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79866
1700379867
汉初,叔孙通所撰的《汉礼器制度》中的制度也不甚明详,只云弁冕的长广制度,其所制的礼仪,也未具体言衮冕服的形制。所以惠帝时说:“稍定汉诸仪法”,和班固所云:“略定朝廷之仪”,其主要指的是定朝仪的仪式,对冕服等则还未详定耳。汉初朝祭之服,从汉之斋服皆玄衣,唯绛缘其领与褎(即袖),可见非冕服。又后汉早期东平苍王议南北郊冕服云:“高皇帝始受命创业,制长冠以入宗庙。”其用意是以长冠作祭服寓意于其创业之意义,也可见之于文帝郊见五畤,祠衣皆赤,武帝祠后土皆衣黄。且又云:“礼缺乐崩,久无祭天地冕服之制”,可见当时也未用衮冕服。
1700379868
1700379869
西汉对于冕服的制度,若说是完全没有,恐也未必符合实际。秦虽灭礼乐,但先秦的余制,当尚能遗之于人间,其中如伏生等,即为先秦遗老。文帝时曾召见他,因他可能目见秦前冕冠制度,但以其年已近百,可能言而不详。淮南王刘安与文帝同时,在其所著的《主术训》中也有:“故古之王者,冕而旒,所以蔽明也;黊纩塞耳,所以掩聪。”《俶真训》云:“繁登降之礼,饰绂冕之服。”足见西汉早期不是完全不知古之冕服。至王莽时,有拜受衮冕衣裳及皮弁素积,则王莽时冕服的形制已略具端倪,也作为王者之尊服。大抵以其形制未完备,有不合古制之处,其后又以战乱,未及于此,致又失其形制。所以一直到后汉明帝时才决意复古制,诏有司及儒学者共议,其中以东平苍王的建议为有力,所以说:“显宗初服旒冕衣裳文章、赤舄履,以祀天地。”
1700379870
1700379871
1700379872
到后汉孝明皇帝的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谟》篇,天子冕服从欧阳氏之说,备绣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衣玄上下;三公、九卿、特进、侯从夏侯氏说。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都有五彩,大佩、赤舄履。冕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上玄里朱绿,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十二旒。三公、诸侯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五旒,赤玉珠,皆有前无后,旁垂黄纩。但《汉礼器制度》云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则是前后都有垂旒,以天子冕服从欧阳氏说,则是前后都有垂旒。宋代精考古礼者陈用之也说,汉制,天子缫旒前长后短,诸侯缫旒有前无后,都是不合古制的。按蔡邕《独断》云:三公及诸侯九旒,卿七旒。《汉礼器制度》及阮谌《三礼图》皆作冕服板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后仰前俯。既云采《周官》、《礼记》诸书,按《礼记·礼器》云: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大五、士三。又按《周礼·弁师》云公之缫旒九就则九旒,和前所说的“三公、诸侯七旒,卿五旒”有异,当以自天子而下用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数为准。至于有前无后,今山东沂南县出土的后汉画像石中,有二人戴冕旒者,均作前后各有三旒的冕旒。虽天子玄冕也有三旒,但其玉仍为十二玉,今作三玉,三旒的冕,当非天子之冕,乃是石刻有不足之处。但观其像不若天子像者,从像中这一点看,即有前无后之说,与此像不甚相符,此也足补史料之疑处(见图2.4.1之1.2.)。
1700379873
1700379874
1700379875
1700379876
1700379877
2.4.1
1700379878
1700379879
2.4.1
1700379880
1700379881
朱鲔画像石,见《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1700379882
1700379883
魏代至明帝时,始定衮衣黼黻的制度,大抵都是因袭汉代的制度,唯天子的冕服用刺绣,公卿等用织成的纹样,垂旒改用珊瑚珠为异。
1700379884
1700379885
1700379886
1700379887
1700379888
1700379889
晋代初期也都因袭旧法,冕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垂白玉珠十二旒,唯冕加于通天冠上,衣皂上而下用绛裳,用赤皮为韨,其他如素带赤舄同前代。王公八旒,卿七旒。王公衣的纹饰自山、龙以下九章,卿华虫以下七章,东晋时以旧章不存,所以冕旒有用翡翠、珊瑚及杂珠等饰,至成帝时(326年)改用白璇珠为冕旒之饰,所以说将冕加于通天冠上乃自晋代始。唐代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中,将晋以前的帝王冕都加于通天冠上,也是失考。
1700379890
1700379891
宋制仍依魏、晋的制度,冕板加于通天冠上,并称之曰平顶冠。又定皇太子衮冕九旒。
1700379892
1700379893
齐制仍照旧制。冕又名曰平天冠,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垂珠十二,上衣皂,下裳绛,十二章,素带四寸,赤皮韨。
1700379894
1700379895
1700379896
1700379897
1700379898
1700379899
梁制仍用介帻通天冠,上覆冕,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垂白玉珠十二旒,其长齐肩(原文如此,恐其长度不及于肩),衣裳十二章,其他纩珫珥以玉瑱及素带等同,赤皮为(此时韨改为),赤舄,佩白玉,垂朱黄大绶,革带,带剑。
1700379900
1700379901
1700379902
陈依梁制而略加损益。皇太子衮衣九章,诸侯等助祭皆用平冕九旒,青玉珠,有前无后,画山、龙以下九章,五彩大佩,赤舄履。
1700379903
1700379904
北魏于孝文帝十年(486年)始考旧典,制冠服制度,服衮冕以朝,制式见北齐,因北齐袭北魏制。
1700379905
1700379906
北齐武成帝河清年间(562年)制,天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珠十二旒,用五采(通彩)玉,衮服皂衣绛裳,十二章,绲带,朱韨,佩白玉,带鹿卢剑,黄赤大小绶,赤舄。皇太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珠九旒。其下为上公九旒,三公八旒,诸卿六旒。衣裳为三公山、龙八章,降皇太子一等,九卿藻、火六章。
1700379907
1700379908
1700379909
1700379910
1700379911
北周之制,天子有十二种冕服,为苍冕、青冕、朱冕、黄冕、素冕、元冕、象冕、山冕、冕、衮冕等。服均为十二章,六章在衣,六章在裳,衮冕九章,山冕八章,冕七章,通用十二旒。其下公、诸侯、伯、子、男、上大夫,下大夫、士各等官职有方冕、衮冕、山冕、冕、火冕、毳冕;三公又有祀冕、火冕、毳冕,藻冕、绣冕。亦以冕及章数分别差降,分九章、八章、七章、六章、五章、四章、三章等用以分别。冕服的制度,至此已改变古制而乖异,所以《隋书·礼仪志》也说:“后魏以来,制度咸缺,天兴之岁,草创缮修,所造车服,多参胡制,周氏因袭,大象(579年)承统咸取用之,舆辇衣冠甚多迂怪。”至北周宣帝(579年)传位于太子后,自称天元皇帝,冕旒之数,加至二十四旒,则前后为四十八旒,即其一例。
1700379912
1700379913
1700379914
1700379915
[
上一页 ]
[ :1.7003798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