体建筑尺度,从而在有限的地块里布置更多的房子,形成一种建筑群的空间气氛。一般传统商业的店面开间多在3.3—3.6米之间,而用步测法简单测量这里的店面开间只有2.3米或2.6米,比一般的铺面房开间小了四分之一左右。一家店铺所占立面宽度为三开间至五开间不等。
1700313186
1700313187
由于河岸两侧的用地有限,设计师在缩小建筑开间的同时,也缩小了店面内部的进深(内部进深仅为2.3—2.6米),同时缩减了店铺前面河街的宽度。在河街上行走,感觉这里的街道宽度多控制在三米以内,有些地段更狭窄些;在上午经营时间,随着店铺店门的依次打开,街道空间会向室内扩展。但当我走进几家店铺后发现,室内柜台前的回旋空间很小,也就能站个三五人。
1700313188
1700313189
目前经营比较好的项目是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店和出售折扇的南纸店等。
1700313190
1700313191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靠建筑群体的效果取胜的。这里,设计师就可以把缩小了规模和尺寸的单体建筑摆放在有限的用地上,从而形成一种热闹的商业气氛。
1700313192
1700313193
而这里的单体建筑多模仿清代民间的典型商铺风格,无论是楼店还是平房,立面上都采用青砖白墙、红褐色门窗;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单层店面设计是在店面屋檐之上还设有与下面开间数相同的牌坊柱和柱间格栅,格栅的中央部分镶嵌有店铺的名称和经营项目,后一种设计手法是清朝到民国时期北京城内店铺的常见手法,这种店面处理手法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拍子房”。
1700313194
1700313195
由于后溪河的河道不宽,无论是拍摄对岸的建筑还是沿河建筑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后来在人工岛东岸发现一栋具有江南风格的五开间楼式建筑,目前作茶馆使用,建筑所在位置和造型都很入画。
1700313196
1700313197
在后溪河南岸向对岸取景,中景可以拍到人工岛东端的二层茶楼和联系两者的石拱桥,远景是山坡上的茂盛树木。挂在茶楼檐角和檐梁上的各种灯幌给茶楼增添了很多细节。建筑风格主要模仿苏州民居,连接茶楼上下的楼梯都不封闭,直接对外开敞,人们可以从街道直接上楼休息。
1700313198
1700313199
有一年4月份来颐和园,曾在人工岛的北侧水面下方看到许多荷花缸,得知这里的荷花不是生长在河床上,而是人工栽培的结果。现在再来找寻那些荷花,连水下的荷花缸都已不见踪影,也许是“人去政息”,当初的养荷人离职了吧,或是这里真的不适合栽培荷花。
1700313200
1700313201
当小街上的游人见多、拍照也有点累了时,就躲到茶楼上休息。与我座位相隔不远处有两位老人也在喝茶聊天,一会儿,只听得一位老人用手指在桌上敲出西皮二六调的鼓点,另一位老者低声唱出:
1700313202
1700313203
1700313204
1700313205
1700313206
由苏州街西段街道上观看长桥及牌坊。
1700313207
1700313208
“我正在城楼观山(呐)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阿)发来的兵。我曾经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军往西行……”
1700313209
1700313210
老者这段马派唱腔有板有眼,很有韵味。
1700313211
1700313212
隔着楼上柱间的美人靠可以顺着后溪河看到长桥的桥身和桥洞,可以隐隐地看到远处的玉泉山。据说,颐和园方面还会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在这一带举办“夜市”等活动。
1700313213
1700313214
游览完苏州街东段的建筑又转到长桥的西段,观察昨天甄师傅介绍的后溪河南岸建筑。
1700313215
1700313216
后溪河南岸的这段建筑是1987年以后修复的,是复建苏州街的开始。后来看到一张介绍颐和园的导游图,其中介绍的复建后买卖街也是指这一段,照片中的河道北侧还是复建前的自然状态,只能看到沿岸的石板路和一些掺杂着石块的树木。
1700313217
1700313218
后来看到主持修复买卖街设计的清华大学教授徐伯安先生写的文章,得知修复工程共分四期完成,历时四年,从1987年5月动工至1990年5月31日完工,同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1700313219
1700313220
因为这段建筑中没有吸引我的店铺,只在长桥上和河的北岸选取几个角度拍照,感觉这段建筑的内部进深更小,也就在三米左右,从河道对面看,也是只适合做远距离观赏,而不适合做体验式游览。这种店面设计倒是符合设计师对这段街道的认识:“在这块特定地段里,从湖岸到后山坡挡土墙之间最宽处也不过四米左右,窄的地方还不到一米,根本不可能做纵深的铺陈,它只能是个街样子,地道的表面文章。”
1700313221
1700313222
离开这片区域之前,又对北宫门的设计和现状详细地看了看。
1700313223
1700313224
晚上休息前,继续翻看徐教授写的设计心得(2):
1700313225
1700313226
在这项设计中我一方面根据遗址,一方面参照明清商业街建筑形式,传统商业街特有的风貌,颐和园内园林建筑的特点,以及我对后山、后湖一带(乃至前山、前湖)环境的认识,尽量做到使之接近乾隆时期原有街区的情趣(或神韵),我以为在这类设计中头等重要的是把握住它的“神里”,而不是它的“形貌”。
1700313227
[
上一页 ]
[ :1.7003131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