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21305e+09
1700321305
1700321306 官粮把总肥城卫所千户  张廷胤
1700321307
1700321308 管各项窑厂、石矿办料
1700321309
1700321310 署把总:赵从善、刘彦志、宋典、卞迎春、赵光焕
1700321311
1700321312 万历拾年拾月 日鼎建
1700321313
1700321314 从这块石碑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段包修工程用了几千名官军,加上许多民夫才包修了七十多丈(约合200米)城墙和一个石券门,可以想见工程的艰巨。这一批包修工程的官兵是从山东济南卫、青州卫、肥城千户所等处调来。
1700321315
1700321316 关于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在没有大量用砖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需用的土、石量很大,一般都就地取材。在高山峻岭的地方,就在山上开取石料,用石块砌筑。在平原黄土地带即就地取土,用土夯筑。在沙漠地区还采用了芦苇或红柳枝条层层铺砂的办法来修筑,如像今天还保存的新疆罗布泊与甘肃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这样修筑的。修筑的方法是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上面铺一层砂石,砂石之上再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这样层层铺筑,一直铺砌到五六米的高度,芦苇或柳枝的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砂石的厚度约二十厘米左右。若修五米高的城墙就要铺到二十层左右的芦苇柳枝和砂石。在东北的辽东长城还有用编柞木为墙、木板为墙的。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修筑长城的。
1700321317
1700321318 明朝的长城在许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垒砌城墙,所用的建筑材料更多了。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这些建筑材料也都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砖瓦都是采取就地开窑厂烧制,石灰也就地采石烧制。修筑关城和堡子、敌台房屋用的木料也就近采伐。如果近处没有可供采伐的林木,就要从远处采运。在每一段分包修筑的施工组织中还专门设置了办料的部门和石场、窑厂。如在居庸关、八达岭发现的石碑上就记载有各项窑厂和石场办料部门的名称。而且这些部门的人员为数甚大。可以看出当时修筑长城备办建筑材料的任务是很重的。
1700321319
1700321320 修筑长城的施工更为艰巨。旧时的长城沿线,不是高山深谷,就是沙漠草原,又没有先进的施工机具和运输工具,施工之难可想而知。如像我们今天在居庸关、八达岭上所见到的长城,砌墙用的条石有的长达三米,重两千多斤。而长城随着险峻的山脊修筑,坡度十分陡峭,游人徒手上城还感到十分吃力,当时修筑的人们要把两千多斤的大条石和一块就有数十斤重的大城砖以及大量的石灰运上山去,其困难可想而知。
1700321321
1700321322 砌筑城墙墙身的条石先要“找平”,即是层层条石,每层都要平砌,不能紊乱。这样才能使受压面的压力均布,不致产生塌陷。我们在居庸关、八达岭上所见到的长城,只见长龙起伏于山岭之间,但是每层墙身的条石都是平行的。其次要“顺势”,就是说城墙要顺着山岭起伏弯曲的形势,这样利用山脊作基础,使之坚固,而且也便于防御。
1700321323
1700321324 城墙先砌两帮,即是把基础打好之后,划出外线,把条石层层上砌。然后层层填厢,砌到规定的高度之后便铺砖砌垛口。城墙墙面和砖砌垛口有两种砌砖方法,一种是斜砌,一种是梯状平砌。一般在坡度不十分大的墙面可用斜砌,如果超过45度的坡度,就分成梯道平砌。在山海关外有一段长城墙面作双重梯级的砌法,解决了非常陡峭的修筑问题。其砌法是把墙面分作许多大梯,有的高一米,有的高达两三米。在大梯之内又砌小梯级供人上登。
1700321325
1700321326 运输是修筑长城施工中的重要问题。把大量的土方、石灰、大条石、大城砖运上山去,修筑工匠们想出了许多办法。
1700321327
1700321328 根据记载和传说,搬运建筑材料上山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700321329
1700321330 (一)人力搬运。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方法,用人背、肩扛、筐挑、杠子抬等方法把大量的城砖、石灰、石块搬运上山岭去。当时的人们还采用了传递的方法,把人排成长队,从山脚下或已修好的一部分城墙上排到山脊上,依次把城砖和小石块一块块传递上去,把石灰一筐筐、一挑挑传递上去。这种传递运输的优点是减少来回跑路。特别是山路狭窄,可以减少来回的人互相碰撞,提高运输的效率。
1700321331
1700321332 (二)简单机具运输。除了人力的运送之外,当时已经利用了简单的机具,如像手推小车,这是用在比较平缓的山坡之上。修筑关城和堡子等平地建筑时就更多地利用推车。在运送上千斤的大石上山时还采用了滚木和撬棍,并且在山上安置绞盘把巨大石块绞上山脊去。在跨过深沟狭谷运送砖瓦和石灰时,还采用了“飞筐走索”的办法,即把砖瓦石灰装在筐内从两岸拉固的绳索上滑溜过去,大大地节约了劳力。
1700321333
1700321334 (三)利用动物运输。传说在八达岭高山之上修筑长城的时候,曾经利用过善于爬山的动物山羊和毛驴,在筐内盛满了石灰跨在毛驴背上把毛驴赶上山去。在山羊角上系了城砖把山羊哄上山去代替人力运输。总之想尽了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条件来修筑长城。
1700321335
1700321336 但是大量的运输和修筑工作都靠笨重的人力来完成。在封建统治阶级层层压迫之下,为了修筑长城,不知丧失了多少劳动人民的生命。一千多年来不少诗人用诗词歌谣等形式,揭示了劳动人民对奴役筑城的愤怨。汉朝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诗中写道:“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唐朝贯休的《杞梁妻》诗中写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明朝尹耕的《修边谣》写道:“去年修边君莫喜,血作边墙墙下水。今年修边君莫忧,石作边墙墙上头。边墙上头多冻雀,侵晓霜明星渐落。人生谁不念妻孥,畏此营门双画角。”这些诗词歌谣所反映的正是劳动人民反抗控诉的一个方面。
1700321337
1700321338 长城上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浸透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同时,从长城这一雄伟工程来看,它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1700321339
1700321340 [1]在秦始皇以前各诸侯国家修筑长城也都以军队为主要劳力,《竹书纪年》上即有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的记载。
1700321341
1700321342
1700321343
1700321344
1700321345 古迹 [:1700320791]
1700321346 古迹 万里长城——山海关、居庸关云台和八达岭、嘉峪关
1700321347
1700321348 以长度而论,长城无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伟大的历史文物。在全长六千多公里的长城线上,有四处著名的城墙关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山海关、居庸关云台、八达岭、嘉峪关。介绍这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必要先对长城的全貌作一个鸟瞰式的了解。
1700321349
1700321350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工程奇迹。拿明长城来说,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迄渤海海滨,像一条巨大的长龙,昂首奋身,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绵亘于平沙原野之上。由于工程的艰巨和历史的悠远,所以在很久之前,它就被公认为古代世界的“奇观”之一了。
1700321351
1700321352 在不少人们的印象之中,长城是秦始皇下令修筑的。其实不然,长城的修筑早在秦始皇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1700321353
1700321354 《左传》上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楚国派一个使者屈完去见齐君,发表了一篇声明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有的研究者根据文献史料,认为这种“方城”属于防御性的军事要塞,方城之间有城墙连接,全长约五百多公里。这个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我国古代的“长城”最早修建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是诸侯国之间的一种防御措施。除了楚长城之外,秦、齐、魏、赵、韩、燕、中山等诸侯国也各有自己的长城。这些长城遗迹,有的尚可寻考,有的则早已湮没不存了。由于当时诸侯割据,这些“长城”遍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自成起迄,不仅有东西向,而且还有南北向,和今天长城的方向并不一致。
[ 上一页 ]  [ :1.7003213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