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34725
另一方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社会道德压抑达到极致,人性就会出现很大的挣扎和反弹。于是,在明代中后期,“心学美学”出现了,这是以“阳明心学”与“心学异端”为思想基础,一反宋儒“存天理、灭人欲”人性二重论的崭新的美学思潮。阳明心学反对把道德本体建树在客观的“理世界”中,而提倡将之建树在人的心灵中,提出“心即理”的观点,将人的道德理性和自然感性联系起来,使得伦理和心理交融为一体。阳明后学更是将宋儒天理与人欲的对立通过“复古以革新”的策略置换为更包容的“人欲亦是天理”,“私”与“欲”的观念由此被肯定。道德理性法则一旦让位于自然感性欲求,群体秩序就开始让位于个体自由,圣贤世界就开始让位于平民世界,“理”的禁制开始让位于“欲”的满足。因此,在明代后期,“情理”的堤防遭到冲击,“情欲”的旗帜冉冉升起。从情到欲,以欲激情,不仅是艺术家所热衷表现的主题,也是思想家开始论证的命题,不仅是活跃于意识形态的新思潮,也是弥漫于社会习俗的新风尚。这种思潮表现在妆饰文化领域,最明显的就是大批“拜脚狂”的出现以及繁缛头面首饰的泛滥。
1700334726
1700334727
端庄的命妇装扮
1700334728
1700334729
明代一方面通过礼服首饰来“辨尊卑等级之分”,维护封建统治,在其形制、材质、数量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僭越,实现“贵贱之别,望而知之”;另一方面,在各种吉庆场合和日常生活中则没有过多的制度约束,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的头面首饰,成为明代装扮的一大亮点。
1700334730
1700334731
1700334732
1700334733
1700334734
明孝恭章皇后像,人物戴龙凤珠翠冠,穿常服,戴葫芦耳环,妆面素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00334735
1700334736
1700334737
1700334738
1700334739
1 明孝洁肃皇后像,人物戴双凤翊龙冠,穿常服,戴八珠环,妆面素雅,只妆下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00334740
1700334741
1700334742
1700334743
1700334744
2 明孝和皇后像,人物戴最隆重的礼服冠,穿翟衣,戴梅花环,妆面素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00334745
1700334746
因此,明代女子在装扮上的特点就是审美重点从发髻转移到首饰。已婚女子的发髻大多罩在一种编制的金属“䯼髻”里面,发髻本身不再有什么花样,所有的风景都集中附着于䯼髻的簪钗插戴上。簪钗包括分心、挑心、顶簪、满冠、掩鬓等,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有一套固定的插戴程式。
1700334747
1700334748
明代女子的妆面则与头饰的繁缛形成巨大的反差,极尽简化,以端庄典雅、轻描淡写为主流。究其原因,大约妆容体现的是人欲的克制,而首饰彰显的则是家族的显贵吧。一个为己,一个示人,自然标准有所不同。
1700334749
1700334750
“命妇”泛指有诰命封号的妇人,宫中皇家女眷称内命妇,外廷官员妻母称外命妇。明初洪武年间初步制定了系统的命妇服饰制度,之后又有多次修订。大体上妇随夫阶,隆重的礼服采用红大衫、霞帔、翟冠,更常用的吉服和常服多使用大红色圆领,饰以本品纹样,内穿长袄、长裙,头戴翟冠或成套的金银䯼髻头面。流传下来的大量命妇容像显示,这是明代命妇最常见的正式装扮。
1700334751
1700334752
1700334753
1700334754
1700334755
徐光启夫人像,画中人物戴珠翠翟冠,描蛾眉淡妆,身穿常服。私人收藏
1700334756
1700334757
1700334758
1700334759
1700334760
曹国公主朱佛女画像(局部),画中人物戴珠翠翟冠,穿大衫霞帔,淡扫蛾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700334761
1700334762
明代妆容的整体风气延续宋代汉族传统,以浅淡清雅为美,少有浓烈奇异的妆面。后妃、命妇妆容更是如此,中老年命妇甚至接近素颜。从明代皇室画像中,可以看到身着礼服、常服的后妃们,大体上额头、鼻梁、下巴施以白粉,自眉下至脸颊浅涂胭脂。唇形依然以小为美,或仅涂下唇,或比原唇略小。虽然在制度记载中珠翠面花依然存在,但从画像上看,明代后妃命妇基本已不再使用宋代常见的珠翠宝靥了。相比宋代,明代上层女性脸上更为素净,表情更为恭谨。
1700334763
1700334764
在眉妆上,明代女性迎合男性的审美喜好,尚秀美而求媚态。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便是“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兰陵笑笑生笔下的潘金莲也是“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女子所画眉形大多纤细弯曲,仅有长短深浅的变化,虽不免单调,却特别能够衬托出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1700334765
1700334766
明代妇女画眉的材料除去前面所讲的螺子黛、画眉集香圆等高档画眉墨,还有一种价更廉、用更广的修饰材料——杉木炭末。明代张萱在《疑耀》中论周静帝时的黄眉墨妆时,曾连带说到明代的风尚:“墨妆即黛。今妇人以杉木炭研末抹额,即其制也。……一说黑粉亦以饰眉。”
1700334767
1700334768
1700334769
1700334770
1700334771
明唐寅《嫦娥执桂图》(局部),画中人物八字眉,丹凤眼,鹅蛋脸,杏唇微启,云髻微斜,这是明代文人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700334772
1700334773
1700334774
[
上一页 ]
[ :1.7003347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