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23264e+09
1700323264
1700323265
1700323266
1700323267
1700323268 图97:比亚门
1700323269
1700323270 前面提到的所谓“第一个巴洛克建筑”,是出自维尼奥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1507—1573)的罗马耶稣教堂(1568年建成,图98)。这里是耶稣会的总堂。其正面的装饰好像是喝醉了酒的人造的一样,一切都是双重的——柱子、山花(注意中间),还有两边的大卷涡。
1700323271
1700323272
1700323273
1700323274
1700323275 图98:罗马耶稣教堂
1700323276
1700323277 维尼奥拉在建筑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大概就是他第一个细致地绘制出了古典五柱式的图解。我们今天对柱式的理解基本还是遵循了他和帕拉迪奥的思路。图99是他整理的五种柱式。
1700323278
1700323279
1700323280
1700323281
1700323282 图99:古典五柱式
1700323283
1700323284 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第一个巴洛克”是怎样一点一点演变下去的。
1700323285
1700323286
1700323287
1700323288
1700323289
1700323290 西方建筑小史
1700323291
1700323292 图100
1700323293
1700323294 建于1603年的罗马圣苏珊娜(St Susanna)教堂。耶稣教堂还只是用了壁柱,这里则表现得更清楚。
1700323295
1700323296
1700323297
1700323298
1700323299 图101
1700323300
1700323301 建于1650年的罗马特莱维圣文森佐(StsVincent and Anastasius at Trevi)教堂。三重柱子的华丽装饰出现了,而且根根都在墙外面。像坦比埃多庙那样的文艺复兴初期的简洁含蓄,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
1700323302
1700323303
1700323304
1700323305
1700323306 图102
1700323307
1700323308 建于1667年的罗马金碧地利圣母堂(St Maria in Campitelli)。光靠平面已经不能吸引大家了,于是教堂的正面现在有了进深和立体感。
1700323309
1700323310
1700323311
1700323312
1700323313 图103
[ 上一页 ]  [ :1.7003232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