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81404
1700381405
像中坐者在室内,余均在室外,唯从服饰上看,无多大区别。像都作细腰,当是楚国妇女的特点。即《尸子》中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此固不特专指妇女而言,其男子亦喜尚细腰者,想亦当时风尚所趋。其服饰外衣深色而内露白色处极大,有人认为系内衣露出的白领、白袖;也有人说是内着皮毛之有出锋者。按前者的说法尚有可采处,至于后者说是皮毛之作出锋者,实不妥切,哪里有这样大面积的出锋,且古代的着毛裘者,都是把毳毛着在外而皮在里的。甲骨文中的“裘”字作毛在外的象形;《说文》也说古者以毛为表;他如刘向《新序》载:战国时魏文侯出游,见路人有反裘而负刍(负薪时将皮在外而毛在内)乃问之,负刍者答曰,因爱其毛,故将毛着在内,文侯曰:“不知皮尽而毛无所附耶。”这种将毛着在表面,至汉时犹如此。既然古时以毛为表面,则又何复有出锋的存在,且出锋有此名及此制,乃是近代服饰中名称,古人又何得为之和又名之者。又按古人着裘于内,外都以缯衣覆之,贵者或覆以锦衣,在大礼场所,再于缯衣之上(外)覆以朝服。此像中各人,都是内着毛裘而加覆以缯衣或锦衣,则较为妥切。
1700381406
1700381407
1700381408
1700381409
1700381410
4.5.22
1700381411
1700381412
4.5.22
1700381413
1700381414
战国末或西汉初,长沙出土漆奁或厄中之人物画像,《文物》1957年第7期。
1700381415
1700381416
1700381417
车中所服者是内着毛裘,在毛裘之外覆以缯衣或锦衣,古代人的着裘者都如此。后坐一人所着的可能即古代的衣,也叫做景衣,为女子始嫁在途的服饰,加之于外作为途中御尘之用。且此像车后又有二骑随之,可能为送嫁或迎婚的仪傧。所着服式较短,或是因乘骑而极衽的原因。
1700381418
1700381419
1700381420
1700381421
1700381422
4.5.23
1700381423
1700381424
4.5.23
1700381425
1700381426
见《文物》1955年第1期,原题为持竿胡女铜像。
1700381427
1700381428
从此像的脸形及其垂辫于左右的形式看,且腰间束有珰的革带等,应是胡人少女的服饰。
1700381429
1700381430
1700381431
1700381432
1700381433
4.5.24
1700381434
1700381435
4.5.24
1700381436
1700381437
十五连盏铜灯,故宫博物院。
1700381438
1700381439
上下裸身,只有腹下围一短裳,裳作由前向后围之,其内不一定有裤。虽是幼时的衣着,亦可代表古代只围一裙的着衣法。
1700381440
1700381441
1700381442
1700381443
1700381444
4.5.25
1700381445
1700381446
4.5.25
1700381447
1700381448
东汉嘉祥蔡氏园出土,故宫博物院。
1700381449
1700381450
1700381451
原题为(东王公)西王母像。此画像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像石中亦见,与此相似,原题为西王母戴胜。此种首饰,与《诗·齐风》中所说的“总角兮”;《礼记·内则》中“男角女羁”及《丧大记》中疏云“髦者,幼时剪发为之,至年长则垂着两边”大体相似。此像虽为后汉所作,但其形与早期相同,谅汉时或仍有此制。
1700381452
1700381453
[
上一页 ]
[ :1.7003814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