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14334e+09
1700314334
1700314335 现在从饮绿亭到知春亭除了经过知春桥这条路,还可以经过知春桥南侧的回廊到达,回廊和设于回廊中段的澹碧斋应该是后来嘉庆时期重建添加进去的,只是添加得比较巧妙,小斋背山面水,具有山岚之趣。门的两侧对联为: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深。概括了这里的风景特点。
1700314336
1700314337 澹碧斋以东的弧形半廊依据水池的岸线转折得相对自然,是一段直线和曲线的对接。
1700314338
1700314339 由于可以眺望知春堂、知鱼桥西侧的空间相对狭窄,又经常有游人停留在那里拍照留念,如果坐下来画画有可能影响游人的行进路线;随即决定把画架摆在弧形廊西侧与“澹碧”之间的狭小空间中,这样近景是大片的山石、花草,画面上方是知春亭的一部分和转折而下的回廊部分,尽管画面的景深不够理想,但有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得其乐。
1700314340
1700314341 画完后想起吴冠中先生曾画过一幅苏州园林的抽象水墨,画面中央也是一片用彩色线条组织的太湖石形象,画面上方是缩小比例的建筑元素。吴先生的绘画来源于他的大量对景写生和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来源于他对景物的抽象概括;由于他的中国画线条不是以书法为基础,也不遵守传统中国画的“程式”,上个世纪80年代还提出过“笔墨等于零”的过激言论,难免遭到一些传统国画家的批评,但平心而论,他的中国画有种“小清新”的韵味,加之构图和色彩精到,形成了对传统中国画的冲击和补充。
1700314342
1700314343 午睡后时间已近3点,鼓足精神带着画具进入三队的大门,由边门进园。
1700314344
1700314345 下午的阳光有些耀眼,照到昆明湖上更是银光闪闪,晃得人睁不开眼睛,随着游人走过知春亭就好些了,可以躲进玉澜堂南面的柏树林中休息一下眼睛和腿脚。
1700314346
1700314347 随即决定顺着玉澜堂西侧的“九道弯”到养云轩和无尽意轩一带去看看。
1700314348
1700314349 按颐和园的导览图,位于昆明湖北侧的长廊成为划分湖区与前山区的一条线性标志,而长廊又以排云殿大门为中心分为东西两段。在长廊的东段,无尽意轩和养云轩是靠近万寿山南坡的两组建筑。
1700314350
1700314351 养云轩位于乐寿堂和扬仁风院墙的西侧。建筑群南面依次有葫芦河水塘、长廊和昆明湖。据说颐和园中有五个湖和三条河,三条河分别为位于东宫门影壁前面的月牙河、设在这里的葫芦河以及位于北宫门里的苏州河。之所以称为葫芦河是其平面形状很像葫芦,南边一半近似圆形,北边一半像桃形,合起来如同一个宝葫芦,养云轩前面的单孔石桥就像扎在葫芦上的一条带子。依我看,现在这条水系更像是一条平行于长廊的狭长池塘,将长廊上的喧嚣人群与北侧的两组建筑相对隔离起来。
1700314352
1700314353
1700314354
1700314355
1700314356 位于长廊东段的养云轩是少数未被损毁的建筑,门前的葫芦河与单孔石桥为清漪园时原物。
1700314357
1700314358
1700314359
1700314360
1700314361 由葫芦河西端向东看,晨雾渐开,云蒸霞蔚。
1700314362
1700314363 与单孔石桥相对应的养云轩南门具有不同于一般中式大门的格局:大门立面与西洋座钟造型相近,大门两侧和重檐屋顶上使用了大量汉白玉石材,加之门前石阶的呼应,使之显得很厚重。在八角形门洞上方的门额上镌刻“川泳云起”四字,两边对联分别刻写在两根西洋柱式之间的石壁上。上联为:天外是银河烟波婉转;下联是:云中开翠幄香雨霏微。描述了这里烟波浩渺、雨雾迷离的迷人景致。
1700314364
1700314365 乾隆皇帝曾在一首诗中记录云彩飘出这个养云轩院子的奇观,可以想象:山上的松烟石瘴会形成山岚,山岚又顺着山势灌进院子,而湖水中生成的雾气又会向岸边涌动,于是,在院落附近就有了山岩和湖水灵气的碰撞和交融,就有了云雾生成的根基。
1700314366
1700314367
1700314368
1700314369
1700314370 无尽意轩南侧景观。
1700314371
1700314372 养云轩建筑现在是颐和园研究室所在,属于内部办公用房,并不对游人开放,所以大批游人并不在附近停留,只有少量散客会跨过石桥欣赏一下大门两边的对联和西洋风格的雕饰。我则是每到颐和园都会来附近逗留一会儿,一是这里的风物清幽,二是来这里借点仙气;2006年来颐和园测绘时曾因测绘任务而探查过院落内部。
1700314373
1700314374 无尽意轩位于养云轩的西侧,与大门相对位置设有一个长方形水池,很像是东侧葫芦河水系的延伸,而建筑的南边与凸出昆明湖水面的对鸥舫在同一轴线上,曾猜想高宗把这里命名为“无尽意”当与这条水系和南面的对位关系有关。
1700314375
1700314376 如果比较无尽意轩与养云轩的大门处理,一为正襟危坐的端庄格局,一为具有乡间野趣的低调处理;养云轩的大门为中西合璧式,大门由于两侧实墙的衬托和上面两层平行的檐口显得很突出,门前的台阶与大门设在同一轴线上,采用比较直接的进出方式。而无尽意轩的大门采取传统的垂花门式样,门前设有一块高起的平台,进入大门的台阶设在东西两侧,如果从建筑的东南角观察,砌筑水池的不规则石材仿佛在门前直接升起,托起大门南侧的平台,这些石材因靠近南侧道路,使大门和大门两侧的一层围墙有明显的退后感,初次来颐和园的游人往往会忽略这组建筑。
1700314377
1700314378 翻看乾隆题咏无尽意轩的诗词有25首,比之咏养云轩的17首还多些。在写于乾隆五十年的一首诗中,高宗自己将这里和承德避暑山庄内的一组建筑相联系,并解释了“无尽意”的含义:
1700314379
1700314380 清漪园之无尽意轩,避暑山庄之有真意轩(1),均屡经题咏,向尝有句云:无尽有真同一意。盖无尽乃有真,而有尽必致无真;一而二,二而一也。(2)
1700314381
1700314382 现在白天已经很难描绘养云轩的院门附近,主要是游人太多,由于长廊的宽度有限,容不下到万寿山前山一带游览的人流,另一些行人就散布到长廊两侧的空地上,这种喧闹的气场早已把坐下来画画的情绪吹散。
1700314383
[ 上一页 ]  [ :1.7003143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