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23864
1700323865
“整体规划”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英国的考文垂市(Coventry,“二战”中全城尽毁,1951年重建),瑞典的魏林比新城(Vällingby,20世纪50年代初规划),芬兰的花园城市塔皮奥拉(Tapiola,1951年开始建设),法国巴黎的台方斯区(Defence,1965年开始建设),日本东京的新宿区(1969年开始建设),以及日本的筑波科学城(1968年开始建设)等。
1700323866
1700323867
以瑞典的魏林比为例(图169),规划人口2.3万,距斯德哥尔摩10公里,以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连。依托原有的城区,建设了百货商场、专业商店、饭店以及各种公用设施。住宅布局合理,彼此之间形成不同的格局,避免了单调。在保证交通便利的同时,整个新城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仍然十分协调。
1700323868
1700323869
1700323870
1700323871
1700323872
图169:瑞典魏林比新城
1700323873
1700323874
“整体规划”也有不太成功的例子。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市中心(1969年开始建设),由于公用设施的设计单位你争我夺,使得整体风格不协调。还有前面提到的印度昌迪加尔城(1950年开始建设),棋盘式的格局过于理想化,一些建筑也没有贴近当地人民的实际需要。更著名的失败是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Brasília,1956年开始建设)。整体布局(图170)如展翅的大鸟,虽然美观,但居住区和工作区被分在两个翼上,市民每天要花几个小时上下班,成了建筑师的牺牲品。城市景观的人造味也太重。
1700323875
1700323876
1700323877
1700323878
1700323879
图170:巴西利亚布局图
1700323880
1700323881
尽管“整体规划”本身一直在进步,很多做法也在改进,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自身的问题显现了出来,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发展,许多乐观主义的计划(比如20世纪60年代最热门的探索火星计划)被搁置了(较近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的超导超级对撞机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下马),一些保守势力也有所抬头。在“自由”的幌子下,对于究竟是自由发展还是进行规划对未来更有利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争论(如果说此前在建筑学领域内没有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说法的话,20世纪80年代后就有了),“整体规划”基本上陷入停顿,现今只是作为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继续发挥着作用。
1700323882
1700323883
前面我们曾经强调过,“现代派”并不指时间,而是指风格;而我们现在要讲的“后现代”则最好反过来理解,不是指风格,而是指时间。有人曾经建议把“Post-Modernism”译成“现代派之后”,更符合这个概念的原意,但最后因为“后现代”的叫法已经传播开了,只有作罢。
1700323884
1700323885
确实,后现代不像现代派那样有着比较明确的指导性理论和比较明确的风格。它本身并没有自成一派,只是一个很多彼此有些距离的思想的集合体。说得难听点,就像造反成功之后群龙无首的状态。
1700323886
1700323887
说到“造反”,前面已经说过,四巨头里面赖特和其他三人是有区别的。有的造反者就用那三位代表的欧洲新建筑风格最初进入美国时的一个名字“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来特指之,好把赖特救出来。这个名字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一本书,讽刺的是,这书的作者之一后来也在造反大军中,还扮演了比较有趣的角色。这个人就是菲利浦·约翰逊(Phillip Johnson,1906—2005),我们就从他开始讲起吧。
1700323888
1700323889
作为最先在理论上概括西欧现代派建筑的美国人之一,菲利浦·约翰逊是在哈佛学的建筑,但他后来坦言对当时已经在哈佛任教的格罗皮乌斯没有印象,这时他崇拜的是密斯。后者待他也不错,著名的西格拉姆大厦就是两人合作的产物。但大厦落成之后不久两人就分手了,连朋友也没得做。个中原因据说是约翰逊酒后吐真言说不理解密斯。
1700323890
1700323891
这里有必要把西格拉姆大厦的成长过程再说一下。
1700323892
1700323893
1700323894
1700323895
1700323896
1700323897
西方建筑小史
1700323898
1700323899
图171
1700323900
1700323901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但是美国后来流行欧洲的折衷主义,高层建筑上面加些仿古典的装饰成了时尚。最著名的就是纽约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931年建成),其尖顶就是在模仿哥特式。
1700323902
1700323903
1700323904
1700323905
1700323906
图172
1700323907
1700323908
密斯一直强调去掉装饰,他到美国之后也一直宣传这个。于是有了奥斯卡·内梅耶(Oscar Niemeyer,1907—2012)和Harrison & Abramowitz(H&A)事务所联合设计的39层的纽约联合国总部(UN Headquarters,1952年建成)。但是由于没有全面采用玻璃幕墙,效果并不太好。新的高层建筑这时还在摸索阶段。
1700323909
1700323910
1700323911
1700323912
1700323913
图173
[
上一页 ]
[ :1.7003238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