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33791e+09
1700333791 在首饰、妆面的流行上,唐代整体呈现由简及繁,组合数量由少至多的大趋势。初唐的妆面和首饰相当简单。几乎看不到太夸张繁复的妆面,多柳叶细眉,浅施薄粉,轻点朱唇,少有首饰。早期首饰以小尺寸的简单的簪、钗为主。简单的直簪、扁簪可供基本的固髻使用,常见的插法为一支横簪插于发髻底座。花头簪仅见于少数几例宫廷贵妇,插戴数目一般也仅为一两对,比如湖北安陆王子山贞观时期的唐吴王妃杨氏墓中出土的两件金簪,以花丝做出两朵簪首,其中一支簪首为五瓣花形外框,框内用金丝掐出缠枝花卉鹦鹉纹,应是当时的少数宫廷样式。
1700333792
1700333793 钗式也非常简约,多见钗脚较短、股距略宽的小折股钗,长度仅有数寸。如西安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三件白玉钗,一大二小,钗梁内直外弧,钗股长仅七八厘米,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顶。由于插戴后钗首露出部分有限,有时仅在钗梁部分使用较贵重的材质,安装在其他金属材质制成的钗股上。初唐壁画、陶俑里的仕女,发型不论是盘发的高髻还是普通小髻,仔细分辨都常可在发髻基座看到微微露出一段U形钗首,通常左右对插以固定发髻,如陕西礼泉昭陵杨温墓、段蕳璧墓的壁画所描绘。少女所梳的双鬟髻上也会各插一支折股钗,如湖北武汉岳家嘴隋墓陶俑插戴的样子。
1700333794
1700333795 步入开放的高宗朝
1700333796
1700333797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武则天再度入宫,之后被封为二品昭仪,开始一步步确立自己在宫中的地位,登上皇后之位。这时唐代女性形象的风格也开始悄然变化,崇尚的身形从纤细瘦弱转为更加挺拔,风气渐开放,妆面也往复杂化发展。
1700333798
1700333799
1700333800
1700333801
1700333802 1 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昭陵的女立俑,梳单刀半翻髻,广眉红唇,着披帛(李炳武。大唐歌飞的千年传奇:昭陵博物馆[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
1700333803
1700333804
1700333805
1700333806
1700333807 2 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昭陵郑仁泰墓的彩绘釉陶男装女立俑,妆型为阔眉黑靥(李炳武。大唐歌飞的千年传奇:昭陵博物馆[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
1700333808
1700333809
1700333810
1700333811
1700333812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昭陵韦贵妃墓《舞蹈女伎图》,图中人物梳有夸张的鬟髻,脸上饰有额花与黑色面靥(昭陵博物馆。昭陵唐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700333813
1700333814 初唐位置极高的裙腰此时开始略往下移至胸,露乳的程度增大,但依然紧束,下摆宽阔。上衣的袖口和衣缘有时装饰一条较宽的花锦边。对于唐代前期这种紧束胸腰的细腰审美倾向,初唐诗文中也常有描绘,如僧人法宣《和赵王观妓》中的“城中画广黛,宫里束纤腰”和刘希夷《公子行》的“愿作轻罗着细腰”。
1700333815
1700333816 发髻的种类和形态变得更为丰富,除了更加饱满高大的半翻髻外,各种各样的鬟髻也大为流行,小者如指,大者如拳,长者似角;还有的余发不回绕成环,随意垂下。宫廷贵妇有更加夸张的鬟髻,环径加倍扩大,成为醒目的左右两大鬟,也是舞女的常用表演发型。首饰大多依然在髻鬟的基部用钗固定,或在半翻髻侧插簪一二。珍珠宝石项链、臂钏也见诸使用。
1700333817
1700333818
1700333819
1700333820
1700333821 1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昭陵燕妃墓《弹琵琶女伎图》,画中人物梳有夸张的鬟髻(昭陵博物馆。昭陵唐墓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700333822
1700333823
1700333824
1700333825
1700333826 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执失奉节墓壁画中的舞女,描斜红、花钿(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华夏文明史图鉴[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
1700333827
1700333828
1700333829
1700333830
1700333831 3 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枣元镇郭村的女舞俑,着低胸装,梳鬟髻。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摄影:渊渟岳立
1700333832
1700333833 此时,在唇两侧点假靥、眉心画花钿、面颊两侧画月牙形斜红的华丽妆面越发常见,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妆容。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的执失奉节墓壁画虽然着色草率,但也一一为仕女、舞女在两鬓太阳穴前用大红色绘出一道斜红,额上眉心也点以红饰。
1700333834
1700333835 眉形开始往粗阔发展,愈加浓妆重彩。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的昭陵韦贵妃墓壁画描绘了完整的妆面,不管是乐舞伎、侍女还是墓主韦贵妃本人,画像大多绘出了斜红、腮红以及唇两侧的黑点“假靥”,额头上还有扇面形或花草形的花饰。从图像上看,这一时期黑色面靥是女性竞相追逐的时尚,连韦贵妃本人也不例外,这在其他时代并不多见。
1700333836
1700333837 武周:盛妆华丽绽放
1700333838
1700333839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政事皆由武后处理。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直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被迫退位。武则天对有政治象征意味的服装进行了各种创新和改革,几次赏赐高级官员、诸卫将军华丽的绣袍、铭文袍,以猛禽、兽类象征文武官员。同时,随着女性政治地位的大幅提高,日常女装的风格也有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可算是唐代女性形象最从容自信、丰满匀称、曲线优美的一段时间,同时着装风气也最为开放和暴露,首饰、妆饰也逐步走向华丽。在一个女性当权的时代,这是合乎情理的转变。
1700333840
[ 上一页 ]  [ :1.7003337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