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23398e+09
1700323398 几乎就在凡尔赛宫建造的前夜,古典主义(Classicalism)就在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富凯的府邸(Chateau de Vaux-le-Vicomte,1656年建成,图115)中露头了。据说落成之日也是富凯失宠之始。因为在盛大的庆祝乔迁的宴会上,国王被这样精美的建筑惊呆了,进而怀疑他有不明的财路。于是为了挽回君王的信任,富凯以全副身心支持凡尔赛宫的建造。老百姓算什么?我的乌纱最重要。当然,路易十四最终还是没有放过他。
1700323399
1700323400
1700323401
1700323402
1700323403 图115:富凯府邸
1700323404
1700323405 简洁而含蓄,这才是真正的希腊风格。富凯府邸前的花园倒有些巴洛克的味道,复杂回旋,这也是后世很多宫廷和公园模仿的对象。如果说巴洛克继承了文艺复兴更富创造力的一面的话,古典主义则继承了文艺复兴更文雅的一面。有时,为了和希腊-罗马时期相区别,这种风格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ism)。
1700323406
1700323407 更有趣的对比在一个更有名的地方——卢浮宫(the Louvre),古典艺术爱好者的圣地。几乎同时建于17世纪中叶的东西两面的长廊简直可以作为建筑教科书。先看西面(图116),这是典型的手法主义装饰的结果。
1700323408
1700323409
1700323410
1700323411
1700323412 图116:卢浮宫西面
1700323413
1700323414 对比之下,东面(图117)的简洁就让人眼前一亮了,几乎又让人看到了希腊神庙的庄严,那些双柱组成的节奏在西面的对比下自然具有了一种刚强的意韵。
1700323415
1700323416
1700323417
1700323418
1700323419 图117:卢浮宫东面
1700323420
1700323421 1708年建成的巴黎荣军院(Invalides,即残废军人医院,后改为军事博物馆,拿破仑的灵柩在此,图118)也是一个例子。
1700323422
1700323423
1700323424
1700323425
1700323426 图118:巴黎荣军院
1700323427
1700323428 对纤细的路易十五“洛可可”的最好反驳就是粗犷的法国大革命。一切都被颠覆了至少一次。而在大革命中,作为反对王权的标志的古典主义倒是一直屹立不倒。雨果在《九三年》中对此有不错的描写。这里还可以举个例子,作为一种全方位的艺术思潮,古典主义在绘画上的代表人——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就一直被优待,不论在台上的是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督政府还是拿破仑。建筑上古典主义的代表人是部雷(Étienne-Louis Boullée,1728—1799)和列杜(Claude Nicolas Ledoux,1736—1806),虽然他们的设计几乎都没有实现,但对后人还是有影响的。图119是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巴黎先贤祠(Panthéon,1790年建成),用的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古典的穹隆和柱式。本来设计者的初衷是建成一个只有柱子支撑的建筑,就像我们中国的凉亭,可惜计算有误,屋顶太重了,最后只得把一些柱子之间的空间填实成了墙,一些痕迹图中可见。
1700323429
1700323430
1700323431
1700323432
1700323433 图119:巴黎先贤祠
1700323434
1700323435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有名的就是凯旋门(Arc de Triomphe,1836年建成,图120)了。它的精美程度已不用过多介绍,只需欣赏即可。
1700323436
1700323437
1700323438
1700323439
1700323440 图120:巴黎凯旋门
1700323441
1700323442 为古典主义提供理论依据的是一位入了天主教的德国人——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他心中的上帝就是希腊人,他对希腊人的理解则是“静穆崇高”。所以他对主张变化、动感的贝尼尼几乎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对米开朗琪罗也颇有微词。不过他在希腊艺术的研究领域可谓开山鼻祖,被尊为“考古学之父”。而他的祖国好像对希腊也很有好感。德国最有名的古典主义建筑是柏林的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1791年建成,图121)——冷战几乎毁了它。
1700323443
1700323444
1700323445
1700323446
1700323447 图121: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 上一页 ]  [ :1.7003233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