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81451
原题为(东王公)西王母像。此画像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像石中亦见,与此相似,原题为西王母戴胜。此种首饰,与《诗·齐风》中所说的“总角兮”;《礼记·内则》中“男角女羁”及《丧大记》中疏云“髦者,幼时剪发为之,至年长则垂着两边”大体相似。此像虽为后汉所作,但其形与早期相同,谅汉时或仍有此制。
1700381452
1700381453
1700381454
1700381455
1700381456
4.5.26
1700381457
1700381458
4.5.26
1700381459
1700381460
战国玉雕像。
1700381461
1700381462
服饰似为上衣而下裳式,发饰类图5.1.18男。
1700381463
1700381464
1700381465
1700381466
【1】赤色是比朱浅一些的颜色,近乎。《急就篇》谓:缇,黄赤色,缇也,古兵服之遗色。《说文》谓:缇,丹黄色,当时兵将所服的跗注,都同色。晋国却至所服的跗注,特较鲜明,所以为之瞩目。
1700381467
1700381468
【2】当代学者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也认为,晚周的战斗纹鉴中男子皆帻首。惜未具体指出何人戴帻,但足以说明春秋、战国时已有戴帻的了。
1700381469
1700381470
1700381471
1700381472
1700381474
中国古代服饰史 第五章 汉代服饰
1700381475
1700381477
第一节 男子品官服饰
1700381478
1700381479
西汉对于朝祭服章之制,史载不多。凡斋戒等都着玄衣,绛缘领袖,绛裤袜等。其正朔服色尚黄,至后汉服色则尚赤。后汉明帝时,始重制冕服。关于汉代冕服制度,见第二章冕服。
1700381480
1700381481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所谓不设车旗衣服之禁。
1700381482
1700381483
1700381484
1700381485
高祖八年定: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汉分爵为二十级,公乘为第八爵,即可乘公家的车子者)。刘氏冠即长冠,亦曰斋冠,高八寸,广三寸,以漆(纱类)即黑为之。制如板,以竹皮(笋皮之壳)为之,是汉高祖微时所制。后即用此冠作为祀宗庙诸祀祭服之冠。服是上下玄色,内中衣用绛缘领和袖,绛裤袜,以表示赤心之意。
1700381486
1700381487
1700381488
又令贾人毋得服锦绣、绮、縠、、纻、罽等,但至文帝时贵族之家的僮婢亦服绣衣丝履了。
1700381489
1700381490
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当时尝令群臣议天子服饰,但也不甚明白,大抵以四时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
1700381491
1700381492
至成帝时又申禁奴婢、女乐等被服绮縠等;又说青、绿为民所常服,可勿禁。大抵以青紫为贵者燕居之服,微贱者不得用此二色,因为这青紫色与高官所佩的绶色相类似。
1700381493
1700381494
后汉时明帝始复制冕旒衣裳。
1700381495
1700381496
后汉始以袍为朝服,袍即为深衣制。《后汉书·舆服志》载:“通天冠,其服为深衣制。随五时色,近今服袍者,下至贱更小吏,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五时色朝服,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但虽有五时色朝服,至朝皆着皂衣。如《萧望之传》:“张敞曰:‘敞备皂衣二十余年’。”又如淳曰:“虽有五时色朝服,至朝皆着皂衣”即是。
1700381497
1700381498
绣衣 为直指使所服。直指使为持斧捕盗贼之官,并有持节发兵之权。如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在车驾乘舆前先驱为旄头者,亦衣绣衣。
1700381499
1700381500
纱縠单衣 有曲裙垂于后,其制将正幅帛交输裁之,使一头狭若燕尾,垂之于二旁。如虎贲中郎将衣此,江充亦衣此去见汉帝。
[
上一页 ]
[ :1.700381451e+09 ]
[
下一页 ]